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委托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是首批国家一级查新咨询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WIPO-TISC)、全国知识产权评议服务示范机构、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在科技查新、知识产权服务、科...
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 X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是首批国家一级查新咨询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WIPO-TISC)、全国知识产权评议服务示范机构、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在科技查新、知识产权服务、科...
2023竞争情报上海论坛报名开启
新闻公告
Ø场景二:工业自动化数字孪生(1)场景描述用于工业自动化的数字孪生技术能够准确、实时地虚拟再现物理资产和流程,从而重新定义工厂和制造工厂的运营方式。数字孪生技术用于提供实时监控和优化、预测性维护、流程模拟和场景测试、质量控制和缺陷检测以及供应链管理。6G的高速、低延迟和广泛连接将使数字孪生技术能够处理更复杂的模拟、实时监控和预测分析,推动向真正智能和适应性强的未来工厂转型。数字孪生在工业自动化中的一些应用包括:——实时监控与优化:数字孪生实现对机械设备和生产线的持续监控。通过反映设备的实时状态,操作人员可以洞察性能指标,识别瓶颈,并即时优化生产流程。——预测性维护:通过模拟各种压力条件并分析历史性能数据,数字孪生可以预测机械设备可能发生故障的时间。这使得能够提前安排维护,减少计划外停机时间,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流程模拟与场景测试:制造商可以模拟不同的生产设置、工作流程和配置,以找到最高效的工艺,而无需中断实际操作。这有助于决策制定以及评估变更或新产品线的潜在影响。——质量控制与缺陷检测:数字孪生可以与物联网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算法集成,分析生产线数据。这有助于在早期阶段识别缺陷,确保高质量产出,减少浪费。——供应链管理:用于供应链的数字孪生可以提供库存、物流和供应商绩效的实时概览,减少延误并确保高效的资源配置。(2)商业机遇数字孪生的多功能性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提供了一系列商业机会,这得益于其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资产性能和支持数据驱动决策的能力。利用这项技术的公司可以差异化其产品,创造新的收入来源,提升运营效率,同时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数字孪生实时监控设备,预测潜在故障,并主动安排维护,减少停机时间和维护成本。产品开发与定制:数字孪生支持更快的原型设计、虚拟测试和基于特定客户需求的定制,加快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实体原型的成本。制造业的运营效率:数字孪生有助于识别低效环节,优化工作流程,更有效地管理资源,从而提高生产力并降低运营成本。能源消耗:数字孪生可以模拟能量流动并实时监测能源消耗,实现更好的负载管理、减少浪费和可持续的能源实践。培训与技能发展:利用数字孪生进行培训提供了真实且无风险的环境,员工可以学习和练习复杂任务,提高技能水平和安全性。资产管理与生命周期服务:数字孪生提供关于资产状况、使用情况和性能的详细数据,促进对维修、升级和更换的更好决策。供应链优化:数字孪生提供供应链流程的实时洞察,实现更好的需求预测、库存管理以及供应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协调。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工业自动化公司可以利用预测分析来支持战略决策、降低风险并优化绩效。(3)服务场景示例以下是一些服务场景的示例:智慧工厂:制造工厂可以使用数字孪生创建整个设施的虚拟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生产周期,预测维护需求,并优化资源使用,以最大化产出,同时最小化能源消耗和材料浪费。机器人自动化:机器人臂和自动导引车(AGV)的数字孪生允许制造商在虚拟环境中编程、测试和优化机器人动作,然后再在实际操作中实施,从而减少工厂现场的反复试验时间。能源管理:数字孪生可以监控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使用,帮助识别耗能操作,并提出更可持续的做法,以降低成本和环境影响。培训与技能发展:由数字孪生驱动的虚拟环境可用于培训员工使用新设备和新工艺,提升技能,同时避免干扰实际操作的风险。生产加速:数字孪生帮助制造商通过模拟生产过程,快速调整生产线以适应新产品,并在问题发生前识别潜在问题。(4)研究领域以下6G研究领域专注于改进和支持数字孪生应用场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集成:实现网络内人工智能功能的无缝集成,以进行数据处理和预测分析。增强型人工智能6G网络可以自动分析数字孪生数据,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和洞察,而无需依赖集中式云基础设施。先进的边缘计算与处理:通过增强的边缘计算减少对集中式数据处理的需求。这对于需要实时分析和控制的数字孪生系统至关重要。这可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降低带宽使用率,并支持数字孪生技术在偏远或带宽受限地区的实时运行。全息通信与可视化:通过沉浸式技术实现与数字孪生交互的新方式。使用户能够实时轻松地与数字孪生互动和可视化,促进对复杂系统的更好理解和操作。安全与隐私改进:加强网络安全协议以保障数据完整性和用户隐私。这确保数字孪生数据免受网络威胁,保证关键任务应用的可信性。Ø场景三:智慧城市数字孪生(1)场景描述智慧城市数字孪生(SCDT)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可生成真实城市的虚拟模型,以理解和管理城市环境中错综复杂的互动(图2)。它包含各种城市组成部分的虚拟表征,其中包括:——人类系统,如政府、工业和居民。——基础设施系统,包括物理结构及其服务。——技术系统,包括设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基础设施(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城市数据库)。SCDT还整合了实体城市与虚拟城市之间的反馈循环,允许将虚拟模型中的数据驱动洞察应用于真实城市,以改善市政运营。具体示例如下:——加强城市规划:通过模拟不同的情景,城市规划者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分配方面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提高效率:SCDT有助于优化能源和水等城市资源的使用,从而节约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时监控:提供关于各种城市运营的实时数据,使得能够快速响应交通拥堵、污染和公共安全等问题。——预测性维护:通过分析城市基础设施的数据,SCDT可以预测何时需要维护,防止故障并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公民参与:SCDT促进更高的透明度和公民在城市治理中的参与,居民可以访问数据,对城市项目提供反馈,并更多地参与城市的决策过程。(2)商业机遇以及NGA垂直领域映射在美国,智慧城市数字孪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采用数字孪生技术,以提升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交付。以下是几个突出潜力的关键点:市场增长:预计未来五年内,智慧城市中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平台市场规模将达到48亿美元。这一增长源于城市对更高效、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需求。成本节约:到2030年,通过部署和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城市预计可节省高达2800亿美元。这些节省来自于改进的资源管理、预测性维护和优化的运营。技术进步:在6G时代,随着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多模式感知能力和传感器融合等领域技术的进步,预计更多城市将利用SCDT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和决策,使城市更加智能,更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图2:数字孪生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图片来源:NextG联盟(3)服务场景示例一是能源管理。在智慧城市环境中,数字孪生可以应用于能源系统,如交通系统、电网和微电网。——交通系统:DT技术通过监控和管理交通、电动汽车能耗以及基于物联网的停车等各个方面,提升交通系统的效率。数字孪生可以帮助预测能源需求,分析驾驶员和行人行为,检测网络物理攻击,从而降低维护成本并改善城市交通控制。在交通管理中,数字孪生预测能耗模式并优化停车管理,节省时间和成本。研究表明,数字孪生在实时分析驾驶员和行人行为以及管理电动汽车充电计划方面效果显著。通过提供准确数据并促进最佳交通管理,数字孪生有助于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电网:电网的数字孪生是一个虚拟模型,能够镜像反映物理电网资产,并实时优化能源的生成、存储、分配和控制操作。来自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可创建电网的详细动态表示。该技术帮助公用事业公司通过提供电网性能和潜在问题的全面视图,改进规划、运营效率和维护。数字孪生集成技术使公用事业能够优化能源分配,预测和预防故障,提升整体电网的可靠性,支持向更智能、更具韧性的电力系统转型。基于数字孪生的电网开发和实施对于改善网络在各种条件下的行为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数字孪生可以帮助恢复、提高可靠性、进行预测、应对不确定性、管理能源枢纽,并确保物理和网络安全。——微电网:微电网是具有分布式能源资源和互联负载的自主能源系统,能够独立运行或与更大的电网协同运行。其目标包括增强可持续性、经济可行性、效率、安全性和整体能源管理。微电网数字孪生(MGDTs)是微电网的数字复制品,通过高保真模拟和实时数据模拟其物理对应体的行为,以优化这些能源系统。MGDT可提高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它们有助于先进的数据分析、建模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决策,从而提高整体系统性能并支持可持续能源管理。二是城市规划与管理。数字孪生技术优势使其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宝贵工具,帮助城市变得更加高效、可持续和有韧性。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来提升交通和可持续性等城市功能。数字孪生促进更明智的决策,优化规划、运营、财务和战略。示例包括:——实时监控:将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与数字孪生集成,可提供有关交通流量、能源消耗和空气质量等城市进程的实时数据。——模拟和情景测试:规划者可以使用数字孪生模拟和测试不同情景,评估自然灾害或新交通系统的影响。——优化:分析数字孪生数据可以识别并解决城市系统中的低效问题。——公众参与:作为公众参与的互动平台,允许社区成员查看拟议的变更并提供反馈。——维护和资产管理:跟踪城市基础设施状况并预测维护需求。——系统集成:促进对各种城市系统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理解。——决策支持:通过提供城市及其系统的全面视图,数字孪生增强决策过程,确保决策基于最新的准确信息。(4)研究领域一是数据集成与管理。数据孤岛:由于格式和标准不兼容,整合来自不同来源(如物联网设备、城市数据库)的数据可能非常复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数字孪生(DT)缺乏通用标准,阻碍了其广泛采用和集成。因此,开发数字孪生的通用标准和框架可以促进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数据量:管理和处理由城市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是一项重大挑战。有机会利用6G先进通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计算技术来增强智慧城市数字孪生(SCDT)数据的通信、存储和处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进行预测分析可以增强数字孪生的决策能力。值得强调的是,针对网络优化的数字孪生模型可能是专有的,因为移动网络运营商(MNO)网络的需求各不相同,并且需要基于关键性能指标进行差异化。设备性能的覆盖范围、吞吐量和一致性往往需要独特的系统设置。这些设置可能因频谱、带宽、设备生态系统以及最终的服务级别协议而显著不同。基础设施供应商、设备和接入节点位置也会影响性能驱动参数的差异和定制。这些因素可能会促成MNO特定模型的出现,因此这些模型可能成为网络系统性能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实时数据处理:研究高效的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对于响应迅速的数字孪生系统至关重要。二是安全与隐私。保护敏感数据免受网络威胁至关重要,确保个人数据的处理符合隐私法规也非常关键。开发先进且强健的安全协议以保护数字孪生数据免受网络威胁,并研究隐私保护技术,以在保持智能复杂数字孪生(SCDTs)功能的同时确保数据隐私。总体而言,6G赋能的数字孪生技术在各个行业具有变革潜力。通过创建物理对象、系统或环境的高度详细且响应迅速的数字副本,可以实现实时监控、预测性维护和优化。这项技术将通过提升性能、增强效率和创新,彻底改变电信、工业自动化和智慧城市等领域。随着这些技术能力得以进一步探索和开发,将解决高质量数据集成、实时数据处理、可扩展性、安全性、隐私和数据所有权等相关挑战,对于充分实现数字孪生优势至关重要。参考文献:[1]NextGAlliance.6GDigitalTwinsUseCasesandRequirements[R].(2025-03-07)[2025-04-20].[2]ATIS’NextGAllianceShowsHowDigitalTwinsandFixedWirelessAccessWillEnableInnovativeNew6GApplications[EB/OL].(2025-03-07)[2025-04-21].https://atis.org/press-releases/atis-next-g-alliance-shows-how-digital-twins-and-fixed-wireless-access-will-enable-innovative-new-6g-applications/[3]6GappswillbeenabledbydigitaltwinsandFWA,saysNGA[EB/OL].(2025-03-10)[2025-04-21].https://www.rcrwireless.com/20250310/featured/nga-digital-twins-6g-apps
