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X

首页科技前沿与新兴产业生物产业生物医药

关于奶茶对健康的影响最新学术研究

供稿人:王方媛供稿时间:2023-10-23 16:32:20关键词:奶茶,健康,抑郁

近年来,奶茶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急剧上升,尤其是在年轻人中。奶茶店在街头巷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了一种流行的饮品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奶茶虽然美味可口,但过度消费也可能导致高糖和高热量的摄入,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奶茶对健康的影响:(1)增加抑郁焦虑风险。(2)抵消茶对心血管的有益效应。(3)引发肥胖问题。

一、增加抑郁焦虑风险

202310,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New form of addiction : An emerging hazardousaddiction problem of milk tea amongyouths"的研究论文[1]。该研究显示,喝奶茶可能会导致成瘾,并且与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有关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与分析了中国北京5281名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1岁,通过问卷形式收集了参与者的奶茶饮用频率抑郁、焦虑症状、自杀意念等,研究人员还借鉴DSM-5中的物质成瘾标准,创建了奶茶成瘾问卷,调查了奶茶成瘾的趋势,分析了奶茶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奶茶成瘾包括,饮用频率较高、依赖/渴望、内疚感、戒断反应、停不下来、耐受和想要停止。总的来讲,77%的参与者在过去一年里至少喝过6-11杯奶茶,其中,20.6%的人每周喝2-3杯奶茶,26%的人每周喝4-6杯奶茶,1.2%的人每天喝一杯。

研究发现,奶茶成瘾现象在这些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女性和年龄较小者。奶茶成瘾主要表现为频繁饮用、依赖感、内疚等症状。研究指出,奶茶成瘾与抑郁、焦虑、自杀意念等心理问题密切相关,而这种影响可能通过增加孤独感传递。研究者认为,奶茶中的高糖分可能引发生理机制上的失调,对情绪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研究警示人们应控制奶茶的过量摄入,以避免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特别是对女性和年轻人,应该引起更多关注。对于其中的机制,研究人员猜测,奶茶属于含糖饮料,含有大量的糖,早期研究显示,高糖饮食会升高皮质醇水平,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失调,而HPA是负责压力管理的主要激素系统,它对情绪和行为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抵消茶对心血管的有益效应

早在2007年,德国柏林夏里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了一篇题名为Addition of milk prevents vascular protective effects of tea”的文章[2]研究了茶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并探讨了加入牛奶是否会改变茶的生物活性。研究使用了实验和细胞培养实验,以及大鼠主动脉环的分离,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来阐明结果。

研究发现,在健康女性志愿者中,饮用红茶显著改善了血管流介导扩张(FMD),这是心血管健康的一个指标。然而,当牛奶被添加到红茶中时,茶的这种有益作用完全被抵消。实验还表明,茶对大鼠主动脉环和内皮细胞都具有舒张作用,增加了内皮氧化氮合酶的活性,而加入牛奶后这些效应完全消失。研究指出,这种抑制效应主要是由牛奶中的酪蛋白引起的,可能是通过与茶中的儿茶酚形成复合物来实现的。

因此,研究结论强调牛奶抵消了茶对心血管健康的有益效应,这一发现提示在研究设计和结果解释中应特别考虑茶与牛奶相互作用的影响。

三、引发肥胖问题

     2017年,佩珀代恩大学营养科学系的研究人员的一项已发表的营养研究指出[3],奶茶饮料属于含糖饮料(SSB)的一部分,因为这些饮料通常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进行甜化。这项研究实验性地确定了奶茶饮料及其组成部分的糖组成(蔗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酸)和热量值。结果表明,奶茶饮料符合美国膳食指南中对含糖饮料的定义。一杯16盎司的奶茶饮料超过了2015年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建议的蔗糖摄入上限。奶茶饮料高热量和高糖分的含量引起了公共卫生方面的担忧,因为它们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儿童肥胖流行病。针对亚洲人口的营养教育应特别关注奶茶作为含糖饮料的问题。此外,应该对这些饮料的适度摄入提出谨慎的公共卫生建议。

参考文献

[1] Qu D, Zhang X, Wang J, et al. New form of addiction: An emerging hazardous addiction problem of milk tea among youths[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23, 341: 26-34.

[2] Lorenz M, Jochmann N, von Krosigk A, et al. Addition of milk prevents vascular protective effects of tea[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2): 219-223.

[3] Min J E, Green D B, Kim L. Calories and sugars in boba milk tea: implications for obesity risk in Asian Pacific Islanders[J]. Food science & nutrition, 2017, 5(1): 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