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 X
麦肯锡发布《欧洲汽车产业ERA转型战略》
欧洲汽车产业正站在历史性的十字路口。作为欧盟经济的重要支柱,该产业贡献了约7%的GDP,提供1,380万个就业岗位,年出口额达1,700亿欧元。然而,这个曾经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的巨人,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技术颠覆、全球竞争加剧和供应链风险三重压力,迫使欧洲汽车产业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路径。麦肯锡研究表明,如果转型不力,到2035年欧洲汽车产业将有4,400亿欧元的GDP面临风险,相当于行业总量的三分之一。在这个关键时点,麦肯锡提出以“经济成功、产业韧性、脱碳减排”(ERA)为三大目标的转型战略,为欧洲汽车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政策背景:欧盟的战略布局与产业共识
欧盟委员会于2025年1月启动了汽车工业未来战略对话,并于3月发布了《汽车行动计划》,旨在为产业转型提供系统性路线图。2025年9月,欧盟委员会召开第三次欧洲汽车工业未来战略对话,标志着欧洲在推动汽车产业转型方面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
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签署了整合“地平线欧洲”框架下三大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2Zero(零排放道路交通伙伴关系)聚焦电动化和气候中和交通系统;CCAM(互联、合作和自动化出行伙伴关系)专注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BATT4EU(欧洲电池价值链伙伴关系)则围绕电池全产业链发展。
在电池产业领域,欧盟将其定位为实现电动化和气候中和的战略支柱。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净零工业法案》等政策工具,欧盟致力于构建本地化、可持续的电池产业体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提供18亿欧元专项资金,支持欧洲电池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内部关于2035年燃油车禁令的政策正在出现务实调整。冯德莱恩表示将考虑引入“技术中立”原则,为插电式混合动力等低排放技术留出空间。这一政策弹性既回应了产业关切,也为转型提供了更可行的实施路径。
二、技术变革与竞争重构带来的双重压力
当前,欧洲汽车产业正经历着动力系统电动化和车辆软件化的双重变革冲击。在价值链方面,传统内燃机汽车有85%-90%的附加值留在欧洲本土,而本土生产的纯电动车附加值已降至75%,进口电动车更是只有15%-20%的附加值留在欧洲。软件定义汽车正在成为新的竞争焦点,然而欧洲车企软件研发人员占比仅为15%,远低于新兴竞争者40%以上的水平。
全球竞争格局也在经历深刻重构。自2017年以来,欧洲传统汽车巨头已丧失约20%的全球市场份额,而新进入者的市场份额却实现翻番。中国竞争对手凭借完整的电池产业链控制力和快速迭代能力,实现了成本降低20%-50%、产品上市时间缩短一半的显著优势。更严峻的是,欧洲制造业还面临着能源成本过高(约为美国和中国的两倍)、关键材料严重依赖进口(95%的稀土从中国进口)、监管体系复杂等多重结构性挑战。在电池产业链建设方面,欧洲已有600GWh的规划产能未能如期落地。
三、ERA战略框架:三大转型目标与三大核心支柱
面对这些挑战,麦肯锡提出ERA战略框架,即欧洲汽车产业的三大转型目标:经济成功(E)、产业韧性(R)和脱碳减排(A)。
经济成功:核心目标是欧洲汽车企业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利润,以保障汽车生态系统、维持就业并促进欧洲GDP增长。
产业韧性:重点是欧洲汽车企业可以构建具有韧性的价值链,减少对其他地区的依赖,并保持欧洲作为供应链强国的地位。
脱碳减排:目标是欧洲汽车行业可以通过零排放动力系统和有效的行业整合,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对此,欧洲汽车产业行动计划需聚焦三大核心支柱:欧洲汽车公司的转型、打造面向未来的价值链、创造公平的全球竞争环境。
1、欧洲汽车公司的转型路径
欧洲汽车公司正处于深度转型关口。为保持全球竞争力,它们需在未来十年持续投入巨额资金(每年约1,500亿欧元),用于电动化和新技术研发。到2032年,欧洲将推出约350款电动化车型,其中70%以上为纯电动汽车。
