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 X
1、引言:物理AI正在走向现实
曾经属于科幻世界的物理人工智能(Physical AI)正在迅速进入现实世界,推动机器人从固定任务、程序化操作向能够感知、决策和自主行动的具身智能发展。无论是在物流、交通、工业还是家庭场景中,机器人正在从“软件AI”走向“物理AI”,并由此引发了对生产力、工作模式以及人机协作未来的深刻思考。
东京公司Enactic研发的一对可旋转的人形机器人手臂,就是物理 AI 的典型代表。戴着VR头显的操作者手部动作被机器人精确镜像,如同魔术师般挥动双手。随着训练的深入,这类机器人有望在护理机构等人力短缺场景中自主完成洗碗、洗衣等日常任务。与此同时,中国小鹏、美国波士顿动力及新兴初创公司1X等,也在积极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工业、服务和家庭场景的应用。
2、物理AI的兴起:智能机器的新时代
(1)从软件AI到物理AI
以往的人工智能主要存在于虚拟世界,通过数据和算法进行预测、决策或生成内容。而物理AI则将AI带入真实世界,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理解物理规律并作出自主行动。英伟达CEO黄仁勋指出:“下一波AI是物理AI,它理解物理规律,能够在我们身边工作并感知世界。”
物理AI与生成式AI相辅相成。生成式AI擅长处理语言、图像等虚拟数据,而物理AI则结合机械操作能力,使机器人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执行复杂任务,如搬运重物、协助护理、建筑施工、物流配送等。这标志着机器人从“机械工具”升级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系统”。
(2)市场潜力与投资热潮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可能超过10亿台。德勤报告显示,全球工业及服务机器人市场(含AI 赋能机器人)预计到2033年将超过3920 亿美元,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35年达到380亿美元。
科技公司和投资机构正在大举布局物理AI。日本软银称物理AI为其“下一前沿”,并以54亿美元收购工业机器人制造商ABB Robotics。全球各地初创公司与巨头企业纷纷投入研发和资本,以抢占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
3、技术特征与发展路径
(1)感知与决策能力
物理AI依赖神经网络、视觉-动作模型及实时环境感知系统,使机器人能够理解周围空间关系并自主决策。通过远程操控和示范训练,机器人能够在真实环境中完成抓取、搬运、清洁等任务。Enactic的CEO山本弘指出,仅需30–50次示范就可以微调“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让机器人逐步实现自主运行。
(2)灵巧性与物理局限
尽管机器人在感知与决策上取得突破,但在精细操作、力量控制和身体适应性方面仍存在局限。例如,小鹏的机器人可自主行走与跳舞,但灵巧手指和柔性外壳短期内难以替代工厂工人;俄罗斯首台人形机器人在舞台亮相时跌倒,也说明物理能力仍是制约因素。伦敦大学机器人专家Sara Abad强调:“要适应环境,必须具备正确的身体结构。”物理AI 的发展必须结合机械设计和材料创新。
(3)应用场景拓展
物理AI 机器人正在多个领域开花结果:
护理与家庭服务:Enactic在日本护理院部署机器人,减轻护理人员劳动负担。1X公司计划将 NEO 人形机器人投放美国家庭,用于辅助家务。
工业与物流:波士顿动力的四足机器人、Skydio的无人机,已在仓储、巡检和物流配送中发挥作用。
高风险环境:机器人可替代人类进行高压电线路巡检、危险环境作业。
教育与科研:Stanford、ETH Zurich等研究机构使用物理AI机器人进行实验,推动自主移动、操作与感知能力的突破。
物理 AI 的应用不仅是执行任务,更在于通过在岗训练和数据积累不断增强自主能力,从而逐步扩展至更多复杂场景。
4、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
(1)物理AI 6Ps框架
德勤提出的物理AI 6Ps 架,为企业部署机器人提供系统化方法:
Prepare(准备):设计机器人解决方案,规划材料、数据架构、空间计算与网络安全,必要时建设专门工厂。
Perceive(感知):实时获取视觉、听觉和触觉数据。
Process(处理):分析环境信息,将数据转化为智能决策。
Perform(执行):实现与环境的物理交互。
Proceed(部署):提供机器人管理、维护与效果评估,实现规模化运营。