在现代社会,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潜力。在教育领域,AI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还深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管理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逐步实现了教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让教育领域得以提供更多创新性服务和创意学习模式,开辟了教与学的新路径。一、人工智能时代对师生提出新要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上,AI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4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AIcompetencyframeworkforteachers),对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所必须的教学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给出了相关定义。报告从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人工智能教学法、用于专业学习的人工智能五个维度,梳理了15项教师所需的AI教学能力框架,并将这些能力分为能力获取、深化整合和更新创造三个不同阶段。报告指出,在AI与教学深化整合的阶段,教师应能够做到熟练地将AI融入学生中心的学习实践中,以促进学生的参与,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报告呼吁教师设计和组织基于AI增强学习实践的视频的学习策略,支持教师分析AI对学习过程、师生互动、学术成果以及社会和情感学习的影响;通过鼓励教师讨论选定的研究报告或领域,深化对AI对学生主体性、思维和学习过程、与教师的互动、学术成果及其社会情感学习等关键主题影响的理解。而在AI增强教学法创新的阶段,报告认为教师应做到计划和促进AI沉浸式学习场景,以支持学生的单一学科或跨学科学习、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具体的建议则包括:设计和组织基于AI增强开放学习的选项(如共创实践和探究及项目学习),赋予教师制定可行的AI使用创新开放和创意学习实践的想法;孵化从学习设计到场景设计的转变,组织学生的动手实践,鼓励师生共同设计课程实践或人机互动场景,探讨何时及如何使用AI支持“学习—评估—反馈—适应”的循环;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丰富他们在设计和工程AI辅助开放学习选项方面的实际技能,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智力能力、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UNESCO发布的报告《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AIcompetencyframeworkforstudents)指出,为适应智能化的教育服务新变革,学生同样需要培养并具备AI相关的理解、应用和创造能力。报告将“AI创造(Create)能力”作为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学生的AI能力框架由AI理解能力、AI应用能力和AI创造能力三部分构成,且每一项能力下都涵盖了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AI伦理、AI技术与应用和AI系统设计四项胜任力因素。其中,AI创造能力涉及的这四项胜任力因素对学生分别提出了注重人工智能时代的公民意识、关注设计中的伦理、尝试创建人工智能工具以及兼顾迭代和反馈回路的要求。二、AI推动更多数字化智能化教育产品诞生AI技术的引入扩展了学生可用的数字学习工具等教育服务,为他们的学习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AI赋能的数字平台,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个性化地控制学习进度,获取实时反馈,进而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和效果。AI驱动的智能辅导系统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识别出他们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推荐学习资源,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以下是部分各国已有实践:1、阿联酋CCDI课程使用AI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报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计算、创意设计和创新K-12课程中的人工智能:案例研究(AIintheUnitedArabEmirates’computing,creativedesignandinnovationK-12curriculum:acasestudy)》分析了阿联酋CCDI课程中使用AI的目前进展。阿联酋在其K-12学段的计算、创意设计和创新(CCDI)课程中使用AI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编程、机器学习、数据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AI相关技能。课程注重实践活动,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学生被鼓励参加黑客马拉松或竞赛,或自主探索创意领域的相关课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技术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使得AI技术真正成为教育中的创新引擎。2、南加州大学为学生开发低成本“机器人朋友”为了改善所有学生的AI教育,并帮助相关领域的学生和机构更低成本地进行人机交互研究,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易于使用的学习工具包,以帮助大学生和高中生建立自己的“机器人朋友”。通过这一学习工具包,学生可以个性化设置机器人的“身体”,对机器人进行编程以模仿它们的头部姿势,并以引人入胜、更具创造力的方式了解AI道德和公平。为了降低学习者的成本和开发时间,该团队定制并简化了“Blossom”机器人装置,这是一款最初由康奈尔大学的Hoffman团队开发的小型开源机器人,目前以成为南加州大学交互实验室的常见固定装置,已有团队使用该机器人为正念练习设计了更好的AI语音,也有研究人员利用“Blossom”为患有ADHD症状的学生开发了“学习伙伴”。目前推出的“机器人朋友”由三个开源学习模块组成,为学生提供了有关AI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入门指导,包括机器人技术、机器学习、软件和机械工程,旨在为资源有限的学生和学校提供更可及的创新性探索。3、微软推出AzureAI服务学术研究2023年4月,MicrosoftResearch启动了一项计划,旨在加速在大量数据上训练的大规模AI基础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可用于各种学术研究情景与任务。“推进基础模型研究(AdvancingFoundationModelsResearch,AFMR)”通过AzureAI服务为学术研究人员提供对最先进的基础模型的访问权限,旨在培养全球AI研究社区的学习者并提供可靠、值得信赖的模型,以帮助从科学发现和教育到医疗保健、多元文化赋权、法律工作和设计等学科的进一步研究。该计划的资助计划包括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个项目,涵盖广泛的重点领域。波士顿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利用该服务开发AI驱动的工人福利分配助手;越南胡志明市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计划创建一个专门针对越南语的微调大型语言模型(LLM);而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正在探索LLM如何帮助分子设计和发现新药。通过访问AzureOpenAI服务(该服务将OpenAI的尖端模型与Azure中提供的安全、隐私和负责任的AI保护相结合),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团队还开发了一个将ChatGPT的基础模型用于聊天机器人的平台,以帮助语作为外语(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EFL)的大学生为英语课程撰写论文。这些学生常常在晚上写作,但由于没有教授或助教的指导而面临很大的来自英语写作的挑战,AI工具正在帮助缓解这一调挑战。4、Adobe推出新的AI创意教学工具随着下一代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人工智能(AI)技术,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转向AI工具来加强课堂学习。为顺应这一趋势,Adobe于7月公布了“AdobeExpress教育版”的新增功能,旨在成为负责任且保证课堂安全的AI工具,鼓励学生掌控自己的学习体验。“AdobeExpress教育版”由教育工作者构建并为学习情境服务,利用AdobeExpress的已有技术框架让学生参与创意项目和作业,同时推出了“协作、轻松并改善学生的参与和交流”的体验。这次更新推出了AdobeExpress首创的“作业”功能,可将教师和学生实时连接起来,新增了增强的多媒体演示和动画功能,以及数千个现成的特定于学科的模板。图1学生用AdobeExpress创作的作品示例资料来源:AdobeExpress教育版官网Adobe希望其对生成式AI功能的重视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潜力并平衡课堂上的竞争环境,以便所有学生都可以释放他们的艺术才天性,发展其创新的批判性思维技能。AdobeExpress教育版的本次更新可供所有K-12学段的学生及其教师免费使用,还可以与现有的教育软件集成,包括Canvas、GoogleClassroom、Schoology等;通过与现有的教育软件集成,Adobe的工具为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AI技术的帮助下实现自己的创意潜能。与此同时,MagicSchool中的“AdobeFireflyAI”功能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无缝访问AdobeFirefly提供的图像生成服务,使他们的MagicSchool课程计划、论文和学校项目更加富有创造力;下一步Adobe即将推出生成着色页功能,该功能依赖于生成式AI提示来帮助学生创建他们的着色页并使用多色和装饰画笔装饰它们。此外,该平台不使用AI生成文本,因此AdobeExpress不会成为论文及报告写作等文本密集型作业的投机工具。三、“AI+教育”的下一步发展AI赋能教育服务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全面重构。AI通过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和平台,帮助学生拓展了学习的边界,提升了学习效率和效果。AI工具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帮助他们实现从知识的接受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角色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增强了教育情境下学生的主体性,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AI正在深刻地影响教育服务业的方方面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均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在未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教育服务业将迎来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普惠化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将AI技术融入教育实践,如何平衡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公平地享受到AI带来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仍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融合实践,师生都将成为教育服务变革的推动者,共同创造出更加富有创新力和包容性的教育未来。参考文献:[1]UNESCO.AIcompetencyframeworkforstudents[R/OL].2024.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91105.[2]UNESCO.AIcompetencyframeworkforteachers[R/OL].2024.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91104[3]UNESCO.AIintheUnitedArabEmirates’computing,creativedesignandinnovationK-12curriculum:acasestudy[R/OL].2024.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88652.[4]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Howtobuildyourownrobotfriend:MakingAIeducationmoreaccessible[EB/OL].(2024-02-22)[2024-11-28].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35371[5]DeborahBach.AI‘forall’:Howaccesstonewmodelsisadvancingacademicresearch,fromastronomytoeducation[EB/OL].MicrosoftNews.(2024-03-12)[2024-11-28].https://news.microsoft.com/source/features/ai/ai-for-all-how-access-to-new-models-is-advancing-academic-research-from-astronomy-to-education/.[6]MateneToure.AdobeupdatesfreeAIeducationtoolforK-12classrooms[EB/OL].ZDNET.(2024-08-05)[2024-11-28].https://www.zdnet.com/article/adobe-launches-free-ai-education-tool-for-k-12-classrooms.
航空通信、导航和监视系统是促进航空发展的重要构成。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全球都在加速布局新型航空通导监体系。2025年1月,航空安全组织发布《欧洲航空通信、导航和监视(CNS)发展计划(2024年版)》报告,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陆续出台后续计划版本,以促进欧洲未来航空通信、导航和监视系统的完善和优化。该报告从欧洲视角对其认为有可能纳入其航空通导监系统的现行和在研技术进行了梳理。本文基于上述报告,对欧洲已运行和在研监视系统类型进行概述。一、已在运行的监视系统航空监视系统对于维持态势感知、确保飞机间隔以及增强空域操作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这些系统提供对飞机位置和运动的实时监控,包括空中和地面的监视。当前欧洲运行的主要操作系统包括:a)自动相关监视广播OUT(ADS-BOUT):广播飞机的位置和其他数据给空中交通控制和其他配备该系统的飞机,增强监视和交通监控。b)卫星基自动相关监视广播OUT:利用卫星技术将ADS-B覆盖扩展到遥远和海洋区域,确保全球监视能力。c)自动相关监视广播IN(ADS-BIN):使飞机能够接收其他配备ADS-BOUT的飞机的实时位置信息,提升飞行员的态势感知,同时启用新的空中应用,增强安全性和效率等。d)机场多边定位(MLAT):利用多个地面接收器通过测量信号到达时间差确定飞机位置。e)地面移动雷达(SMR):监控机场地面上的飞机和车辆运动,提高地面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f)主监视雷达(PSR):无需机载设备即可探测飞机,通过反射雷达信号提供非合作式监视,也可以提供天气信息。g)带有三维目标定位的主监视雷达(PSR-3D):主监视雷达系统,提供目标的三维定位(高度、距离和方位),并集成天气监测功能。h)监视数据分发:确保监视数据可靠地分发到相关的空中交通管理(ATM)系统,用于展示、决策和协调。i)监视数据处理(追踪器):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监视数据,提供准确和连续的飞机位置跟踪。j)二次监视雷达(SSR)A/C模式:一种雷达系统,通过询问飞机应答机获取基本的身份和高度信息。k)二次监视雷达(SSR)S模式:SSR的增强版,提供更详细的飞机信息,减少干扰,提高整体监视能力和性能。l)交通警报与避碰系统II(TCAS)版本7.1:一种机载避碰系统,通过监控周围飞机,发出交通和解决建议,防止空中碰撞。m)带有混合监视的交通警报与避碰系统II版本7.1:通过整合额外的监视输入,减少询问频率,增强TCASII版本7.1的功能。n)广域多边定位(WAM):通过结合来自地面站网络的信号提供广域监视。正如其名称所示,它是一个扩展版的MLAT。二、正在研发的航空监视系统为增强未来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覆盖范围和适应性,下一代航空监视系统正在研发中。这些系统专注于提高避碰能力、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监视以及在基础设施有限地区扩展监视能力。研发中的主要系统类型包括:a)机载避碰系统被动式(ACASXp):一种不发出主动信号的避碰系统,通过被动监视检测和避免附近的飞机,减少对其他系统的干扰。b)机载避碰系统(直升机用)(ACASXr):专为直升机设计的系统,在复杂和低空环境中提供增强的避碰能力。c)机载避碰系统(无人机和小型无人机用)(ACASXu/sXu):为无人航空系统(UAS)和小型无人机开发的系统,通过提供实时的交通意识和避碰功能,实现安全地融入空域。d)非合作式监视系统-多/双静态主监视雷达(NCSMSPSR/BSPSR):一种下一代雷达系统,通过使用多个雷达源改善对非合作目标(无应答机的飞机)的探测,提供增强的覆盖范围和精度。e)优化下行空中参数(DAP)和下行空中参数服务器:通过实现优化的实时传输重要空中参数到地面系统,提升监视效率和可靠性。f)基于卫星的广域多边定位(WAMSAT):通过利用卫星技术扩展传统多边定位系统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在偏远和海洋区域,旨在增加大陆地区的韧性,同时在小型机场附近实现优化。三、已可部署的航空监视系统机载避碰系统(用于主动监视/特定操作)(ACASXa/Xo)被欧洲认为是可“准备部署”的监视系统,这种机载避碰系统使用概率模型计算碰撞风险,而不是像交避碰系统TCAS(TrafficCollisionAvoidanceSystem)那样依赖固定的阈值。ACASXo是ACASXa的扩展,专为特定操作设计,如紧密间隔的平行进近或DNA(指定无警报)。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已经发布关于在单一欧洲天空(SES)中引入ACASXa系统的意见,不过目前在SES中不强制要求使用ACASXo系统。欧洲的航空监视系统在确保航空安全和提高空域管理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欧洲已经实施多种监视技术,涵盖从传统的雷达监视到现代的卫星增强系统,极大地提升空中交通管理(ATM)的能力。已运行的系统如自动相关监视广播(ADS-B)、主监视雷达(PSR)和交通警报与避碰系统(TCAS)等,提供强大的实时监控能力,增强飞行员的态势感知并提高航行安全。随着低空经济和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欧洲还在不断推动新一代航空监视系统的研发,以应对未来空域需求的变化,并关注如机载避碰系统(ACASXp)和卫星基广域多边定位(WAMSAT)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展示欧洲在扩展监视能力和提高空域覆盖范围方面的创新努力。【参考文献】[1]SupportingEuropeanNaviation.CNSEvolutionPlan2024[R].2025年1月.[2]EUROCONTROL.MinimumOperatingNetworkConceptandDesignCriteria[R].2025年1月.[3]欧洲航空安全组织官网:https://www.eurocontrol.int/
