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 X
2025年5月,荷兰知名数据分析机构Dealroom联合欧洲投资银行(EIB)等机构发布《2025全球科技生态系统指数》(Global Tech Ecosystem Index 2025),对全球288座城市(覆盖69个国家)的创新生态进行全面评估。报告通过投资规模、企业估值、人才储备与成长潜力四大核心维度,设立“全球冠军”(SCALE LENS)、“密度领军者”(PER CAPITA LENS)和“崛起之星”(GROWTH LENS)三类榜单,揭示全球创新格局新趋势。
一、2025全球科技生态系统总体态势
2025年,尽管全球风险投资整体环境趋紧,但AI和深科技领域表现强劲,2024年AI投资同比增长3.6%,占全球风险投资(VC)总额的33%,较2014年的7%显著提升。深科技领域投资下降仅13%,相比之下,其他科技领域下降高达62%,显示出深科技的抗风险能力。
2025全球科技生态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有:
1. AI与深科技占主导地位:AI和深科技吸引了大量资本,成为全球科技生态系统的核心驱动力;
2. 新兴市场快速崛起:非洲、印度、土耳其和巴西的城市在“崛起之星”榜单中名列前茅,显示全球创新地理版图的多样化;
3. 传统科技中心地位稳固:湾区、纽约和波士顿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但欧洲城市如巴黎正在加速追赶。
二、2025年全球科技生态系统排名(各榜单Top 20)
报告将城市分为三大类别,采用加权评分体系(总分500分),从资本活力、价值创造、创新与人才、经济韧性四大维度评估科技生态:
• 资本活力:早期/成长期/后期投资规模(权重30%);
• 价值创造:企业估值、独角兽数量及增长(权重30%);
• 创新与人才:高校关联度、专利数量、研发投入(权重25%);
• 经济韧性:GDP人均调整、生活成本指数(权重15%)。
报告首次引入“密度领军者”维度,突出人口规模较小但创新效率极高的城市(如剑桥、慕尼黑),并通过“崛起之星”维度捕捉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基于不同的评估维度排名。以下是各维度的前20名城市:
全球冠军(SCALE LENS)
以绝对指标(如VC投资、估值、独角兽数量、大学联系)排名,反映城市科技生态的总体规模和影响力。排名依次为:(1)湾区;(2)纽约;(3)波士顿;(4)巴黎;(5)奥斯汀;(6)伦敦;(7)首尔;(8)圣地亚哥;(9)洛杉矶;(10)特拉维夫;(11)多伦多-滑铁卢;(12)华盛顿特区;(13)上海;(14)新加坡;(15)斯德哥尔摩;(16)芝加哥;(17)慕尼黑;(18)北京;(19)西雅图;(20)孟买。
值得注意的排名情况包括:
1. 湾区凭借其在VC投资和独角兽数量上的绝对优势继续稳居榜首;
2. 巴黎排名第四,成为欧洲唯一进入前五的城市,得益于AI人才和重复创业者的推动;
3. 中国城市上海(13)和北京(18)位列前20,但排名低于预期,深圳未进入前20。
密度领军者(PER CAPITA LENS)
以人均产出排名,突出中小型生态系统的高效率。排名依次为:(1)湾区;(2)波士顿;(3)纽约;(4)剑桥(英国);(5)慕尼黑;(6)奥斯汀;(7)牛津;(8)博尔德;(9)特拉维夫;(10)斯德哥尔摩;(11)伦敦;(12)圣地亚哥;(13)盐湖城;(14)圣巴巴拉;(15)哥本哈根;(16)阿姆斯特丹;(17)北卡罗来纳州研究三角区;(18)苏黎世;(19)根特;(20)日内瓦。
值得注意的排名情况包括:
1. 剑桥(英国)排名第四,2024年投资翻倍,深科技领域表现突出。
2. 慕尼黑(5)和牛津(7)凭借高技术密度进入前十,显示欧洲中小型生态系统的潜力。
3. 奥斯汀(6)通过研发投资(90亿美元)保持高人均产出,但面临可负担性挑战。
崛起之星(GROWTH LENS)
以成长速度排名,调整GDP人均和生活成本,突出新兴市场的潜力。排名依次为:(1)拉各斯;(2)伊斯坦布尔;(3)浦那;(4)贝洛奥里藏特;(5)孟买;(6)库里蒂巴;(7)利雅得;(8)约翰内斯堡;(9)切纳伊;(10)胡志明市;(11)基辅;(12)墨西哥城;(13)维尔纽斯;(14)雅加达;(15)班加罗尔;(16)萨格勒布;(17)达卡;(18)曼谷;(19)圣地亚哥(智利);(20)坎帕拉。
值得注意的排名情况包括:
1. 拉各斯位居榜首,企业价值自2017年以来增长11.6倍,拥有5家独角兽,金融科技领域表现突出。
2. 孟买(5)VC投资增长65%,拥有21家独角兽,浦那在游戏和深科技领域崭露头角。
3. 拉丁美洲城市如库里蒂巴(6)和墨西哥城(12)显示出强劲的创新潜力。
三、AI与深科技主导投资浪潮
报告强调AI和深科技在全球科技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1. AI投资:从实验室到产业落地
2024年全球AI投资达1 520亿美元,占VC总量33%(2014年仅7%)。北美以850亿美元领跑,欧洲(130亿美元)和亚太(120亿美元)紧随其后。生成式AI与AI芯片成为热点:
• 法国Mistral AI(估值25亿美元)推出开源大模型,挑战OpenAI垄断;
• 美国Cerebras的AI芯片销量同比增长300%,支撑算力需求爆炸式增长。
政策层面,法国通过“AI学院”在线平台年培训10万人;德国则聚焦工业AI应用,巴斯夫集团利用AI优化化工生产流程,能耗降低18%。
2. 深科技:抗周期属性凸显
