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X

首页科技前沿与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气候环境

ICAP发布《全球碳排放交易现状报告2025》

供稿人:宋珉供稿时间:2025-11-04 17:20:51关键词:碳排放,碳交易

《全球碳排放交易现状报告2025》是由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nternational Carbon Action PartnershipICAP编制的第12版年度报告,系统总结了全球碳排放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ETS)的最新发展、政策改革与未来趋势。2025年版恰逢《巴黎协定》通过10周年,也是全球气候治理进入深度减排阶段的关键节点。报告指出,2024年被确认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温度首次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这凸显了加速碳市场行动的重要性。ICAP强调,碳交易体系作为成本效益最高的减排工具之一,在帮助各国设定明确目标、促进技术创新与推动低碳投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核心的作用

一、全球碳市场规模与关键数据

截至20251月,全球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总体覆盖范围与经济影响力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报告显示,全球共有38ETS处于运行状态,较2024年新增2个体系,另有11个处于开发阶段,以及9个国家或地区正在考虑引入ETS机制。这意味着超过三分之二的全球经济体已经进入或正在接近碳定价体系建设阶段,ETS已从区域试验工具转变为全球减排政策架构中的核心支柱。

这些碳市场合计覆盖了全球约23%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涉及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和约58%的全球GDP。换言之,超过一半的世界经济活动已受到碳价格信号的影响。这一比例相较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时提高了近一倍,显示出碳定价政策在十年间从理念走向主流的显著演变。

从资金层面来看,自2007年首个碳市场启动以来,全球ETS体系通过配额拍卖、交易费用与其他机制共筹集约3730亿美元。仅2024年一年,各国政府从碳市场获得的财政收入就高达700亿美元。这些资金被广泛用于支持绿色创新、能源转型以及社会公平补偿,例如欧盟社会气候基金(Social Climate Fund)、加州气候社区投资计划等,都以碳市场收入为主要财政来源。由此,ETS不仅是减排工具,也已成为低碳发展的融资平台。

ICAP指出,全球碳市场的扩张速度呈加速态势。自2005年欧盟ETS正式启动以来,ETS的全球覆盖比例已扩大近四倍。至2025年,G20国家中已有17个国家或地区建立或规划ETS体系,其中包括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碳交易体系不再仅是发达国家的气候政策工具,而正在成为新兴经济体应对减排义务、吸引低碳投资的重要制度选项。随着《巴黎协定》第6条机制逐步落地,国际碳交易的制度基础日益稳固,跨境市场互联与合作的可能性也在上升,全球碳市场网络化趋势初步形成。

、主要发展趋势

ICAP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碳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多维度演变趋势,其核心特征可概括为地域多极化、机制深化与政策整合。主要趋势集中在五个方面:新兴经济体崛起、发达国家制度改革、价格波动与财政调控、碳抵消机制强化以及行业覆盖扩展。

首先,新兴经济体正成为全球碳市场增长的新引擎。早期碳交易体系主要集中于欧洲、北美和大洋洲,而当前新增与扩张的主要力量来自亚洲与拉丁美洲。中国的国家碳市场自2021年启动以来持续扩容,2024年纳入钢铁、水泥与铝冶炼等高耗能行业,新增约1500家企业,碳排放覆盖量增加约3亿吨CO₂e。中国碳价稳定在每吨60–70元人民币区间,体现出市场稳定性与政策延续性。印度在2024年正式通过碳信用交易机制(CCTS,计划在2026财年将其扩展至九大工业部门,标志着南亚地区首个国家级强制交易体系的确立。印尼则推行强度基准+税收+交易的混合碳定价模式,计划2025年覆盖全部电力行业。与此同时,土耳其、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也相继进入立法与可行性评估阶段,显示出亚洲区域碳市场的集群化趋势。

其次,发达国家的碳市场体系正在深化改革,以应对更严格的20302050减排目标。欧盟ETS“Fit for 55”方案框架下完成重大制度升级,首次将国际航运纳入监管范围,并计划自2027年起建立第二体系(EU ETS 2),覆盖建筑供暖与道路运输部门。英国ETS同步下调排放上限,预计2030年前实现比2021年水平下降30%,并计划在2027年前后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联动。北美地区继续维持多层级治理模式,加拿大的联邦碳价覆盖全国油气生产部门,美国则通过州级ETS(如加州、华盛顿州、纽约州)实现局部进展,呈现出分散式联邦整合的特征。

第三,碳价波动与市场收入结构调整成为20242025年碳市场的共同现象。报告指出,欧盟和英国ETS在经历2023年的高位运行后出现回调,主要由于能源价格回落与配额供给调整;加州与华盛顿州体系也经历价格下滑。但与此同时,中国、韩国和美国东北区域的RGGI体系价格保持稳定。这种差异化反映出区域市场对能源结构与政策信号的敏感度不同。尽管全球ETS总收入较上年减少约40亿美元,但碳市场仍是政府气候融资的重要渠道,各国普遍通过配额拍卖制度优化收入再分配。例如,欧盟利用ETS收入设立社会气候基金,用于缓解能源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加州与魁北克的再投资计划将碳收益直接投入清洁交通与社区能源项目,增强了制度的社会合法性。

第四,碳抵消机制的重要性显著上升。报告显示,目前全球38ETS中有24个允许使用碳信用抵消部分履约义务,比例一般控制在5%10%之间。部分体系(如韩国ETS)接受国际抵消项目,而多数新兴经济体倾向于结合国内自愿减排项目形成混合型抵消机制COP29在巴库通过的《巴黎协定》第6条实施细则,为国际信用互认提供了基础,但各国标准体系和验证规则差异较大,短期内市场碎片化问题仍然存在。ICAP建议,通过构建跨国验证平台和统一登记系统,可逐步实现信用互操作性,从而提高碳市场的效率与透明度。

最后,ETS的行业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正从传统的电力与重工业部门向建筑、运输、航运、废弃物管理等领域延伸。欧盟ETS 2将纳入建筑供暖与公路燃料,英国ETS预计2026年覆盖国内航运,中国部分省级市场(如湖北、广东、上海、深圳)已试点包括数据中心、航空和陶瓷制造业在内的新行业。这一趋势表明,各国碳市场正从单一的高耗能行业政策工具转变为全经济部门减排机制,逐步形成覆盖能源消费、交通运输与生活服务的综合碳定价网络。

综上所述,ICAP报告指出,全球碳市场正在进入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行的阶段。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积极参与推动了碳交易的全球化;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巩固了碳市场的政策地位。虽然市场价格波动、制度碎片化与社会公平仍是挑战,但碳交易体系的整体趋势正朝向更高的覆盖率、更成熟的市场结构以及更强的政策整合能力发展。这为未来十年全球碳市场的深度互联与净零路径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Emissions Trading Worldwide:ICAP Status Report 2025[R/OL].2025-04-08[2025-11-04].https://icapcarbonaction.com/system/files/document/250612_icap_sr25_june-update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