在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推动下,新加坡经济经历了深刻而内在的转型。新加坡政府通过设立资讯通信媒体发展管理局,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计划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研发资金和人才发展服务;打造一个涵盖数据治理和数字基础设施的数字生态系统,引领新加坡的数字化转型。新加坡数字计划(SG:Digital)引领新加坡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化转型,确定发展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沉浸式媒体和物联网四项前沿技术。根据该计划,设立了新加坡政府数字办公室(SGDigitalOffice)推动政府的各项举措,加快数字化进程。新加坡还通过《数字经济行动框架》(DigitalEconomyFrameworkforAction)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发展。从中小企业综合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数字领袖计划(TheDigitalLeadersProgramme)、数字连接蓝图(TheDigitalConnectivityBlueprint)、数字化加速指数(DAI)以及首席技术官咨询服务(CTO-as-a-Service)等一系列子计划支持中小型企业每个阶段的数字化转型,帮助其突破技术界限探索新的增长领域。从不同行业领域发展角度,2017年以来,新加坡政府推出了23个产业转型地图(ITMs),制定了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计划,促进不同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提高数字技术竞争力。新加坡全方位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了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新加坡政府在中小企业GoDigital计划框架下实施了各种支持中小企业的举措,其中包括财务援助计划、技术采用计划、商业咨询服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人才培训和发展计划,帮助中小企业采用数字解决方案并增强其数字能力。一是利用产业计划赋能数字化转型。为了引导中小企业走上数字化转型道路,IMDA自2017年以来推出了20项产业数字计划(IDP),到2022年,已经有超过90,000家中小企业从这些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计划中获益。近年来,新加坡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成果是具有变革性的,新加坡85%的中小企业都认为数字化显著节省了时间、简化了流程并提高了整体效率;75%的中小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的自动化和优化,成功减少了对体力劳动的依赖。在IMDA的数字化增长计划“GrowDigital”的支持下,超过2700家中小企业将业务范围拓展到新加坡以外的地区,覆盖10多个国家,数字化转型为中小企业在全球增长和市场渗透方面开辟新途径提供了变革潜力。二是通过数字咨询为中小企业转型提供动力。IMDA工作的一个关键支柱是首席技术官即服务计划(CTOaaS)。超过23,000名企业用户通过首席技术官服务计划找到适合其特定需求的数字资源;超过900家公司聘请了数字顾问为其业务制定全面的数字路线图;90%的企业对数字咨询服务表示满意,并肯定了这一举措的价值。此外,还有一系列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计划也得到了积极的反响。约38,000家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初始计划“StartDigital”采用易于部署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来构建基础数字能力;约63,000家中小企业在“生产力解决方案补助金”(PSG)框架下采用数字解决方案并进行数字化转型;700家中小企业采用先进数字解决方案(AdvancedDigitalSolutions),深化数字能力并建立业务弹性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增长。三是为本地初创科技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赋能。通过新加坡认证计划(Accreditation)以及SPARK计划,为科技企业商业化落地提供平台和资源,加速了180多家新加坡初创科技公司的发展。2022年11月,新加坡政府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签署合作意向备忘录,建立首个东南亚联合创新中心,支持新加坡的科技公司利用亚马逊网络服务的最新技术、资源、网络,为初创科技企业、中小企业和政府提供一个强大的数字创新平台。四是增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是深化数字连接建设。2023年6月,作为数字基础设施规划领域的开创性里程碑,新加坡政府发布了《新加坡数字连接蓝图》(DigitalConnectivityBlueprint)。数字连接蓝图涵盖硬基础设施、物理—数字基础设施和软基础设施三个层面。其中新加坡数字公用事业(DU)堆栈是软基础设施层面的重要构成。通过数字身份、电子支付、电子发票和文件认证等变革性平台和应用,赋予企业创新、简化和安全交易的能力,为创新数字交易解决方案提供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打造可信数字空间。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安全简化的数字交易,为企业提供可信赖的新兴数字产品和服务,IMDA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治理测试框架和软件工具包——AIverify,根据国际公认原则通过标准化测试验证人工智能系统的性能。同时成立了人工智能验证基金会,与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形成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框架。五是开启技术人才加速计划。为了促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和科技人才培养,IMDA发起“TechSkills加速计划”(TeSA),以行业为导向帮助理工学院和技术教育学院的毕业生掌握必要技能,填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需求缺口。另外一项“技术沉浸与就业计划”(TIPP)将非信息通信技术专业人员转换为有准备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专业人员,适用于希望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的个人以及希望与IMDA合作提供相关培训和辅导计划的公司,新加坡政府将提供培训课程费用补贴。这项计划可以为数字化转型企业提供大量技术人才,例如网络开发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用户体验设计师和数据分析师等。参考文献:[1]Singapore’sdigitaleconomycontributedS$106billion,or17%ofGDP,in2022[EB/OL].(2023-10-06)[2023-12-21].https://www.imda.gov.sg/resources/press-releases-factsheets-and-speeches/press-releases/2023/singapore-digital-economy-report.[2]SingaporeDigitalEconomyReport[EB/R].(2023-10-06)[2023-12-21].https://www.imda.gov.sg/about-imda/research-and-statistics/singapore-digital-economy-report.[3]IMDAAnnualReportFY2022-2023[EB/R].(2023-10-06)[2023-12-21].https://www.imda.gov.sg/-/media/imda/files/about/resources/corporate-publications/annual-report/imda-annual-report-fy2022-2023.pdf.
人工智能已逐渐应用于医学的许多领域,将知识和数据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从根本上讲,人工智能涉及计算方法,其中算法/机器模拟人类大脑认知功能的过程。除了通过人类与其他程序之间的接口应用已有知识外,这些算法还可以学习。人工智能的这一子类称为机器学习(ML),其中算法通过经验自动学习,而无需为这些任务进行明确编程。学习过程包括根据输入数据调整内部参数或模型结构,从而使系统能够通过迭代提高其性能。通过这种方式,机器可以智能地与其环境交互并不断发展以做出更准确的决策。与其他医学领域不同,内分泌学并不与单一的器官结构相关,而是与复杂的激素和代谢物生物系统相关联。激素嵌入在局部和远端作用的错综复杂网络之中,包括各种受体、信号通路和复杂的反馈机制。因此,存在大量具有多种生理和疾病相关相互作用的细胞和激素模型。这些多层次、相互关联的系统显然超出了人类大脑的理解和推理能力。激素调节中时钟基因依赖的生物节律机制以及内分泌模块中扭曲的自主激素产生机制仍然知之甚少。预计这种显著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将非常适合用人工智能算法来解决。一、已建立人工智能在内分泌学领域的先进应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5-2016年批准基于人工智能(AI)的医疗设备用于临床。截至2023年7月,FDA批准的基于AI的医疗设备数量已超过500种。在欧洲,医疗设备需通过分散机构进行审批,但数量与之相当。这些获批的医疗设备大多在放射学、肿瘤学、眼科学及一般决策等领域广泛应用。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影响着全球近10%的人口,预计未来20年内这一数字将呈指数级增长。及早发现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预防其他并发症,并阻止这种疾病造成的损害。在这方面,机器学习已显示出其在预测患者是否会患上2型糖尿病以及潜在并发症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同样,可以用机器学习来评估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和干预的必要性,但需要进一步验证才能广泛使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鉴于糖尿病大流行的加剧,早期发现可治疗的DR至关重要,以避免全球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的发病率和疾病负担,包括失明。诊断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视网膜疾病的筛查。机器学习(ML)系统可有效准确地从数码照片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检测DR。迄今为止,已有多家公司提供新的人工智能驱动系统。因此,目前正在测试高准确度和效率的人工智能技术,以诊断和筛查早期疾病阶DR。最近,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甚至能够在DR远程医疗筛查程序中识别无法分级的图像。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在原发病期间拍摄的图像可以准确评估非散瞳视网膜图像的可分级性。这可能会彻底改变DR筛查程序急需的效率。EyeArt和IDx-DR等人工智能技术已获批准,广泛用于筛查DR患者。远程医疗和数字监控可以做出重大贡献的另一个经典领域是血糖监测。尽管胰岛素泵和持续血糖监测设备的使用更加广泛,但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都未能实现充分的血糖控制。最近的临床试验表明,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优化胰岛素剂量对患有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是有效的。FDA批准的用于管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设备是DreaMedAdvisorPro(DreaMed),它与MiniMed™780G系统(Medtronic)一起使用时,可根据需求自动输送胰岛素。另一种工具Guardian™Connect(Medtronic)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持续血糖监测,在移动设备上提供实时血糖水平监测和警报。全自动胰岛素输送系统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血糖管理工具的结合有望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同时增强和简化患者的血糖控制。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正在内分泌学的其他领域得到应用。二、正在开发的人工智能:从彻底改变内分泌病理学到智能诊断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已经在内分泌疾病管理的各个方面证明了其有效性,目前许多应用程序正在开发中,并在等待批准时显示出良好的结果。例如,AI在常见肿瘤的准确诊断方面已取得成功,甚至可以区分同一器官内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同样,AI现已在甲状腺结节、淋巴结和细胞病理标本的评估方面接受测试和改进。其中一种方法是基ML的多特征整合模型,可以预测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中央淋巴结转移。该CNN预测模型可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有人提议利用人工智能根据组织微小RNA(miRNA)表达来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此外,癌症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可用于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肾上腺皮质癌的有效性。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支持临床团队进行术前和术后决策。然而,人工智能在内分泌病理学中的实际和常规应用需要进一步验证,以证明其可靠性、有效性和现实世界的实用性。大多数内分泌疾病都有遗传背景。机器学习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的发展并评估受影响患者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在内分泌疾病具有遗传基础的情况下,机器学习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加快治疗。研究表明,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使用基因组数据预测2型糖尿病病例,其准确率高于人类评估,并且当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相结合时,准确率会进一步提高。这同样适用于人工智能在内分泌成像和激素分析中的应用。这些领域的人工智能尚处于早期阶段,才刚刚开始发掘其潜力。尽管这些领域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但人工智能在提供可行有效的早期检测、表征、管理和患者随访策略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三、具有变革型潜力的未来应用:从早期生命形成到面部识别,从新型生物标志物增强到精准医疗推进内分泌学领域的研究和加强医疗护理对于更好地了解、诊断和治疗内分泌疾病至关重要。然而,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也伴随着挑战。