转型的核心任务包括降本与提速。新兴车企凭借电池到车身集成、低成本化学体系、域控集中架构和价值设计思维,实现了比欧洲厂商低20-50%的成本和更快一倍的上市速度。欧洲厂商必须压缩研发周期,从传统顺序工程转向敏捷、异步开发。预计到2030年,AI可为欧洲车企每年创造超1,000亿欧元效益。
区域化运营成为必然。不同市场在电动化普及率、ADAS需求和智能座舱体验上差异巨大: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近50%,欧洲仅约21%;超过75%的中国消费者期待L2+/L3ADAS,而欧洲仅40%左右。面对这种分化,欧洲车企不能再依赖“一个平台全球通用”的策略,而需在关键市场设立本地化团队与供应链,开展差异化设计、定价和客户互动。
2、面向未来的价值链
欧洲汽车产业转型不仅依赖企业内部变革,还需构建韧性和竞争力兼具的价值链。当前,电池是最大短板。欧洲在全球电池单元产能中占比不足10%,2030年电池需求将达到600-800GWh,远超现有产能。为实现区域竞争力,至2035年需约2,000-3,000亿欧元投资。
除电池外,欧洲必须加快关键未来技术布局。重点包括七个领域:
软件定义汽车(SDV):打造集中式E/E架构和通用中间件堆栈,提升软件人才占比,加快迭代。
ADAS与自动驾驶:联合投资AI训练和测试,将政府资金与商业化挂钩,推动统一标准与快速审批。
半导体:目前前端产能仅10%、后端仅1%,需战略投资半导体设计与制造,促进OEM与半导体合作并培养人才。
电动动力总成:供应商过度分散、成本高企,需通过平台化、标准化和功率半导体创新降本增效。
内燃机零部件:虽逐步淘汰,但仍能在2035年前贡献约1,000亿欧元市场,需整合产能、平稳退出。
替代燃料:氢能与可持续燃料可补充电气化,欧洲应利用技术优势推进规模化,并通过政策支持释放需求。
循环利用与二次材料:到2040年,回收材料有望满足一半电池需求,欧洲需在2030年前建立全球影响力。
此外,保障关键原材料供应至关重要。在欧盟列出的34种战略材料中,有25种与汽车产业相关。当前欧洲对中国依赖极大,中国控制40%以上采矿和80%以上精炼产能,欧盟95%的稀土进口自中国。要增强韧性,欧洲需建立战略资源伙伴关系,提升本地精炼能力。
3、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欧洲要在全球汽车转型中保持竞争力,必须创造与其他地区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基础设施方面,到2035年充电网络需扩张六倍,投资约3,500亿欧元。
在净零排放转型中,欧洲面临电池产业链薄弱、消费者接受度不足和电动汽车成本高企等挑战。仅20%的消费者考虑购买纯电动车,而价格普遍比燃油车高20%-30%。为此,需加快电池和基础设施扩张、降低成本,并引入混合动力作为补充方案。
要缩小与中美差距,欧洲需解决劳动力成本高、能源价格贵、供应链脆弱、投资不足和监管复杂等问题。重点举措包括:建设统一资本市场和公私合作投资机制,推动绿色能源与电网整合,强化数字与AI基础设施。
四、结语
重建欧洲在全球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构建面向未来的价值链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需要立即采取全面协调一致的行动,否则欧洲汽车行业乃至整个地区将面临巨大的经济衰退风险。渐进式变革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行业参与者和公共部门采取大胆、同步的行动,才能重塑欧洲汽车产业,维护其竞争力,并确保该行业和整个地区的长期繁荣。
资料来源:
1、European Commission. Commission launches new initiatives with industry to boost Europe's Automotive leadership[EB/OL]. (2025.9.12).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5_2090
2、European Commission.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EB/OL]. (2025.9.11). https://transport.ec.europa.eu/document/download/1e929ecd-eee5-4ee5-b18b-c5843d76259f_en?filename=C%282025%296157_annex.pdf
3、McKinsey. A new ‘ERA’: An action plan for the European automotive industry[EB/OL]. (2025.9.8). https://www.mckinsey.com/features/mckinsey-center-for-future-mobility/our-insights/a-new-era-an-action-plan-for-the-european-automotive-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