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X

首页科技前沿与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中美欧人工智能法律监管进展

供稿人:杨四娟供稿时间:2024-02-19 14:04:10关键词:欧盟,人工智能,法案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在为新一轮技术革命提供支撑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自2017年以来,美国、欧盟、中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陆续发布AI发展和治理的法律法规准则,立法探索也历经从宏观性准则和战略到条款逐渐细化的过程。本文主要梳理了欧盟、中国、美国近期关于人工智能法律监管方面的进展。


一、世界上第一部人工智能法案:《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近日获各国政府批准

202422日,欧盟各国政府批准了《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该法案需要得到欧盟三大立法部门之一的欧洲议会的最终批准,预计将在四月获批。如果如政策观察人士预期的那样文本保持不变,该法律将于2026年生效。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人工智能的主要立法,其对风险最高的人工智能模型制定了最严格的规则,旨在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并尊重基本权利和欧盟价值观。欧盟国家准备通过世界上第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监管人工智能(AI)。

关于该法案,一些研究人员对该法案表示欢迎,因为它有可能鼓励开放科学,而另一些研究人员则担心它可能会扼杀创新。

1.《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对人工智能模型进行严格监管,对GPT等单独监管

盟选择根据人工智能模型的潜在风险对其进行监管,对风险较高的应用采用更严格的规则,并对通用人工智能模型(例如具有广泛且不可预测用途的GPT)制定单独的法规。该法律禁止具有“不可接受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例如那些使用生物识别数据推断敏感特征(例如人们的性取向)的人工智能系统。高风险应用,例如在招聘和执法中使用人工智能,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例如,开发人员必须表明他们的模型是安全、透明且可向用户解释的,并且遵守隐私法规且不存在歧视。对于风险较低的人工智能工具,开发人员仍然需要告诉用户何时与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进行交互。该法律适用于在欧盟运营的模式,任何违反规则的公司都将面临高达其全球年利润7%的罚款。

2.法案或支持开源人工智能以支持与美国和中国竞争

关于《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是否支持开源人工智能,意大利米兰博科尼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 Dirk Hovy表示,欧盟政策制定者和开源倡导者希望支持,其认为,该法案鼓励让人工智能信息变得可用、可复制和透明,这几乎就像“宣读开源运动的宣言”。加州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工智能社会影响的Rishi Bommasani认为立法者打算豁免通用模型,例如LLaMA-2和巴黎初创公司MistralAI的模型。Rishi Bommasani表示,欧盟鼓励开源人工智能的做法与美国的战略明显不同。“欧盟的理由是,开源对于让欧盟与美国和中国竞争至关重要。”

3. 欧委会将设立人工智能办公室,执行人工智能模型的评估与监控等职能

欧盟委员会将设立一个人工智能办公室,在独立专家的建议下监督通用模型。该办公室将开发评估这些模型的能力并监控相关风险的方法。但即使OpenAI等公司遵守法规并提交庞大的数据集,Jitsev仍质疑公共机构是否有资源来充分审查提交的数据。“透明度的要求非常重要,”他们说。“但很少考虑如何执行这些程序。”

二、中国已发布首个《人工智能法示范法1.0(专家建议稿)》

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中国已经使用了一系列法律来指导人工智能的商业使用。20238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等共同承办的“全球治理话语竞赛下人工智能立法的中国方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我国人工智能伦理审查和监管制度建设状况调研》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周辉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法(示范法)》(以下简称《示范法》)。


三、2024年为美国人工智能监管的重要转折点

相比起中国和欧盟,美国在人工智能立法层面仍然处于巨大的空白区,尽管各州已经陆续先行出台涉及人工智能影响的法案,但联邦层面仍然缺乏实际性的统一法规。

202310月,美国总统拜登发布“关于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根据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宏观研究项目主任刘典介绍,2024年恰巧赶上美国总统大选之年,正如美国拜登总统2023 1030日发布的行政命令所示,人工智能监管将于2024年成为美国的政治和监管焦点,并且要求各种规模的公司承担相应的责任。目前,行政命令仅仅为人工智能监管划定了原则和方向,建议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区分“红队”,特别是在消费者健康和安全、敏感信息隐私(健康、财务、身份认证、生物识别等)以及就业等高风险领域。即将到来的一年标志着美国人工智能监管的重要转折点。

参考文献:

1. 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0497-8. 2024-02-16.     

2. 21财经.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30815/herald/232ec88f32dcdf3db371a29fe427f81b.html.

2023-08-15.


3.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https://mp.weixin.qq.com/s/7B49yzDvFZLo7Vv9GthEUg.

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