人工智能系统依赖于与其任务相关的大量高质量数据,因此数据可访问性和隐私问题至关重要。美国和欧洲缺乏针对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设备的特定监管途径,这给其审批和监督带来了进一步的不确定性。此外,医疗保健领域的人工智能系统通常充当临床决策支持工具,这意味着它们的有效性取决于用户的专业知识和实施环境。机器学习最受欢迎和最受期待的应用之一是生殖内分泌学,它有望改善辅助生殖的结果。人工智能有可能通过卵母细胞形态评估、计算机化精液分析、使用超声跟踪卵泡发生、确定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根据生物和化学特征优化受孕来提高生育能力。机器学习的风险识别和一级/二级预防能力对于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尤其重要,因为这些疾病通常诊断较晚或长期未确诊。人工智能算法在预测骨质疏松症发生、使用心电图(ECG)监测筛查荷尔蒙失衡以及为内分泌学实践提供有力见解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骨质疏松症管理的主要挑战之一与诊断和治疗差异有关。虽然诊断是基于双重X射线吸收仪检测到的骨矿物质密度,但大部分早期骨折发生在非整骨骨矿物质密度值时。据报道,最近开发的算法在预测和评估有关骨折检测的骨质量以及基于影像和临床数据估计骨折风险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医生相当,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越了临床医生。这些算法还显示出制定有效治疗计划的潜力。然而,即使拥有最好的人工智能技术,参考值不足仍然是得出临床有用结论的主要挑战。研究人员之前曾报告称,即使是表现出强烈表型(如肢端肥大症,一种肿瘤相关症状)的内分泌患者,诊断也为时已晚(平均在出现特征性症状后8年)。使用人工智能从面部图像中实时检测肢端肥大症可以为这一困境提供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在ImageNet数据集上训练的三种架构(即ResNet50、DenseNet121和InceptionV3)被用于创建一个CNN模型,该模型可以学会区分某些图像是“健康”还是“肢端肥大症”。在创建集成模型之后,该系统通过样本高性能地检测出肢端肥大症。除了早期检测外,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也得到了发展,通过使用移动应用程序来改善糖尿病足溃疡的远程监控。糖尿病足溃疡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足部诊所严重短缺,如果有的话,也只有在专门的中心才有。数字远程监控可能有助于减少患者被送往诊所的需要,因为它能及时指导必要的治疗决策。参考资料:OikonomakosIT,AnjanaRM,MohanV,SteenblockC,BornsteinSR.Recentadvance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assistedendocrinologyanddiabetes.ExplorEndocrMetabDis,2024,1:16–26
英国是文化强国,文体演现场活动推动了经济增长、丰富了人民的生活。2023年,仅现场音乐行业就创造了超过60亿英镑的收入,每4分钟就有6场演出。对于粉丝而言,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创造持久回忆的时刻。越来越多的粉丝希望获得热门巡回演出和活动的门票,然而却遭遇了专业黄牛囤积门票并以高价转售、动态定价系统缺乏透明度等困境。票务市场的门票如何定价?对现场活动行业的各方利益相关者来说,票价的考虑因素包括:①演出者或场地方希望扩大不同收入群体的参与机会,希望确保活动现场座无虚席且氛围活跃。②降低票价可鼓励观众未来重复参与同类活动;③演出者可能通过低价票获取潜在声誉收益;④低价满座的活动总收入可能高于高价未售罄的活动。门票收入并非现场活动的唯一收入来源,餐饮、周边商品销售等附加收入会随观众数量增加而增长。⑤承担高财务风险的主办方(如音乐节主办方)通常希望尽早明确门票收入,以降低整体风险并支付前期成本,因此倾向于低价快速售罄;⑥现场活动的市场需求难以精准预测,且可能出现波动。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官方门票售价无意中低于市场出清价格。通常而言,一级票务市场的票价会低于粉丝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或低于市场出清价格——能使某场活动的所有门票全部售出的最高票价。这种“价差”创造了买入门票并在二级票务市场以更高价格转售的机会。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转售的票价可能低于原价,但热门活动的门票更有可能以高得多的价格售出。对黄牛而言,由于他们无法可持续性地从单个现场活动或演出者中直接获益,他们更有可能尽可能多地买下高需求活动的门票,然后再以尽可能高的价格转售。二级票务市场的有益作用良性运转的二级票务市场可发挥重要作用:(1)有助于在真正的粉丝间重新分配门票,①使无法参与的观众有机会转让门票以收回成本,而不会不必要地推高成本或设置额外的准入门槛。②让粉丝购买原本无法参加的、或“已售罄”的活动的门票。(2)充当价格发现机制的作用,可以为演出者、场地方和主办方提供更多信息,了解粉丝愿意为类似的即将举行的演出支付多少钱。这可以帮助各方以既经济可持续、又更符合粉丝喜好和整体需求的方式组织未来的现场活动。二级票务市场的问题门票转售的巨大潜在利润促使黄牛不仅购买门票进行转售,而且其购买数量巨大,有时还使用非法手段。做法包括:(1)空头售票:出售尚未收到的门票,这可能导致买家无法收到门票;(2)通过自动化软件或“机器人”批量购买门票:这使得黄牛能够比消费者更快地购买大量门票,从而垄断市场并剥夺真正的粉丝观看喜欢的演出的机会;(3)伪造欺诈:卖家提供假票或将同一张票卖给多个买家。这些做法造成了市场失灵。职业黄牛系统性囤积一级票务市场的门票,减少了票面价值(即主办方设定的价格)的门票供应,人为地造成了门票稀缺,并以高价转售,导致许多粉丝无法参加现场活动、无法承受门票价格。二级票务市场在2023年已突破12亿英镑规模,大规模的倒票行为正在扭曲市场。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ompetitionandMarketsAuthority,CMA)的分析显示,二级票务市场的加价率通常超过50%,贸易标准局(NationalTradingStandards)的调查发现,门票转售价格高达原价的6倍,有些情况甚至更高。热情的粉丝、演出者、组织者和从业人员等共同创造了票务价值,但现有系统不仅无法为现场活动行业或当地经济带来额外价值,还将这些粉丝拒之门外。“以粉丝为先”:英国政府计划整治票务市场英国政府认识到现行监管框架已无法有效遏制职业黄牛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对此,政府提出一系列举措,并于(1月10日—4月4日)进行征询与证据征集,呼吁消费者、演出者、票务平台、主办方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构建透明、可及、公平的票务生态系统,确保行业惠及所有参与者。这一体系践行“以粉丝的优先”原则,将支撑英国现场活动行业的持续繁荣。具体举措包括:(1)引入门票转售价格上限——通过公开征询意见,拟将转售价格限定在原价至上浮30%的区间内,并将转售商可挂售的门票数量限制为一级市场允许其购买的最大数量。这些措施将遏制职业黄牛以过高价格批量转售门票,打击大规模的黄牛倒卖行为。(2)加强票务转售网站及应用程序的责任——建立新的法律义务框架,要求其向消费者提供的信息准确性接受英国贸易标准局和竞争与市场管理局的监管问责。(3)强化消费者权益执法——审查现有立法以更新条款,包括提高罚款力度、对转售平台实施新型许可制度,从而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目前英国贸易标准局已可对违反票务规则行为处以最高5000英镑罚款,此次征询研究是否应提高该罚款上限。。参考文献[1]GOV.UK.Plantotacklegreedytickettoutsandgivepowerbacktofans[EB/OL].(2025-1-10)[2025-4-15].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plan-to-tackle-greedy-ticket-touts-and-give-power-back-to-fans[2]GOV.UK.Puttingfansfirst:consultationontheresaleofliveeventstickets(HTML)[EB/OL].(2025-1-10)[2025-4-15].https://www.londoncouncils.gov.uk/news-and-press-releases/2025/london-leaders-unveil-growth-plan-turbocharge-productivity-and-add#:~:text=The%20Mayor%20of%20London%20and,increase%20prosperity%20across%20the%20capital.
一、韩国:饮料制造商必须在PET瓶中使用再生材料2025年2月20日,韩国环境部表示,将从21日起对《节约资源及促进回收利用法》相关下位法令修订案进行为期40天的立法预告。本次修订的核心内容是调整塑料再生原料的强制使用行业和适用对象,以进一步促进其使用。现行法律规定,年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1万吨以上的原料生产企业,必须使用3%以上由废塑料制成的再生原料。然而,外界一直批评称,即使PET原料生产企业使用了再生原料,但若最终生产瓶装水、饮料的企业不使用,该政策的实际效果仍难以显现。为此,环境部在此次修订案中,将强制使用塑料再生原料的适用行业从PET原料生产商调整为年消耗5千吨以上PET并生产最终产品的瓶装水生产业及其他非酒精饮料制造业。韩国环境部预计,此次法律修订将促使10余家瓶装水和饮料生产企业每年使用约2万吨再生原料。二、美国华盛顿州:2036年所有覆盖产品的包装必须至少包含50%的PCRC华盛顿州生态环境部要求某些塑料产品(例如饮料容器、垃圾袋以及家用和个人护理产品容器)的生产商符合再生塑料(PCRC)标准,塑料产品生产商需在每年4月1日前注册并缴纳费用以支持塑料回收和减少垃圾填埋。生产商必须每年报告其产品中上一年使用的PCRC。该州关于生产商使用PCRC的最低要求于2023年对饮料容器和垃圾袋产品生效,对家用清洁和个人护理产品于2025年开始实施。从2029年开始,最低PCRC要求将适用于牛奶容器和187毫升小酒瓶。每个产品类别都按照既定时间表分阶段实施,且PCRC含量阈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未来十五年,每个产品类别的PCRC要求将逐步提高。到2036年,所有覆盖产品的包装必须至少包含50%的PCRC(垃圾袋除外),到2027年将至少达到20%。这些分阶段的要求将强化再生市场,支持可持续材料使用,并帮助生产商满足不断变化的环境标准。1)饮料容器和垃圾袋生产商必须在注册的同时提交年度报告,详细说明其在华盛顿州销售的所有产品中PCRC的百分比和使用的原生塑料树脂类型塑料饮料容器:饮料容器的PCRC占比从2023年的15%上升至2026年的25%,2031年则将达到50%。塑料垃圾袋:塑料垃圾袋的PCRC比例从2023年的10%开始上升,到2025年将上升到15%,到2027年将上升到20%。塑料家居清洁和个人护理产品:家庭清洁和个人护理产品的PCRC占比从2025年的15%上升至2028年的25%,2031年则将达到50%。塑料牛奶容器:塑料牛奶容器的PCRC比例从2028年的15%开始,到2031年将达到25%,到2036年将达到50%。塑料葡萄酒容器(187毫升):塑料葡萄酒容器(187毫升)的PCRC占比从2028年的15%开始,到2031年将达到25%,到2036年将达到50%。图1华盛顿州PCRC的最低含量规定根据华盛顿州生态环境部要求,自2024年4月1日起,饮料容器和垃圾袋生产商必须在注册的同时提交年度报告,详细说明其在华盛顿州销售的所有产品中PCRC的百分比和使用的原生塑料树脂类型。随着分阶段目标的生效,家庭清洁和个人护理等产品类别将被要求满足PCRC最低标准和报告要求。2)膳食补充剂或FDA监管药物等PCRC使用豁免产品需在前一年的9月1日前申请豁免根据华盛顿州规定,虽然大多数联邦监管产品都必须满足PCRC要求,但某些联邦包装法规可能会使包含再生材料变得不可行。如果生产商证明联邦法规阻止使用PCRC,他们可以申请豁免这些产品。默认情况下,只有膳食补充剂和FDA监管的药物才有资格获得豁免;但如果技术或监管障碍得到证实,其他产品也可能符合豁免条件。生产商必须在豁免期前一年的9月1日之前通过废物减量门户网站申请豁免,获批的豁免将适用于次年生产。所有豁免申请必须每年更新,并且必须有足够的文件来验证联邦法规限制。3)华盛顿州生态委员会将视市场、供应、基础设施等情况进行年度审查或下一轮PCRC最低标准调整,生产商可提出调整申请从2024年开始,华盛顿州生态委员会可能会进行年度审查,以确定特定容器、产品或产品类别的PCRC最低标准是否需要在下一年进行调整。寻求调整PCRC要求的生产商应在年度注册时提交申请,最好在12月31日之前提交,以便有足够的审查时间。调整请求必须包括全面的文件以支持修改的必要性。这应包括相关数据、对合规障碍的详细说明以及克服这些障碍的拟议策略。请求调整的正当理由可能包括:市场条件的变化,例如本地和全球的PCRC供需、收集率或捆包供应情况;符合PCRC要求的再生塑料供应有限;回收或加工基础设施不足;无法满足PCRC最低要求的技术限制;与PCRC使用相关的产品安全问题。参考文献:1、Koren.Net.BeveragemakersmustuserecycledmaterialsinPETbottles(EB/OL).(2025-02-26)[2025-03-13].https://www.korea.net/NewsFocus/Society/view?articleId=2671742、ecology.wa.gov.RecycledcontentminimumsRecycledcontentminimums(EB/OL).(2025-03-03)[2025-03-13].https://ecology.wa.gov/waste-toxics/reducing-recycling-waste/plastics/2021-plastic-pollution-laws/recycled-content-minimums
科学家们正在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转化为高价值液体燃料甲醇,这一突破性研究发表在7月份的《自然催化》期刊上。这项国际合作由俄亥俄州立大学、耶鲁大学、希伯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通过创新的电催化技术和分子可视化手段,为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电催化技术的核心突破研究团队通过在碳纳米管表面涂抹酞菁钴(CoPc)分子,并施加电流,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高效转化。碳纳米管作为独特的导电材料,能够为催化剂提供理想的反应环境。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CoPc分子获取电子,并利用这些电子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利用新型振动光谱技术,研究团队首次直接观察到分子在不同反应环境中的行为。这项技术揭示了为何某些反应条件下更容易生成甲醇,而非其他副产物如一氧化碳。通过调整催化剂在碳纳米管表面的分布方式,团队成功将甲醇生成效率提高了八倍。甲醇:未来能源的潜力选项甲醇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被认为是未来可持续能源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替代燃料,甲醇不仅可用于飞机、汽车和船舶,还可通过可再生电力驱动的生产工艺用于供热和发电。研究团队认为,甲醇的应用前景远不限于燃料领域。其生产过程还可以推动新型化学反应的发现,为能源和化工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论文共同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罗伯特·贝克表示:“通过理解分子级的化学反应,我们能够更高效地生产甲醇,同时为催化科学提供新的洞见。”技术创新推动精准催化该研究的另一大亮点是利用振动光谱技术和计算建模,精准捕捉分子行为的变化。研究人员发现,二氧化碳分子在某些反应条件下与“超级带电粒子”阳离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显著提升甲醇的转化效率。这一发现为未来优化电催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朱全松表示:“振动光谱技术让我们能够分辨同一种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振动特性,并关联到甲醇的生成路径。这一技术为理解催化反应的本质提供了全新视角。”国际合作与未来展望这项研究的成功得益于国际科研团队的紧密合作,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以色列双边科学基金会的资助。团队成员来自耶鲁大学、希伯来大学、宾汉姆顿大学等机构,为项目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提供了多学科支持。未来,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探索阳离子的功能,以及其他可能优化甲醇生产的催化路径。贝克教授表示:“我们已经开始合作进行后续研究,期待看到更多令人振奋的进展。”通过将温室气体转化为高价值燃料,科学家们不仅为缓解气候变化提供了新工具,也为能源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这项研究标志着电催化技术应用的重大进展,或将在未来彻底改变化工和能源产业的格局。参考文献:[1]OhioStateUniversity.Chemistsdesignnovelmethodforgeneratingsustainablefuel[EB/OL](2024-07-19).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4/07/240719123857.htm.