Potential(潜力):智能机器人可重塑职场、家庭、城市基础运营及全球经济,催生新法规与商业模式。
这一框架帮助企业识别风险、抓住机遇,并制定全面战略,实现机器人与物理 AI 的可持续落地。
(2)企业可行性与挑战
尽管物理AI 前景广阔,但商业化仍面临挑战,主要有:
劳动力与技能准备:需培养懂 AI 与机器人操作的跨学科人才。
技术成熟度:机器人灵巧性和稳定性仍是瓶颈。
安全与监管:在公共空间与职场部署需确保人机共存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机器人联网带来潜在网络风险。
企业必须建立稳健治理结构、促进跨学科协作、投资教育培训,以构建可靠可信的系统。
5、全球竞赛:中、美、日的布局
(1)日本的前瞻性
Enactic的物理AI训练设备已被英伟达、斯坦福等采用,并计划在护理院和家庭环境中部署人形机器人。日本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物理 AI,将其视为工业升级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向。
(2)中国的快速追赶
小鹏、宇树科技、EngineAI 等中国企业在本土供应链、政府支持下迅速布局人形机器人和物理AI。小鹏机器人可自主行走和跳舞,但精细操作仍受限。尽管如此,其CEO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可承担“几乎任何人类角色”,从保姆、厨师到园丁。
(3)美国的创新引领
波士顿动力、Skydio、OpenAI等美国企业在机器人感知、移动和自主决策方面保持技术优势。硅谷成为“物理AI热潮”的中心,科研机构、初创企业和投资方形成生态闭环,加速创新与商业化。
6、物理AI的社会与经济影响
物理AI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与就业:机器人在护理、物流、危险作业中替代部分人工,但灵巧操作仍受限,短期内无法完全替代工厂和家庭劳动。
隐私与安全:物理 AI 系统需处理大量视觉和环境数据,带来隐私与网络安全挑战。
经济重塑:随着机器人融入生产、服务和基础设施,企业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可能发生深刻变化。
技术伦理与规范:安全、社会适应性和人机共存成为设计和部署的核心指标,催生新法规与标准。
7、结语:机器人与人类协同的未来
物理AI正将机器人从科幻概念变为现实工具,逐步实现自主感知与决策。技术进步、资本投入与政策支持推动机器人在家庭、工业和公共服务中落地。尽管存在灵巧性、成本、监管和安全等挑战,物理AI的发展前景仍被广泛看好。
通过系统化战略(如物理AI 6Ps框架)、跨学科人才培养以及企业治理创新,机器人有望与人类协同工作,提升生产力、改善生活质量,并塑造未来智能社会。
主要参考资料:
1、Deloitte.Robotics and Physical AI: Intelligence in Motion.2025-11-11
https://deloitte.wsj.com/cio/robotics-and-physical-ai-intelligence-in-motion-3f6c000d?gaa_at=eafs&gaa_n=AWEtsqe_Pn11fFEuhEVTdAC2E2vrDBGc3I-kU74lyFYCGYT_wQu3m0X7oMFK&gaa_sig=3MM_O3pOKa6xcAb64QSoghJ5o13AZgjOuwSYG9eu23HAlsXYtGlMjPw9TbLUI6xVOSQ-7odejEZ14fANF1ki9Q%3D%3D&gaa_ts=691e8b56&utm_source=chatgpt.com
2、Techxplore.Rise of the robots: The promise of physical AI.2025-11-14.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5-11-robots-physical-ai.html?utm_source=chatgpt.com
3、Forbes.Billionaire Masayoshi Son’s SoftBank Deepens AI Push With $5.4 Billion ABB Robotics Deal. 2025-10-08.
https://www.forbes.com/sites/iansayson/2025/10/08/billionaire-masayoshi-sons-softbank-deepens-ai-push-with-54-billion-abb-robotics-deal/?utm_source=chatg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