二战后期,美国战略情报局率先展开了一项蓄谋已久的计划,代号“回形针”,把德国的科技人员、装备、仪器等运到美国。战后的美国在航天航空、医疗等高尖端科技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和突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回形针行动”。
当时,钱学森作为美国国防部派出的科学咨询团成员之一,以火箭组长的身份赶往德国,了解和掌握德国先进的火箭技术,同时协助美军把相关的人员、档案、资料和仪器设备运回美国。此前,钱学森就因为在美国火箭、导弹事业早期探索中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冯·卡门称赞为“美国火箭技术领域最伟大的天才”,尤其是经过钱学森、马林纳等人的不懈努力,“列兵A”导弹、“列兵F” 导弹、“女兵下士”火箭等相继研制成功,美国终于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武器,在此基础上,美国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导弹和火箭也迅速发展起来,开启了美国航天事业的新时代。
钱学森回到美国后,走访美国各地有关机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对美国航空事业的发展现状与潜力,有了全面了解。随后,以冯・卡门为首的科学咨询团完成远景规划报告《迈向新高度》。科学咨询团对于美国战后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除了带回德国的技术资料、科技人员以及先进的风洞和“飞机导弹实物之外,还在于这份著名的《迈向新高度》。这份报告共13卷,由科学咨询团的成员分别撰写,钱学森作为主要作者,参与了其中5卷共7个部分(第三、四、六、七、八卷和技术情报附录)的撰写。在这份报告中,钱学森总结了欧洲各国,特别是德国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对高速空气动力学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翔实的论述。同时,钱学森基于自己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洞察,对脉冲式喷气发动机、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固体与液体推进剂火箭、超音速导弹以及将核能作为飞行动力的可行性等尖端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准确的分析、评估和预见。
钱学森参与编写的《迈向新高度》受到美国国防部和军方高度肯定,成为美国战后火箭、导弹、飞机长远发展的重要蓝图,为美国空军未来50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份报告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未来战争的形态,为美国在“二战”之后,取代德国成为世界航空强国和火箭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钱学森的帮助下,大大落后于德国且非常原始的美国火箭事业过渡到相当成熟的阶段。钱学森对研制美国第一批导弹起到关键的作用……他成为制订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飞机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的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
参与了“回形针行动”的钱学森自身也获益匪浅,他对航空技术、火箭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主持编写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火箭与喷气推进技术的专著《喷气推进》。可以说,战争时期的这段工作,使钱学森站到世界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最前沿,掌握了从整个世界和国家的战略高度,规划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的理念和思维方法。此外,“回形针行动”对他回国后的科研工作大有裨益,应该说,“回形针行动”也间接帮助了中国的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钱勇刚.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
雅各布森.回形针行动 : “二战”后期美国招揽纳粹科学家的绝密计划[M]王祖宁,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
钱学敏.钱学森在美国的20年[EB/OL].[2006-07-19].https://www.gmw.cn/01gmrb/2006-07/19/content_4516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