2025年2月26日,德国初创公司ProximaFusion(比邻星聚变)宣布推出名为Stellaris的创新聚变能反应堆设计,该设计被认为是实现商业化聚变能的最快途径。Stellaris采用先进的技术路线,结合了高温超导(HTS)磁体和仿星器技术,ProximaFusion的团队由来自MIT、谷歌、SpaceX以及迈凯伦等公司的工程师组成,致力于推动聚变能走向现实,公司计划在6年内实现第一个示范装置Alpha的稳定运行,为未来1GW聚变电厂奠定基础。一、Stellaris:革命性聚变反应堆设计Stellaris是一种高温超导(HTS)磁体的准等动力(QI)仿星器,采用复杂的三维磁场来限制热等离子体,从而为核聚变反应创造理想条件。与传统的托卡马克设计不同,Stellaris采用仿星器技术,通过外部磁体实现稳定的等离子体约束,运行功率更低,具有更好的连续稳定性,这使得它在聚变反应持续运行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ProximaFusion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FrancescoSciortino表示:“Stellaris的设计不仅突破了传统聚变反应堆的技术限制,其连续稳定的运行方式为聚变能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与现有的聚变发电厂设计不同,Stellaris能够可靠且持续地运行,从而克服了托卡马克和其他聚变反应堆设计中的不稳定性。”二、AI驱动的聚变反应堆设计仿星器技术的最大难点在于其复杂性。仿星器的设计和制造通常非常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在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聚变研究都聚焦于托卡马克。然而,计算能力的进步正在缩小这两者之间的差距。Stellaris的设计不仅依靠物理学的突破,还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来优化反应堆的设计过程。ProximaFusion采用先进的AI超级计算机进行快速的设计迭代,通过考虑成本、材料可用性和效率等多个参数,开发出简洁、快速且低成本的聚变反应堆。这种创新设计使得ProximaFusion能够跳过传统原型测试阶段,直接进入功能齐全的示范装置建设,从而大大缩短了技术验证和商用化的时间。Proxima的仿真驱动工程方法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实现快速设计迭代。Stellaris是第一个基于QI仿星器的发电厂设计,它在物理与工程约束的平衡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都通过电磁、结构、热和中子模拟得到了验证。通过将这些物理与工程约束整合到一个优化框架内,Proxima现在能够依托Alpha示范装置实现大胆的突破,而不是像传统的聚变反应堆设计那样,通过几十年的反复原型测试来逐步改进。三、技术突破与创新1、高温超导磁体的集成创新与之前的仿星器概念相比,Stellaris采用了更强大的高温超导(HTS)磁体,这些磁体能够产生更强的磁场,显著缩小反应堆体积,同时提升能源转换效率。得益于这些磁体,Stellaris不仅能更快速地建造,还能提供更高效的能源输出。2、磁场与结构优化通过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涵盖磁流体力学、热力学及中子输运等领域),ProximaFusion成功建立了满足QI约束的场强分布模型,确保等离子体稳定性和能量增益比(Q值)达到商用标准。此外,ProximaFusion还采用了先进的拓扑优化算法,提高了结构强度,解决了传统聚变反应堆设计中应力集中和热负荷管理的问题。3、高温超导线圈冷却系统针对Stellaris的强磁场环境,ProximaFusion开发了新型的HTS线圈冷却系统,能够在强磁场环境下高效管理超导材料的温升,确保系统稳定运行。4、模块化中子屏蔽层设计针对Stellaris复杂的几何特征,ProximaFusion设计了模块化中子屏蔽层方案,不仅确保了辐射防护,还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四、商业化目标:从示范装置到商业化电站ProximaFusion的目标是在2031年实现Alpha示范装置的净聚变能输出,并在21世纪30年代实现商业化聚变电站并网发电。根据计划,2027年将完成高温超导模型线圈(SMC)的技术验证,突破HTS在强磁场环境下的应用瓶颈。随着Alpha装置的进展,Stellaris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具备连续运行能力的聚变堆系统,为未来的商业化聚变电站奠定坚实基础。五、与其他聚变技术的对比:Stellaris与ARCStellaris与其他聚变公司,如美国的CommonwealthFusionSystems(CFS)所推出的ARC反应堆相比,具有显著的技术差异:1、技术路线:Stellaris采用准等动力(QI)仿星器技术,通过外部线圈系统实现三维磁场约束,而ARC依赖托卡马克技术,结合中央螺线管线圈与等离子体电流共同产生磁场,运行方式为脉冲式。2、设计集成化与商业化目标:Stellaris是首个经过同行评审的集成化商业聚变电站设计,计划在2031年展示净聚变能输出,并在21世纪30年代实现并网发电。ARC则更侧重于验证托卡马克技术的能量增益,尚未明确提及“集成化商业设计”。3、技术参数与工程路径:Stellaris通过HTS磁体实现10特斯拉级强磁场,体积更小,支持模块化快速建造;而ARC采用20特斯拉级HTS磁体,体积较大,需要解决托卡马克技术的磁重联与热负荷管理问题。4、国际合作与团队背景Stellaris由马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孵化,团队包括MIT、谷歌、特斯拉、迈凯伦、SpaceX等公司成员,强调公私合作与欧洲能源战略协同;而ARC则由麻省理工学院衍生,获比尔•盖茨、谷歌等投资,聚焦美国本土供应链与商业化路径。六、未来展望:推动清洁能源的革命ProximaFusion的Stellaris反应堆设计不仅代表了聚变能技术的重要突破,还展示了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和创新加速清洁能源的商业化进程。随着示范装置Alpha的推进,Stellaris有望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聚变能的实现,Stellaris将为全球提供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推动核聚变能源时代的到来。参考资料:ProximaFusionandPartnersPublishStellarisFusionPowerPlantConcepttoBringLimitless,Safe,CleanEnergytotheGrid.20250226.https://www.proximafusion.com/press-news/proxima-fusion-and-partners-publish-stellaris-fusion-power-plant-concept-to-bring-limitless-safe-clean-energy-to-the-grid
旧金山湾区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风向标。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疫情的影响,湾区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尽管如此,2025年被视为一个关键的过渡年,预示着更强劲的经济复苏。本文将探讨湾区在2025年的经济前景,特别是分析人工智能如何成为驱动经济复苏的核心驱动力。一、湾区经济现状与挑战尽管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其就业复苏速度却落后于加州及全美平均水平。这主要归因于科技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此外,住房成本的持续上涨反映出该地区在住房供应方面的不足,同时也表明住房需求依然旺盛。湾区商业办公楼的空置率高达37%,但最近情况有所好转。大型商业办公楼的售价仅为疫情前的一半左右,投资者正押注市场复苏,并积极收购物业。此外,尽管许多公司缩小了租赁面积,但仍在续签或签订新租约。Salesforce等大型企业推行的返岗办公政策,正逐步吸引员工重返办公室。二、科技与创新的持续领先尽管部分企业和人才因监管及住房成本问题选择离开湾区,但该地区仍然是全美最大的科技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德克萨斯州近来出现人口净流出和房价下跌的情况,这是由于从加州迁入的人减少,同时部分离开湾区的人正逐步回流。湾区硅谷在半导体研发领域持续处于领先地位,硅谷企业的半导体研发投资占全美半导体研发总量的一半以上。此外,森尼韦尔(Sunnyvale)即将成为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NSTC)和《芯片与科学法案》设计与协作设施(DCF)的总部。这两个机构是根据2021年《芯片与科学法案》设立的国家级半导体研发机构,旨在促进美国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升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并增强供应链韧性。与此同时,硅谷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人工智能。资本充足的初创公司正积极开发基础AI模型,而大量基于应用的AI初创公司也在迅速崛起。目前,湾区的AI初创企业吸引了全球四分之一的AI投资,且该地区的AI岗位密度(人才数量)为全美最高,进一步巩固了其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三、人工智能对经济的深远影响人工智能不仅推动了科技行业的增长,还显著提高了各行业的生产力。例如,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项研究表明,使用AI工具的材料科学家在新材料研究方面的效率大幅提升,不仅加快了新材料的发现速度,还使专利申请数量增加了20%。类似的例子在医学领域比比皆是,生物医学初创公司正在利用AI预测患者对癌症治疗的反应,提高精准医疗水平。尽管AI的应用可能会减少某些流程性岗位,如基础编程、后台管理和人力资源岗位等,但它同时也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AI技术的应用仍需要人类监督,而具备相应技能的人才将享有更高的薪资待遇。此外,许多AI辅助的岗位并不需要高等学历,反而可以通过在职培训获得所需技能,进一步推动就业市场的适应性发展。为应对AI带来的技能需求,加州政府与英伟达(Nvidia)合作,计划培训10万名学生、教师、开发者和数据科学家,帮助他们掌握AI技能。加州社区大学以及加州州立大学也积极参与类似计划,确保AI技能教育的广泛普及。四、监管和创新的平衡在监管和创新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是政策制定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2024年,加州州长加文·纽森(GavinNewsom)否决了SB1047法案,该法案原计划对大型语言模型实施类似欧洲的严格监管,这可能会阻碍行业发展。相比之下,基于风险评估、关注AI具体应用的监管方式更为合理。目前,加州消费者隐私保护局(CaliforniaConsumerPrivacyProtectionAgency)正试图成为AI监管机构,并提出了一些可能过度干预的规定。然而,该机构既缺乏授权,也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执行相关政策。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谨慎权衡,确保监管措施不会妨碍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总体而言,尽管旧金山湾区在疫情后面临诸多挑战,但2025年作为关键过渡年,正迎来更加稳健的经济复苏。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核心引擎,并在多个行业提升创新能力和生产力。在这一关键阶段,政策制定者需要在监管和创新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以确保湾区继续保持其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导地位。通过推动AI技术发展、加强教育培训以及优化政策环境,湾区不仅能够克服当前挑战,还将在未来继续巩固其作为全球科技中心的地位。资料来源:1、BayAreaCouncilEconomicInstitute.SiliconValley’s2025Outlook:ChallengesPersistAmidstAI-DrivenResurgence[R].(2025.1.6).https://www.bayareaeconomy.org/files/pdf/SiliconValley2025Outlook-TimesOfIndia-SR.pdf2、BayAreaCouncilEconomicInstitute.AICanBenefitSanFranciscoandCaliforniainMoreWaysthanOne[R].(2025.2.20).https://www.bayareaeconomy.org/files/pdf/AI-Benefits-SF-CA-SFBT-SR.pdf
