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 X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汽车人工智能通过集成先进的感知、决策和控制技术,推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联网等创新应用,提升驾驶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促进出行方式的智能化和便捷化。汽车人工智能不仅是未来智能交通的重要支撑,也是汽车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动力。
2025年7月,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发布了题为《Automotive Al Market Size,Share &Trends》的报告。该报告分析了汽车人工智能市场的规模及增长预测,探讨了市场的驱动因素与挑战,梳理了市场生态系统结构等。
一、汽车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2025–2030)
根据报告,全球汽车人工智能市场在2024年估计为155.1亿美元,预计将从2025年的188.3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约384.5亿美元,2025至2030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3%。市场增长主要受到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在汽车中日益采用ADAS技术的推动,以及对智能信息娱乐系统、语音助手和自适应驾驶系统等先进用户界面与便利功能需求的增加。汽车制造商不断将更先进的AI功能集成到车辆中,以满足对更高安全性和个性化的需求。此外,豪华汽车市场的需求增长也为AI技术的率先应用带来了巨大机遇,推动了汽车AI的部署和创新加速。
图1 全球汽车人工智能市场预测
二、亚太地区引领全球汽车人工智能市场增长
据预测,亚太地区在2025年占据全球汽车人工智能市场最大份额,达 51.2%,并预计将在整个预测期内保持最快的增长速度。这一增长得益于其巨大的汽车产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政府对智能出行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大力支持。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正在大力投资自动驾驶技术、人工智能芯片开发和基于软件的汽车平台。中国正利用其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丰富的数据资源和5G网络的部署,拓展人工智能驱动的出行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日本和韩国则专注于精密工程和安全驱动的人工智能创新。
此外,亚太地区的汽车制造产能庞大、城市化进程迅速,并获得政府对智能出行和AI技术的强力支持,使其在全球汽车人工智能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亚太地区活跃的AI初创企业生态系统、本地用户对驾驶辅助、互联服务和智能座舱体验的需求,也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发展。
三、汽车人工智能市场细分领域分析
从市场细分来看,软件在汽车人工智能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反映出向“软件定义车辆”转型的趋势。AI算法、中间件、神经网络框架、仿真环境及数据处理管线是软件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OEM厂商和一级供应商加大对ADAS、自动导航、语音识别、预测性维护等软件解决方案的投资,这不仅赋予车辆更强的智能化功能,还支持通过OTA(空中升级)实现持续优化和功能扩展。此外,智能座舱、边缘计算和个性化用户界面等新兴应用也推动了AI软件需求的快速增长。
硬件方面,汽车AI系统依赖高性能的处理器、传感器阵列和专用AI芯片。激光雷达、雷达传感器、摄像头及超声波传感器等构成了车辆的多元感知体系,硬件性能直接决定AI算法的运算速度和准确度。高性能芯片的研发和制造是提升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体验的基础,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支持了软件算法的高效运行。整体来看,软件与硬件的协同创新是推动汽车AI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二者共同构成了汽车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动力。
随着汽车智能化不断加速,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传感器融合及自动驾驶技术成为推动汽车人工智能市场发展的关键技术趋势。ADAS通过整合车载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LiDAR)和超声波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精准感知与实时处理,提升行车安全性和驾驶体验。传感器融合技术通过协调分析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弥补单一传感器的局限,使车辆对复杂环境具备更全面和准确的感知能力,这对于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尤为重要。尤其是Level 3自动驾驶技术,标志着从辅助驾驶向有条件自动驾驶的转变,车辆能够在特定场景下自主完成驾驶任务,极大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各国监管机构逐步批准Level 3系统商用,进一步促进了市场应用。
四、汽车人工智能市场生态系统分析
汽车人工智能市场生态系统由多个关键参与者组成,包括组件供应商、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这些主体在硬件供应、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环节紧密协作,共同推动智能出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图2 汽车人工智能市场主要参与者