深科技正在重塑生命科学、先进制造等领域,推动跨界融合创新。深科技投资在2024年达980亿美元,较2021年峰值仅下降13%,显著优于其他科技领域(-62%)。量子计算、生物科技、新能源成为三大支柱:
• 剑桥Quantinuum实现量子比特稳定时间突破100毫秒;
• 波士顿生物科技集群融资47亿美元,基因编辑公司Editas Therapeutics获批首个CRISPR疗法;
• 慕尼黑氢能企业Nel获得欧盟“绿色新政”12亿欧元补贴,电解槽效率提升至92%。
四、欧美主导,新兴市场追赶:全球创新格局的重塑
报告揭示了全球创新格局的多样化趋势,传统科技中心、中小型高效城市和新兴市场共同塑造了多极化的创新世界。
1. 全球冠军:规模与影响力优势
湾区以3万亿美元企业总估值蝉联榜首,占全球科技生态价值的18%,独角兽数量达176家(占全球18%)。其优势源于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从斯坦福大学的基础研究,到硅谷的风投网络,再到谷歌、Meta等巨头的技术溢出效应,形成了“研发-融资-商业化”的闭环。
纽约凭借金融科技与AI的融合创新,企业价值达1.3万亿美元。2024年,该市AI初创企业融资额占北美总量的22%,其中CoreWeave(AI算力提供商)单轮融资达23亿美元。
巴黎作为欧洲唯一进入前五的城市,其崛起得益于法国政府的“AI国家战略”:2025年推出的《勇敢拥抱人工智能》计划承诺5年内投入22亿欧元,设立300人AI顾问团队,目标2030年实现100%大型企业AI渗透。政策红利吸引了谷歌、OpenAI等企业在巴黎设立实验室,AI人才密度较2020年增长210%。
2. 密度领军者:创新效率促进转型
剑桥以0.67万人口创造1 870亿美元企业价值,人均独角兽数量全球第一(每10万人3.4家)。剑桥启迪科技园的共享实验室模式功不可没:Xampla(植物蛋白材料)、Mogrify(AI细胞疗法)等企业从剑桥大学衍生,依托园区共享设备和导师网络快速成长。2024年,剑桥科技企业融资16亿美元,其中量子计算公司Quantinuum单笔融资3亿美元。
慕尼黑作为德国工业4.0核心枢纽,通过标准化与开源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型。慕尼黑工业大学开发的4DIAC框架(基于IEC 61499标准)已成为全球工业自动化开源平台,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数字化门槛。西门子数字化工厂的案例显示,采用该框架后生产效率提升32%,故障率下降40%。
3. 崛起之星:新兴市场潜力凸显
拉各斯以11.6倍的企业价值增长(2017—2024)领跑全球,金融科技是核心驱动力。Flutterwave(估值30亿美元)和OPay(20亿美元)构建了覆盖34国的支付网络,支持150种货币交易。尼日利亚央行开放API政策与移动货币牌照制度,使拉各斯移动支付用户超2亿,金融普惠率从2019年的36%升至2024年的89%。
班加罗尔贡献印度1/3软件出口(2450亿美元),但面临基础设施瓶颈:16万口水井干涸半数,Infosys等企业因缺水要求员工每周远程办公3天。即便如此,其全球能力中心数量仍增至1 580家,微软研发中心在此获得32项专利,凸显“人才红利”的韧性。
五、全球科技生态系统的政策趋势与未来展望
报告中反映的以下趋势可为政策制定提供启示:
数字基础设施:非洲跳过传统银行体系,直接进入移动支付时代:2024年移动货币交易额达4 950亿美元,M-Pesa(肯尼亚)、Flutterwave(尼日利亚)等平台覆盖超5亿用户。印度则通过“数字印度”计划实现9.8亿人生物识别ID(Aadhaar)与移动支付绑定,2024年UPI支付笔数达1 250亿笔。
人才本土化与全球化结合:班加罗尔依托印度理工学院培养的工程师,成为全球能力中心聚集地;拉各斯则通过Andela等人才加速器,将本土开发者输送至欧美企业,同时吸引侨民回国创业。
政策精准扶持:埃及《2030年ICT战略》设立10亿美元科技基金,开罗因此跻身崛起之星TOP4;巴西推出“初创企业签证”,吸引全球创业者入驻圣保罗。
报告预测,在未来几年,传统科技中心如湾区和纽约将继续发挥其在创新规模和人才聚集方面的优势,但也需要应对新兴市场的快速崛起。AI和深科技将继续是驱动全球科技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领域,应密切关注这些领域的动态变化,特别是在新兴市场的应用和发展潜力。
《2025全球科技生态系统指数》揭示了一个多极化的创新世界:湾区、纽约等传统巨头依然主导,但剑桥、慕尼黑凭借效率优势占据一席之地;拉各斯、班加罗尔等新兴力量正以差异化路径改写规则。对于投资者,AI基础设施与深科技应用是确定性机会;对于政策制定者,平衡规模扩张与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对于创业者,新兴市场的“非传统机会”(如非洲农业科技、东南亚数字健康)值得关注。未来的科技竞争,将不再是单一城市的独角戏,而是生态系统间的协同与博弈。
参考文献:
[1] Dealroom. The Global Tech Ecosystem Index 2025[EB/OL].[2025-08-18]. https://dealroom.co/tech-ecosystem-index-2025.
[2] Dealroom.Global Tech Ecosystem Index 2025[EB/OL].[2025-08-18]. https://dealroom.co/uploaded/2025/05/Dealroom-Global-Tech-Ecosystem-Index-202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