美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挑战近年来,美国电动汽车(EV)产业在政策支持下实现了快速增长,并逐步从“政策红利期”向“市场驱动期”过渡。然而,特朗普政府显露出调整EV政策的意向,可能为产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2025年1月,美国汽车研究智库AtlasPublicPolicy发布的《追踪美国电动汽车制造状况》报告指出,美国EV产业正在进入关键发展阶段。1、政策推动电动汽车市场增长美国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案》(IRA)和《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IIJA)提供了强力支持,推动EV市场发展。截至2024年9月,EV已占美国轻型车销量的10%,累计售出580万辆电动汽车。政府通过税收抵免、贷款和专项拨款等方式,已向EV及电池制造领域投入超过280亿美元。IRA提供的消费者购车补贴(最高7,500美元)和商用车辆抵免政策(最高4万美元)直接刺激了市场需求,而IIJA则通过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是到2030年部署50万个公共充电桩)为行业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从2000年至2024年9月,美国EV产业累计宣布的公私投资总额达2,088亿美元,共创造约24万个就业岗位。其中,2021年IIJA通过后新增1,573亿美元投资,占总投资额的75%,凸显政策撬动效应。这些投资高度集中在密歇根、佐治亚、北卡罗来纳等十大汽车制造州,占总投资额的80%。2、产业链布局与区域经济重塑美国正通过“再工业化”重构EV供应链。从投资结构看,电池制造(1,226亿美元)和轻型车组装(385亿)是核心领域,而关键矿物加工(如锂、钴)和电池回收(70亿)等上游环节正在加速补链。头部企业主导市场格局,如LG(189亿)、丰田(186亿)、通用(176亿)、特斯拉(152亿)和福特(111亿),前五强企业占总投资的40%。各州纷纷推出高额补贴争夺EV投资。例如,佐治亚州为现代汽车提供18亿美元补贴,密歇根州向通用发放17.6亿美元补贴,特斯拉在内华达州获得12.9亿美元税收优惠。这些补贴通常附带就业承诺,如现代需在2031年前创造8,500个岗位,否则需返还部分补贴。3、就业市场转型与劳动力挑战EV产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联邦政府正在推动“电池劳动力计划”(BWI),联合企业、工会和教育机构开发全国认证的学徒培训标准。目前有六家企业(通用、福特、西门子、宝马、大众、Rivian)已设立注册学徒项目,其中通用、福特与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合作开展的全国学徒计划覆盖18个生产基地。此外,各州政府也在提供培训资金,如北卡罗来纳州为VinFast配套3,800万美元培训资金。但45%的现有汽车工人需接受再培训,尤其是在电池生产领域,因其与传统机械制造的技能要求差异较大。4、供应链风险与可持续发展锂、镍、钴等电池原料的海外依存度超过80%。企业正通过纵向整合降低风险,如通用向内华达州ThackerPass锂矿投资6.5亿美元,福特与Albemarle等企业签订锂材料长期供应协议。但矿产开发常遭遇环保争议,例如犹他州大盐湖锂项目因生态担忧被暂停。Rivian佐治亚电池工厂则因资金压力暂停建设,福特密歇根电池厂因需求不及预期缩减规模,导致地方政府收回6亿美元补贴。此外,《美墨加协定》(USMCA)导致部分企业将电池生产转移至墨西哥,以降低成本。UAW正推动提高北美零部件比例要求,以保护本土就业。5、充电基础设施面临不确定性NEVI计划是IIJA的一部分,目标是在全国高速公路上每50英里设立一个充电站。然而,2025年2月初特朗普政府宣布暂停NEVI计划审批,导致EV充电网络扩张受阻。这一决定可能拖累EV市场增长。业内专家认为,特朗普政府此举可能遭遇法律挑战,各州或提起诉讼。截至目前,特斯拉已获得3,100万美元NEVI计划资金支持,其NACS标准正是为符合NEVI要求而推出的。NEVI计划的暂停可能导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延迟,进而影响EV用户体验和市场信心。美国EV产业正在经历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转型期。未来的挑战包括供应链稳定性、劳动力技能升级、政策不确定性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以确保EV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来源:1、AtlasPublicPolicy.TrackingtheStateofU.S.EVManufacturing[R].(2025.1).https://atlaspolicy.com/wp-content/uploads/2025/01/Tracking-the-State-of-U.S.-EV-Manufacturing.pdf2、FHWA.DOT.GOV.SuspendingApprovalofStateElectricVehicleInfrastructureDeploymentPlans[R].(2025.2.6).https://www.fhwa.dot.gov/environment/nevi/resources/state-plan-approval-suspension.pdf
2025年2月11日,欧盟撤回标准必要专利SEP法规修正案提案。欧盟给出的具体原因是,“没有可预见地达成一致,委员会将评估是否应提出另一项提案,或者是否应采用另一种方式”。修正案提案的夭折对于推动这项改革的群体,包括欧洲传统汽车制造商,以及美国苹果等高科技巨头为主的利益相关方,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挫折。图1.欧盟撤回SEP法规修正案提案2024年2月28日,“欧盟标准必要专利SEP修正案(COM(2023)0232)”提案在欧盟获得了454票赞成、83票反对、78票弃权的高票通过。SEP许可谈判的根本问题是SEP持有人和实施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标准必要专利实施者很难不依赖SEP持有人,从其他第三方消息源获得关于SEP许可的相应信息,比如哪些专利对哪个标准至关重要,需要从哪些SEP持有人获得许可,不同的SEP组合适用何种许可费率,特定SEP组合占相关SEP总数的比例是多少,不同SEP组合应如何加权等。该修正案该法规旨在解决SEP许可中的低效问题,如透明度不足、FRAND条款不明确、许可谈判中的纠纷等,以减少行政和交易成本,激励欧洲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和广泛实施标准化技术,尤其是在物联网领域。修正案提案的主要内容如下:一、设立增加透明度的SEP信息登记制度为了提高透明度,法规草案规定建立电子SEP登记中心和登记数据库,其中应包含以下信息:1、SEP专利的必要信息(包括专利编号、注册国家)、其持有人及持有人在欧盟的法定代表人;2、相关的技术标准(包括标准的相关版本、专利保护范围所涵盖的标准各部分的详细信息)和SEP持有人的FRAND声明;3、已建立的许可实践(例如存在任何公开可用的标准条款和条件,包括许可费、免许可费和折扣政策,以及可用的总许可费率);4、通过专利池获得许可;5、是否进行了必要性审查以及审查的结果;6、任何与SEP有关的法庭诉讼(关于侵权、有效性、不可执行性、标准必要性、滥用支配地位和确定FRAND条款和条件的问题)。登记数据库由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管理。在新标准进入登记簿后,SEP持有人应有6个月的时间内在该数据库登记其SEP。修正案规定,不得就任何未注册的标准的实施提出侵权索赔。此外,还要求专利池在其网站上提供管理专利的信息,包括标准许可协议、许可费、折扣、可能的总许可费率和每次实施的被许可人清单。立法者认为,上述条例的制定能够提高SEP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对透明和快速的SEP许可谈判感兴趣的各相关方。二、确定标准实施的总许可费修正案规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人员(特别是标准必要专利的持有者)除进行技术协调外,还应确定整个标准使用的适当总许可费,并将其报告给欧盟知识产权局的主管中心,以便将其纳入注册登记数据库。如果他们未能确定和分配总许可费,则可以委托专家准备一份非约束性建议。标准必要专利持有者(至少持有相关标准必要专利的20%)或标准必要专利使用者(在欧盟市场的合计份额至少为10%,或者十家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可以提交相应的申请。这些门槛值可能会在立法过程中进一步讨论。三、SEP必要性审查无论是庭外标准必要专利(SEP)许可谈判,还是法庭侵权诉讼,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都是专利所保护的技术是否确实被符合标准的产品所必然实施(即实施专利是否确实是“标准必要专利”)。经验表明,相当比例的实施专利实际上并非标准必要专利。根据新的修正案,无需通过法庭诉讼即可对专利的必要性进行独立审查。由欧盟知识产权局的主管中心委托独立评估人员对登记数据库中登记的专利进行随机检查。此外,标准必要专利持有者可自愿将其标准必要专利提交给主管中心进行必要性审查。尽管审查结果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仍会录入标准必要专利数据库中心,并可在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谈判或法庭诉讼中作为实际必要性存在与否的参考,从而减少争议点、节省精力、时间和成本。四、建立新的公平、合理和无歧视(FRAND)条款确定程序修正案规定,为解答SEP诉讼中的关键问题,即哪些条款和条件应被视为公平、合理和无歧视(FRAND),应向标准必要专利持有者和使用者提供调解程序(FRAND条款和条件确定程序)。具有专业经验和独立性的调解员应在最迟九个月内向各方提交FRAND条款和条件的建议。只要公平、合理和无歧视(FRAND)的确定程序尚未完成,欧盟成员国的法院或统一专利法院(UPC)不得对侵权诉讼作出裁决。然而,“具有财务性质的临时禁令”在任何时候都是可行的。欧盟委员会认为,通过新的公平、合理和无歧视(FRAND)条款确定程序解决纠纷,其平均成本效益是相应诉讼程序的八倍。通过新程序,参与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各方将能够相对迅速地从客观独立的第三方那里获得许可费用的专业建议。由调解员准备的关于FRAND条款和条件的评估报告,其非保密部分始终会在登记数据库中公开,并可在法庭诉讼中予以考虑。欧盟早先曾对有关标准必要专利SEP法案的修订进行过意见征集,在收到的78份有效建议中,包括德国三大车企,美国、德国、日本和欧洲汽车行业协会全都赞同该修正案。可以看出,汽车行业是修正案的直接受益者。尽管该修正案提案以压倒性的赞成票通过,但包括诺基亚、爱立信、Sisvel等SEP专利持有者和专利池的代表都在极力反对SEP法案,因为该法案修正案对SEP专利持有方施加了很多义务。甚至欧洲专利局局长也表示希望能够暂停该立法进程。欧洲专利局局长安东尼奥·坎普诺斯表示:“不相信拟议的措施是相称的,或者确实是必要的”。他还声称:“该提案未能满足欧盟委员会“更好的监管”标准,即以证据为基础的立法,建立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透明咨询和彻底的影响评估之上。”此外,该修正案的撤销也可能与美国政权更替有一丝关联,因为可以预见的是,特朗普2.0时期将采取与拜登弱化专利相反的政策,将会进一步增强专利权人的利益。这显然与欧盟此项修正案的基调不同。参考连接:1.企业专利观察.重磅!欧盟标准必要专利SEP改革“夭折”[EB/OL].https://mp.weixin.qq.com/s/ox8yvUWzsAiYg7qtCknB5A.2025-02-12.2.EuropeanParliament.EuropeanParliamentLegislativeResolutionof28February2024ontheProposalforAregulationoftheEuropeanParliamentandoftheCouncilonStandardEssentialPatentsandAmendingRegulation(EU)2017/1001(COM(2023)0232-C9-0147/2023-2023/0133(COD))[EB/OL].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TA-9-2024-0100_EN.pdf.2025-02-12.4.ManagingIP.TheEu’sSepRegulation:KeyChangesAndOutlook[EB/OL].https://www.managingip.com/article/2e354jfef8sjq0zxnqz9c/sponsored-content/the-eus-sep-regulation-key-changes-and-outlook.2025-02-12.5.GleissLutz.EuropeanParliamentGivesGreenLightforRegulationonStandardEssentialPatents[EB/OL].https://www.gleisslutz.com/en/news-events/know-how/european-parliament-gives-green-light-regulation-standard-essential-patents.2025-02-12.6.JAGarrigues,S.L.P.SEPRegulation:TheDraftRegulationConcerningtheLicensingofStandardEssentialPatentsTakesASignificantStepTowardsBecomingLaw[EB/OL].https://www.garrigues.com/en_GB/new/sep-regulation-draft-regulation-concerning-licensing-standard-essential-patents-takes.2025-02-12.