在全球范围内,特斯拉(Tesla)、英伟达(NVIDIA Corporation)、Mobileye(以色列)、Qualcomm Technologies 和超威半导体(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等公司是汽车AI市场的主要竞争者。这些企业在自动驾驶、ADAS技术、AI芯片和智能车载软件解决方案等关键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系统集成能力,在市场中形成强大的先发优势。
随着软件定义汽车趋势加速发展,头部企业不断加强AI算法、感知系统与计算平台的融合能力,通过构建完整的解决方案来提升客户粘性与系统性能。同时,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日益频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形成以技术领先企业为核心的协作生态。这种由少数领先企业主导、开放合作共赢的格局,正逐步塑造全球汽车AI市场的竞争态势。
五、汽车人工智能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驱动:ADAS 技术的采用促进市场增长
汽车人工智能市场的主要驱动力来自OEM对ADAS技术的持续采用。随着车辆向联网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原始设备制造商正大力投资于AI驱动的ADAS功能,以提高车辆安全性、减少事故风险,并响应日益严格的安全法规。车道偏离预警、盲点识别、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自动紧急制动等技术都高度依赖人工智能来实时处理海量传感器数据并自主做出决策。AI可将来自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等多种设备的数据融合处理,使车辆能够探测周围环境并快速做出响应。这些功能对提升自动驾驶水平尤为关键,是汽车人工智能市场增长的重要支撑。
制约:车辆总成本上升
将人工智能系统集成到汽车中会显著提高整车成本。自动驾驶系统、高级驾驶监控、预测性维护及人工智能控制的信息娱乐功能需要高性能处理器、复杂传感器和定制软件支持。例如,激光雷达、雷达阵列、AI芯片和实时数据处理器等技术昂贵,通常仅适用于高端车型。生产成本的上升通常会转嫁给最终用户。因此,对于新兴市场或低收入地区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来说,搭载人工智能的汽车将变得更加难以负担。这意味着人工智能驱动系统的广泛应用将需要更长时间,尤其是在中端和入门级汽车领域。
机遇:传感器融合需求日益增长
现代车辆日益复杂,迫切需要提升传感器融合能力,这为汽车人工智能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车辆逐渐接近完全自动驾驶,尤其是在 5 级自动驾驶,它们需要实时、全面地感知周围环境。这种感知依赖于对来自各种传感器(包括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摄像头和红外系统)的数据进行协同分析。每种传感器都有其优势,例如,激光传感器具有远距离和广角探测能力,使其成为高速行驶和弯道导航的理想选择,而雷达传感器在探测运动和速度方面尤其出色。如果 AI 使用的融合流程能够接收这些信息流,那么汽车就能比任何单个传感器更好地、更可靠地理解其所感知的环境信息。
挑战:有限的真实世界测试和验证框架
阻碍汽车人工智能市场发展的关键挑战之一是缺乏全面且标准化的真实世界测试和验证框架。车载人工智能系统,尤其是支持自动驾驶和高级驾驶辅助的系统,必须在无数的驾驶场景下进行训练和测试,以确保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性。然而,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不可预测的人类行为下复制真实世界环境既困难又耗时,成本也高昂。如今的验证流程通常各自为政,数据标准不统一,并且公共道路测试也受到监管限制。这导致人工智能系统性能评估存在差距。如果缺乏足够的真实世界验证,经过适当训练的人工智能系统在罕见或意外情况下的表现也会不佳,从而导致安全问题和监管延迟,影响技术的实际落地与推广。
六、汽车人工智能市场最新动态
2025年7月,Spark Minda公司(印度)宣布与高通公司(美国)合作开发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作为合作的一部分,Minda 公司正在设计基于高通骁龙® 座舱平台的下一代座舱平台。Minda的全新座舱域控制器将支持丰富的多媒体体验、AI 驱动的界面和无缝的云集成,从而提升软件定义汽车 (SDV) 的座舱性能、数字用户界面和车辆连接性。
2025年6月,美光科技公司(美国)与美国商务部合作,投资2000亿美元在爱达荷州和纽约州建设内存芯片制造工厂,创造超过9万个就业岗位。此举将通过提升美国本土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产量来支持汽车人工智能(AI),而DRAM对于AI系统至关重要。
2025年3月,Mobileye(以色列)和Valeo(法国)与大众汽车集团(德国)合作,将其即将推出的基于MQB平台的车辆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升级至L2+级别(“增强型部分自动驾驶”)。此次合作旨在通过集成免提驾驶、交通拥堵辅助和停车辅助等功能,提升大批量汽车的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同时简化采购流程并提高效率。
2025年3月,美国NVIDIA公司发布了NVIDIA Halos,这是一款旨在加速自动驾驶汽车(AV)安全开发的全方位安全系统。Halos将NVIDIA广泛的汽车安全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与其在AV安全领域的先进人工智能研究相结合。
2025年1月,谷歌(美国)和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德国)扩大合作伙伴关系,以增强MBUX虚拟助手。他们将使用谷歌云的全新汽车AI代理(由Vertex Al上的Gemini提供支持),为梅赛德斯-奔驰车主提供关于导航和兴趣点的更详细和个性化的对话响应。
参考文献:
[1]Automotive Al Market Size,Share &Trends[EB/OL](2025-07-15).https://www.marketsandmarkets.com/Market-Reports/automotive-artificial-intelligence-market-248804391.html
[2]Minda Corporation collaborates with Qualcomm to develop smart cockpit solutions[EB/OL](2025-07-23).https://www.automotiveworld.com/news-releases/minda-corporation-collaborates-with-qualcomm-to-develop-smart-cockpit-solu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