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X

首页科技前沿与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AI 深度伪造:声音权益监管及保护进展

供稿人:杨四娟供稿时间:2024-05-30 15:06:32关键词:GenAI,声音,监管

当地时间2024529日,《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一篇题为“你的声音属于谁?斯嘉丽·约翰逊对OpenAI的投诉引发质疑”的文章,关于美国演员斯嘉丽·约翰逊对OpenAI的投诉,引发了一场关于人们对自己角色权利的更广泛讨论。在生成人工智能(genAI)时代,现有法律是否足以保护一个人的外表和声音的使用?

GenAI可用于轻松克隆声音或面部,以创建深度伪造视频,即以数字方式模仿一个人的形象。人们制作深度伪造视频是为了好玩,也是为了促进教育或研究。然而,它们也被用来散布虚假信息、试图影响选举、制作非自愿性爱画面或骗取人们的钱财。

关于个人声音权益的保护,目前监管体系正逐步完善。

一、美国

1)联邦层面是否立法还存在争议

2023年,美国国会的几位议员呼吁制定联邦法律,在国家层面实施此类保护。一些法律学者表示,需要采取行动来改善美国的隐私权。关于制定联邦法律,存在不同讨论。

华盛顿特区非营利性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公共知识的法律分析师梅雷迪斯·罗斯表示,“这很复杂,有很多事情可能会出错。”克雷格表示:“急于对此进行监管可能是个错误。”克雷格表示,许多国家都有法律禁止此类有害和邪恶的活动,无论这些活动是否涉及人工智能。但当涉及到具体保护人物角色时,现有法律可能足够,也可能不够。克雷格表示,版权并不适用,因为它旨在保护特定作品。“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看,例如,我们是否拥有声音的权利,答案是否定的,”她说。大多数关于版权和人工智能的讨论都集中在是否以及如何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来训练技术,以及它产生的新材料是否可以获得版权。除了版权法,包括美国部分州在内的一些地区还拥有“形象权”,允许个人控制其形象的商业使用,以保护名人免受经济损失。例如,早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歌手兼演员贝蒂·米德勒(Bette Midler)在 1988 年就赢得了一场针对福特汽车公司的“声音盗用”诉讼,该公司曾在广告中使用一名声音相似的歌手翻唱她的一首歌曲。1992 年,游戏节目主持人凡娜·怀特(Vanna White)在针对三星美国分部的诉讼中获胜,因为三星在广告中放置了一个装扮成她的机器人。

罗斯表示,将公开权扩大到美国个人的提议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她已致信美国国会,表示担心拟议立法可能会让大公司滥用。例如,一款用于制作新奇照片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以在其服务条款中插入一项条款,即“授予该应用程序无限制、不可撤销的许可,以使用用户的肖像”。

2)田纳西州通过首个应对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挑战的法案——《确保肖像声音和图像安全》(ELVIS)法案

20243月,美国田纳西州最近通过了《确保肖像、声音和图像安全法案》 (Ensuring Likeness, Voice, and Image Security, ELVIS),田纳西州的《确保肖像声音和图像安全》(ELVIS)法案首次明确将个人的声音列为受保护的财产权,其中“声音”的定义很广泛,既包括个人的“真实声音”,也包括个人声音的“模拟”。违反《ELVIS 法案》的行为可通过民事诉讼予以强制执行,并可作为 A 级轻罪进行刑事强制执行,最高可判处 11 个月 29 天监禁和/或最高 2,500.00 美元罚款。根据法案,与艺术家签约的音乐唱片公司可以针对不良行为者寻求补救措施,该法案将于 2024 7 1 日生效,并且仅限于田纳西州居民。

3)艺术家通过针对人工智能的合同获得保护

如何阻止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破坏社会和科学,还有很多事情有待法庭检验。例如,说唱歌手德雷克上个月发布了一首歌曲,其中收录了已故说唱歌手图帕克·沙库尔的人工智能生成的语音片段。在收到沙库尔遗产管理人发出的停止令后,德雷克将这首歌从流媒体服务中撤下。但克雷格说,目前尚不清楚这首歌中的人工智能成分是否违法。

在美国,演员拥有一些针对人工智能的合同保护——去年 12 月,美国演员工会和美国电视和广播艺术家联合会签署了一项协议,结束了好莱坞的罢工,该协议包括禁止电影制作人未经演员本人明确同意而使用演员的数字复制品的条款。

4OpenAI 尚未发布用于制作其聊天机器人声音的语音克隆软件

在语音方面,各家科技公司都有自己的政策,以防止 genAI 被滥用。例如,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 OpenAI 尚未向公众发布用于制作其聊天机器人声音的语音克隆软件,承认“生成类似于人声的语音存在严重风险”。测试该技术的合作伙伴的使用政策“禁止在未经同意或合法权利的情况下冒充其他个人或组织”。

5)技术阻断防止滥用:真实音频打上水印,开发genAI检测工具

其他人则在寻求技术方法来阻止滥用:上个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宣布了其挑战赛的获胜者,该挑战赛旨在“保护消费者免受滥用人工智能语音克隆进行欺诈和其他危害”。这些方法包括在录制时给真实音频打上水印的方法和用于检测 genAI 生成的音频的工具。

二、我国

1)《民法典》、《著作权法》中关于声音权益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三条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的保护。这明确将声音权益作为特殊的人格利益予以保护。参照《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的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依照该规定,文章开头提到的案件中,被告二作为著作权人,仅拥有对原告录音制品表现形式的权利,并不拥有对原告声音样本包含的关键声音特征,如音色、音调、节奏、强度和发音方式等信息的使用权。

2)全国首起AI生成声音的人格权侵权案件判决:自然人声音权益的保护范围可及于AI生成声音

20244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并宣判全国首起涉及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生成声音的人格权侵权案件。法院认定,四名被告存在过错,侵犯原告人格权,责令向原告赔偿经济损失共25万元。该判决明确认定在具备可识别性的前提下,自然人声音权益的保护范围可及于AI生成声音。AI生成声音可识别性的认定应综合考虑行为人使用情况,并以相关领域普通听众能否识别作为判断标准。

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并宣判全国首起涉及人工智能生成声音的人格权侵权案件,明确认定在具备可识别性的前提下,自然人声音权益的保护范围可及于AI生成声音。这主要涉及自然人声音许可使用授权下的录音作品、声纹信息如何保护问题,并提出了AI声音的可识别性标准、规范AI化声音的授权使用问题。

 

参考文献:

1.      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1578-4. 2024-05-29

2.      https://www.hklaw.com/en/insights/publications/2024/04/first-of-its-kind-ai-law-addresses-deep-fakes-and-voice-clones.2024-04-01

3.      https://mp.weixin.qq.com/s/6XCQgnMpZUcoo5G6BCrvKg.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