2025年3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解锁乌克兰的氢机会:路线图》报告,乌克兰的能源部门受到俄乌冲突的严重影响。由于俄罗斯的袭击,电力部门从战前的大量产能过剩到2024年的电力短缺。这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能源安全和恢复供应的可靠性上。炼油和氨的传统应用对氢的需求也大幅下降,下降了80%,其中大部分资产位于乌克兰南部,那里是前线和占领区。战争造成的总体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世界银行此前估计重建成本超过0.5万亿美元,是乌克兰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重建为更好地重建提供了机会。在能源系统中,这意味着加强能源安全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工业应用中使用低排放的氢可以提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支持出口导向型工业基础发展的双重好处,有助于恢复财政平衡。这是一个长期的机会,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但需要从今天开始努力,逐步积累必要的经验,使未来的行业成为可能。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一、乌克兰战后能源基础设施重建迫在眉睫俄乌冲突三年多给能源部门留下了深刻印记。在电力领域,近80%的火力发电和约三分之二的水力发电能力遭到破坏或摧毁,导致电力缺口相当于峰值需求的三分之一左右。战前,氢气需求接近100万吨/年,主要用于氨生产,只有大约4万吨/年来自炼油。然而,自俄乌冲突以来,资产遭到破坏或被占用,需求暴跌了近80%。作为氢的潜在新应用,钢铁产量下降了近三分之二。重建需要大规模的资本参与,但也有大量的双边支持流向乌克兰。截至2024年12月,重建成本预估将达到5240亿美元。交通基础设施估计需要近780亿美元,工业和商业需要640亿美元,核心能源资产需要680亿美元。与此同时,截至2024年12月,已承诺向乌克兰提供近4300亿美元的双边支持,其中三分之二已经分配。大约一半用于人道主义或军事以外的目的。欧盟及其成员国一直是最大的捐助国。宏观经济环境带来了挑战。在宏观层面上,近15%的人口已经离开该国或在国内流离失所,影响了氢能产业的劳动力供应。通货膨胀率在12%到26%之间波动,乌克兰央行利率维持在10%-25%之间,影响了氢能产业的融资成本。2024年,财政赤字达到乌克兰GDP的近四分之一(1800亿美元),公共债务接近GDP的100%。二、乌克兰氢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氢能可以创造就业和收入,但需要大量投资。每生产250万吨氢气,每年可产生180-220亿美元的出口收入,并创造多达10万个就业岗位,尽管其中近70%是临时就业岗位。在这一水平上的部署将需要850-900亿美元的投资,仅用于电解和可再生能源。解决资金成本是关键,因为这笔投资将带来1650亿至1750亿美元的利息支付,融资成本为15%,如果融资成本为5%,利息支付可能降至550亿至600亿美元。国家风险及其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是氢项目最重要的障碍。绿氢是一个新兴行业,扩大规模面临着一些障碍,包括需要找到承租方以获得融资,与未减少的化石燃料生产相比的成本差距,以及某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可用性。然而,在乌克兰,国家风险决定了融资总体成本。即使在2022年俄乌冲突之前,可再生能源的融资成本已经超过12%,考虑到行业特定的风险,氢能产业的融资成本甚至更高。该国已经拖欠了国际债务,其政府债券评级是最低的。与其他打算向该地区出口石油的国家相比,乌克兰靠近欧盟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优势。乌克兰与欧盟接壤,已经有多条天然气管道相互连接。这种地理优势将使通过管道运输氢气及其衍生物成为可能,这比通过船舶运输更便宜。由于距离短,钢铁等产品也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当比较来自不同地区的产品的交付成本时,这可能会有所不同。欧盟对氢气需求的大幅增长和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可能会引发部署。2023年,欧盟的氢需求接近800万吨/年,到2050年,根据不同氢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这一需求可能会增加到1500-7300万吨/年。已制定实施的立法将刺激对绿氢的需求,而CBAM可以帮助进一步缩小与有增无减路线的成本差距。氢、化肥(氨)和钢铁都被CBAM覆盖。在2022年俄乌冲突前,乌克兰三分之一的钢铁出口到欧盟。乌克兰拥有庞大的天然气基础设施,但需要进一步努力评估其对氢气的利用。现有通往欧盟的天然气互联管道的技术能力相当于近3300万吨/年。部分容量可能用于生产生物甲烷,但它的容量足够大,可以容纳氢气和生物甲烷。目前,正在进行的从斯洛伐克到德国和奥地利开发氢走廊的努力需要承购方继续推进。此外,乌克兰可以在现有的地下天然气站点储存约240万吨/年的氢气。管道和地下储存都有很大的潜力,但需要对它们对氢气的适用性进行更多的评估。三、乌克兰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潜力乌克兰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其风能和太阳能技术潜力为1300-2300太瓦时/年。如果将可再生能源潜力用于制氢,则相当于1800-3800万吨/年。乌克兰的平均可再生能源的质量优于德国,德国占欧盟氢需求产能的很大一部分,预计未来仍将持续。一旦融资成本下降,这可能会转化为成本优势。然而,近一半的可再生能源潜力是在目前处于冲突地带或被地雷污染的州。在潜力最大的区域,由于供水不足和用水相互竞争,水的供应可能会造成困难。短期内应把重点放在可再生能源上。首先是因为需要恢复能源供应,但这将对氢能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因为这将有助于降低可再生能源部署的风险,而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氢生产的关键成本组成部分。它还将为供应链的不同部分提供逐步降低风险的方法,使投资者能够对可再生能源获得信心,而不是从一开始就试图为综合项目提供资金。在短期内,解决高国别风险溢价问题至关重要。这可以利用已宣布的双边支持来调动资本,但也可以利用发展金融机构的赠款。世界银行已经为乌克兰提供了战争风险保险。还有一些国家发展金融机构和出口信贷机构提供政治风险保险的案例。这些资金中有一部分具有优惠债务条款,也可用于部署规模较小的项目,作为标杆项目,为后续部署积累经验。针对氢能产业的限制是这种资金来源通常针对关键区域。四、乌克兰氢能开发需要循序渐进氢的开发需要循序渐进,从评估开始。一旦俄乌冲突结束,虽然最初的重点精力将集中在恢复能源安全上,但将有机会为氢能市场奠定基础。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从立法框架到技术标准、能力建设、技术经济研究和天然气基础设施的适用性等各个方面。第一阶段将为下一步提供信息,但也为更稳定的环境出现提供时间,对俄乌冲突结束后经济有更大的可视性。发展融资可能足以支持示范项目,但大规模部署将需要私人资本。对私营部门来说支持示范项目可以积累有用的国内经验,并为政府在监管和潜力方面提供投入。然而,考虑到可再生氢项目所需的高投资,大型项目将需要私人资本。为此,投资者需要一个长期的项目记录,以提供对项目现金流和回报的信心。这不仅需要示范项目,还需要长期的持续表现。参考文献:[1]IEA(2025),UnlockingUkraine’sHydrogenOpportunity:ARoadmap,IEA,Paris.[EB/OL].(2025-3-28).https://www.iea.org/reports/unlocking-ukraines-hydrogen-opportunity-a-roadmap,Licence:CCBY4.0
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科学与社会挑战背景下,“公民科学”(CitizenScience)作为一种公众积极参与科学知识生产的研究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政策制定者与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经合组织(OECD)近期发布的报告《将公民科学嵌入科研政策》系统提出了公民科学的政策价值、实施框架与操作建议,为各国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协作的科研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一、公民科学的内涵与政策价值公民科学是指非专业科研人员主动参与科学知识生产的研究模式,其核心在于公众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仅作为“研究对象”或“信息接收者”,而是以“数据贡献者”“研究合作者”乃至“研究共同设计者”的身份深度介入。作为一种兼具社会参与性与科学创新性的研究范式,公民科学正日益获得全球各国科研政策制定者与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推动公民科学的根本动因,在于它在科学与社会两个维度上均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首先,公民科学有助于扩大科学数据的收集覆盖范围与分析维度。尤其在需要大量时空分布数据的研究领域(如生态监测、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公众通过移动设备、在线平台参与数据采集,能够极大提升数据的数量、密度与实时性。其次,公民科学能够更好地回应社会需求与复杂挑战。当今时代,诸多科研议题(如公共健康、城市可持续发展、灾害预警等)本质上是“跨学科-跨部门-跨主体”的系统性问题,传统科研模式往往难以全面覆盖其社会层面的现实需求。而公民科学则通过激发社区知识、地方经验与民间网络的力量,使研究议题更具现实贴近性和社会影响力。第三,公民科学还具有显著的政策民主性价值。通过公民参与科研,科学研究不仅在内容上更贴近公众利益,在过程上也更具开放性、透明性和合法性,这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基于科学知识政策的信任度与采纳率。此外,公民科学作为开放科学不可或缺的一环,也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构建公众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信任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路径。它不仅适用于传统上已较成熟的领域(如天文学、环境科学、健康监测等),也正在向能源转型、人工智能、交通规划、城市设计等新兴领域快速扩展。在数字技术进步、高等教育普及、科研范式转型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公民科学的制度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各国科研政策制定者亟需系统思考如何将公民科学嵌入国家科研体系与资助机制中,实现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深层变革。二、公民科学政策框架的三大支柱经合组织的报告,构建了一套系统性的公民科学政策框架。该框架围绕“为何、何时、如何”推广公民科学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分别对应以下三大支柱:(一)公民科学的正当性论证:为何应将其纳入政策体系?公民科学的政策正当性源于其与科研目标与社会诉求的高度契合。报告指出,公民科学能够在以下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科学层面,通过拓展数据覆盖与提升研究多样性,公民科学加速了科学发现的速度与广度;社会层面,增强了研究的社会嵌入性与现实相关性,提升了科研的公共服务效能;治理层面,作为证据型政策的社会支撑机制,公民科学促进了政策的透明性、合法性与公众采纳率。因此,将公民科学纳入科研政策体系,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选择,更是回应新兴社会科学关系结构变革的战略选择。(二)逐步政策指导:何时以及如何设计推动策略?OECD报告提出了一套“六步法”政策流程,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系统操作指引。问题定义与目标设定,明确科研或社会难题,识别公民科学可能带来的增益价值;情境分析,评估现有政策环境、利益相关者结构与公众参与潜力;政策干预设计,制定可能的干预选项,强调融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路径;事前评估与决策制定,基于可行性、成本收益与社会影响预测,遴选最佳路径;政策实施与支持机制建设,配套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与协作网络等支撑要素;监测、评估与迭代优化,建立多维度指标体系,开展事后评估与政策调整。这一流程强调公民科学政策的科学性、渐进性与评估机制,为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下的公民科学推广提供了可操作模板。(三)实施考量因素:如何确保公民科学落地生效?成功推动公民科学政策落地,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参与者画像与包容性设计,不同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地理位置群体的参与障碍与动因需被识别与响应;激励机制与反馈设计,包括认可机制、学习机会、知识产权归属、物质补偿等;科学质量与伦理保障,保障数据可用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并预防偏差与“反科学”干扰;科研资助机制调整,资助应鼓励公众早期参与研究问题定义,并支持多元主体(如社区组织、民间团体等)申请项目;评审机制创新,引入公民评审团、多维标准、跨界评审团队,确保项目公正合理评估;研究安全与数据治理,防范公民科学可能带来的信息泄露与数据安全风险。三、公民科学政策实施的关键路径公民科学的推广不仅仅依赖政策理念的确立,更需要制度化支持体系的配套落地。报告提出以下五个关键支撑要素,构成公民科学政策实施的基础架构:(一)国家层级的法律与政策环境公民科学的健康发展,必须获得科研、教育、环境等相关政策的正式承认与纳入。例如,设立公民科学专项资助类别,将其纳入国家科学发展战略、开放科学政策或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供制度性支持。(二)研究机构内部文化转型公民科学不仅仅是政策问题,也是科研组织的文化问题。研究机构需重视公民科学的研究价值,通过改革激励机制、设置专门岗位、推进职业路径发展等方式,将公民科学从“边缘尝试”纳入“主流科研实践”。(三)能力建设与网络发展公民科学实践需要具备跨界协调、社区组织、科学传播等能力。因此应通过线上培训、社群建设与资源共享平台,培养公民科学的“中介组织”与“促进者网络”。(四)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持公民科学的核心依赖于信息与数据基础设施,包括开放数据库、众包平台、移动采集工具、AI辅助分析等。政府与科研机构应投资建设统一平台,降低公众参与门槛。(五)公众沟通与社会对话机制公民科学的扩展离不开对科学知识与研究过程的持续解释与沟通。科学传播机构、媒体与教育体系应共同发力,推动公民科学认知的普及化与话语权的民主化。公民科学作为一种兼具科学与社会意义的新型科研模式,正在逐步被纳入全球科研政策体系。它不仅扩展了科研边界,也为公众参与科技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OECD提出的三大政策支柱与六步实施路径,为各国构建支持公民科学的制度基础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公民科学的深入发展有赖于政策制定者、科学家、公民社会与公众本身的多方协同,共同推动形成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与可持续的科学生态系统。参考文献:1.OECD.EMBEDDINGCITIZENSCIENCEINTORESEARCHPOLICY[EB/OL].(2025-04-25)[2025-04-08].https://www.oecd.org/en/publications/embedding-citizen-science-into-research-policy_a1cfb1a8-en.html.2.OECD.Whatiscitizenscienceandwhyshouldpolicymakerscare?[EB/OL].(2025-04-25)[2025-04-10].https://www.oecd.org/en/blogs/2025/04/what-is-citizen-science-and-why-should-policymakers-care.html.3.O’Grady,M.,Mangina,E.Citizenscientists—practices,observations,andexperience.HumanitSocSciCommun11,469(2024).https://doi.org/10.1057/s41599-024-02966-x.
创意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并对全球经济冲击具有很强抵御能力的行业。当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不确定时,创意经济提供了更具保障的增长潜力。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高度关注创意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布《创意经济展望》系列报告评估创意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该报告首次发布于2008年,今年是第六次发布,为创意经济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和权威的数据支持,对推动全球创意经济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创意经济在全球范围表现出两大趋势《创意经济展望2024》报告中指出,当前全球创意经济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一)创意经济对各国经济和就业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性UNCTAD在2024年开展了一项覆盖36个发展中经济体的调查,根据调查,在过去十年中有数据的经济体中,创意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在0.5%到7.3%之间,雇佣劳动力的比例在0.5%到12.5%之间。然而,由于定义(例如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经济)的差异,所测量的内容(例如对GDP或增加值的贡献)以及参考年份的不同,经济体之间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二)数字化服务推动创意经济在全球持续增长关于创意经济的全球数据和研究较少,尤其是缺乏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在2023年发布的《2023-2027全球娱乐和媒体展望》是其中较为全面的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涵盖全球60个经济体,其中包括33个发展中经济体。根据该报告,尽管自2021年以来全球娱乐和媒体行业(创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年增长率有所放缓,但其整体收入增长仍保持稳定,主要来自数字化服务。二、创意经济各组成部分的具体表现创意经济主要涉及广告、建筑、视听(电视和电影)、图书与出版、音乐、电子游戏和视觉艺术七大行业。UNCTAD通过《创意经济展望2024》对各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总结。1.广告2023年全球广告收入预计达到8060亿美元。由于电子商务的扩展和数字平台使用时间的增加,各公司采取了增加广告投放力度及其渠道的措施,以覆盖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2023年数字广告占全球广告支出的57.7%,并将持续上升,到2026年预计首次超过60%。近年来,通过视频游戏进行的广告动态增长也部分支持了这一趋势。预计视频游戏广告收入将从2022年的700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1370亿美元,这一增长率超过了更传统的电视广告,后者预计从2022年的1570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1600亿美元。2.建筑近年来,建筑和室内设计市场经历了不同的变化。与医疗相关的建筑项目的费用创下历史新高,但与企业办公相关的建筑项目费用有所下降。根据全球顶级室内设计公司的商业趋势数据,2022年全球TOP100的建筑公司的总设计费用为49.7亿美元,高于2021年的45.5亿美元和2020年的45亿美元。全球前十大建筑公司位于发达经济体,但在前100名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数量正在增加,例如中国(12家),菲律宾(6家),印度(5家),阿联酋(4家),南非(2家),巴林、科威特、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各1家)。3.视听视听行业(包括电影和电视)在疫情后的恢复中呈现出显著增长,尤其是影院票房和流媒体服务表现强劲。影院票房恢复。2023年全球票房收入达到339亿美元,相比2022年增长了30.5%。预计票房收入到2025年将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并在2027年达到484亿美元。亚太地区是最大的票房市场,占全球39%,其中中国贡献了23%。北美紧随其后,占27%的全球票房。流媒体服务的强劲增长。订阅视频点播(SVoD)和其他流媒体服务自疫情以来增长迅速,2021年全球流媒体服务订阅量增加了14%。与之相反,传统电视的收入和订阅量在持续下降,预计到2026年收入将从2021年的2310亿美元下降到2221亿美元。广告收入的转变。视频点播广告收入的显著增长,使得广告收入向流媒体服务转移。预计支持广告的免费流媒体电视(FAST)广告收入将在未来五年内几乎翻倍,而传统电视广告收入停滞不前。全球电影制作的增长。2022年全球制作的故事片数量达到了8748部,是历史第二高,同比增长15%。印度是最大的电影制作国,贡献了全球产量的29%,其他如中国、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经济体也在全球主要电影制作国之列。4.图书与出版受益于社交媒体影响、文学改编、漫画热潮及跨行业合作的推动,图书与出版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数字化的推动力。社交媒体,尤其是TikTok上的“BookTok”社区,通过用户的情感和视觉推荐,极大地推动了实体书的流行度和销售量;由于文学作品的可靠性,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的作品往往能推动图书销售并增加其影响力。漫画市场的增长。漫画市场在2022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销售高峰,是2007年销售峰值的2.5倍,部分受益于动漫在数字平台的可获得性,使漫画的原版印刷作品得以推广。跨行业合作与扩展。数字漫画出版服务(如电子书、订阅和移动应用)扩大了图书与出版行业的影响范围,并促进了与其他创意行业的融合。5.音乐全球音乐产业在流媒体推动下实现强劲增长。录制音乐市场的强劲增长。2023年全球录制音乐市场收入达到创纪录的286亿美元,实现了连续第九年的增长,年增幅为10.2%。现场音乐与跨行业创新。2023年现场音乐和文化活动收入超过了2019年疫情前的峰值。虚拟活动和跨行业体验正在进一步改变音乐产业。例如,泰勒·斯威夫特的电影《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以及在《我的世界》游戏中举办的虚拟音乐节“BlockbyBlockwest”,这些创新策略展示了音乐市场向不同领域和收入形式的扩展。6.电子游戏电子游戏行业近年来创下新高,2023年全球收入估计达到了2270亿美元,高于2022年的213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电子游戏在全球娱乐和媒体行业中的支出份额将从2017年的6.1%上升至10.9%。文化和创意内容的交叉。越来越多的电子游戏处于多种创意领域的交汇点,影响内容创作和传播。例如,任天堂的经典《超级马里奥兄弟》系列改编电影首次进入了全球票房前20名的榜单。云游戏的快速扩展。云游戏是通过多种游戏设备和具有互联网连接的地点访问的订阅服务,预计在2023年至2030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5%,到2030年收入预计将达到209.3亿美元。2021年,北美占全球云游戏市场的32%,西欧26%,亚太地区23%。预计亚太地区将在云服务扩展中继续增加其市场份额。7.视觉艺术2023年全球艺术市场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4%,降至约650亿美元。美国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艺术市场,占总销售额的42%;中国(包括香港)首次成为第二大市场,占全球艺术市场销售额的19%。发展中经济体的收藏需求增加。2023年ArtBasel和瑞银集团(UBS)的调查显示,在超过2800名高净值个人中,越来越多的艺术收藏家来自少数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亚太地区。艺术作为投资的吸引力。艺术市场在最近几年表现优于传统股票市场,部分得益于更便捷的数字交易平台、盈利投资潜力以及媒体和娱乐业明星的参与。全球艺术咨询与艺术金融公司TheFineArtGroup估计艺术品投资的年回报率为14%,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化回报率11.9%。参考文献:1.UnitedNationsConferenceonTradeandDevelopment.CreativeEconomyOutlook2024.2.PWC.GlobalEntertainmentandMediaOutlook2023-2027.3.创意经济在经济转型中之作用.https://www.qiandaoribao.com/2024/11/03/%E3%80%90%E8%AF%91%E7%A8%BF%E3%80%91%E5%88%9B%E6%84%8F%E7%BB%8F%E6%B5%8E%E5%9C%A8%E7%BB%8F%E6%B5%8E%E8%BD%AC%E5%9E%8B%E4%B8%AD%E4%B9%8B%E4%BD%9C%E7%94%A8/.
情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情报收集、情报分析、情报传递和反馈等。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人的因素,也有技术的因素。情报工作需要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强大的应变能力,这些素质共同作用,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最终将复杂、零散的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判断和建议。无论是在市场竞争中对竞争对手的策略进行监测,还是在国家竞争中对潜在威胁的预判,情报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地缘政治问题日益凸显,情报在国家安全和战略决策中的合法、合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情报的核心任务在于保障国家的安全和战略利益,确保对潜在风险和威胁做出预判和防范。合规和透明的信息收集为国家的防御策略提供支持,使其能够在维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参与国际合作。因此,情报不仅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也是影响国家外交、军事部署和经济策略的重要因素。一、情报:“大博弈”中的核心力量开启国家之间以情报手段为主进行博弈的新模式,肇始于19世纪英俄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竞争。当时,英国和俄国在中亚地区展开长达数十年的竞争,尽管涉及外交和情报活动,但其目标主要是增强区域稳定的掌控力,并确保国家利益。通过合法的情报收集和对区域文化、经济情况的深入了解,双方致力于掌握关键信息,以减少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1839年,阿瑟•康诺利(ArthurConolly)中尉最先创造性地使用了“大博弈(TheGreatGame)”这个词来描述英俄两国为了争夺在中亚的统治权与影响力而进行的竞争。这个词随后借鲁德亚德•吉卜林1901年出版的小说《基姆》(Kim)而流传下来。图1阿瑟•康诺利(ArthurConolly)中尉在“大博弈”期间,情报活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和俄国都投入了大量资源以收集对方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信息,并设法通过各种手段影响当地的局势。例如,英国派遣了大量年轻的探险家、地理学家进入中亚收集情报。俄国则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如向中亚派遣特工和使节,以建立地方情报网络。情报不仅仅是战术层面的工具,更成为支撑战略决策的重要支柱。例如,英国情报部门多次通过收集和分析情报来预测俄国的行动意图,从而调整对阿富汗和波斯的政策。俄国则通过情报网,逐步掌握了中亚地区的政治动态,并根据这些情报确定向南推进的步伐。二、情报搜集中的“硬实力”阿瑟•康诺利(ArthurConolly)中尉不仅是“大博弈”一词的提出者,还是作为士兵、冒险家或者官员走遍中亚收集信息并提供情报的众多年轻人中的一员。“康诺利们”的情报“硬实力”包括信息的记录与收集,对经济情报进行分析,以及区域政治格局的可视化。1.信息的记录与收集“大博弈”中的情报收集人员常常通过做笔记、画地图等方式来记录收集到的信息。他们在旅途中绘制地图,记录地形、道路和战略要地的位置。这些地图对于本国政府了解中亚地区的地理状况至关重要。他们详细记录所见所闻,包括军事部署、经济状况和社会文化动态,并定期向上级汇报。这些报告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图219世纪手绘地图2.经济情报的分析在“大博弈”时期,经济资源的分布和贸易路线的信息同样是重要的情报内容。例如,哪些地区产出丰富的矿产、粮食和畜牧产品,哪些贸易路线更为活跃,这些信息对了解中亚的经济状况非常重要。掌握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对方经济的自给自足能力及其对外贸易依赖度,从而为本国的经济封锁策略或贸易谈判提供依据。情报人员通过观察、记录市场物资流通情况、贸易往来和关税制度,不仅帮助本国了解当地的商业活动,也为潜在的贸易路线或禁运区域提供了参考,直接影响了对中亚经济政策的制定。3.区域政治格局的可视化情报人员通过绘制地图和记录区域内不同部族或政权的分布,帮助本国了解区域政治格局的动态。这种信息的收集为国家提供了更加客观的判断依据,使其能够采取更加平衡的外交措施,并在合法的前提下预防可能的冲突,以保障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区域的和平与稳定。通过这些步骤,“康诺利们”得以收集到更多的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情报,成为国家战略决策的关键依据。三、情报搜集中的“软实力”从相关传记资料来看,康诺利的动机不仅仅是为国家服务,某种程度上也包含了个人的冒险精神和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在这种探索欲的驱使之下,康诺利在艰辛的环境中发展出重要的应变能力。除了专业的情报“硬实力”值得今天的情报从业人员借鉴,其在异域文化中的适应能力、语言技巧等“软实力”也同样值得关注。•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康诺利及其同事必须熟练掌握波斯语、阿拉伯语或土耳其语,并迅速适应当地文化,才能融入当地环境。•适应严峻的自然环境:从沙漠到高原,中亚的环境极为恶劣,不仅气候多变,还经常缺乏水源和补给,这要求他们具备强大的体力和适应能力。•建立坚实的人际网络:通过与当地领导人、商人和其他关键人物建立关系,探险者们建立了坚实的人际网络,能够获取有效信息,并获得在该地区行动的支持。图3“康诺利们”的情报软实力除此以外,情报搜集中的“软实力”还非常考验情报人员对当地环境的理解。情报搜集不仅仅依赖硬性的军事或政治数据,还涉及对文化、社会心理、历史背景等因素的敏锐洞察。具体来说,情报人员需要通过细致的文化理解和社会观察来捕捉到隐性的、潜在的,甚至是无法直接量化的信息,这对于制定有效的战略决策至关重要。康诺利在“大博弈”期间,除了关注俄国军事行动外,还非常注重中亚各国和各部族的文化、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种深刻的文化理解让他能够更精准地分析不同族群的态度和行为,如通过研究中亚的部族和社会网络,理解了不同民族的政治需求与社会心理,从而能够通过文化纽带和历史背景去影响他们的政治态度。四、现代情报工作:“硬科技”与“软实力”相结合与康诺利的时代相比,现代情报工作在方法和技术上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大博弈”时期,情报人员必须亲自深入一线,与当地民众接触,凭借观察、文化理解和人际网络搜集情报;而现代情报工作更多地依赖于科技手段的支持,如卫星监控、互联网、社交媒体和大数据分析等。卫星和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可以为情报部门提供合法的地理信息和自然环境数据,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也成为开放的舆情观察来源。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信息收集上具有优势,为识别潜在的风险和趋势提供了合规支持。现代情报工作借助科技手段,提升了情报分析的客观性和效率,进而加强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安全与合作能力。在这方面,现代情报人员不必再亲身前往某地即可获取大量信息,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大大提高了情报收集的速度和广度。然而,现代情报工作也面临着信息过载的问题。如今的情报人员每天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信息,这远远超过了个人处理能力。因此,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分析工具在情报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情报人员可以自动过滤、分类、提取关键信息,从而更有效地应对信息过载的问题。不过,现代情报工作在信息甄别上也尤为依赖有如“康诺利们”所具有的“软实力”。尽管科技手段强大,但理解不同文化、语言背景下的信息含义依旧需要“软实力”支持。许多情报机构会配备语言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文化专家,以便在大数据和自动化分析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更加精细化的解读。现代情报工作应当始终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将“硬科技”与“软实力”结合,在合规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框架内。通过合法渠道获取信息,并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国家实现更全面的预判与决策,保障国家利益的同时,积极促进全球和平与合作。参考文献:[1]大博弈[EB/OL].[2024-11-08].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7%E5%8D%9A%E5%BC%88/5899626.[2]努尔米宁.18-19世纪地图领域的科学、技术和探索[EB/OL].[2024-11-08].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761417.[3]ArthurConolly[EB/OL].[2024-11-08].https://britishempire-me-uk.translate.goog/conolly.html?_x_tr_sl=auto_x_tr_tl=zh-CN_x_tr_hl=zh-CN.[4]YAPPM.ThelegendoftheGreatGame[EB/OL].[2024-11-08].https://www.thebritishacademy.ac.uk/documents/2491/111p17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