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X

首页科技前沿与新兴产业经社风向经社风向

德国研究与创新的现状、挑战与建议

供稿人:陆颖供稿时间:2022-09-02 10:31:29关键词:德国,研究与创新,现状,挑战,建议

今年3月和6月,德国在研究与创新领域相继发布了两份重量级的报告,分别是来自德国研究和创新专家委员会(EFI)提交的《德国研究、创新和科技能力评估报告2022》和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出台的《德国研究与创新报告2022》。报告内容不仅盘点了新冠疫情以来,德国研究与创新的发展近况,也洞察了近期科研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与挑战,结合研究和创新专家委员会的建议,表达了德国政府的科研战略计划。

德国研究与创新的现状概貌

《德国研究与创新报告2022》复盘了德国作为研究高地的现状。报告称,过去两年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带来了挑战,对科学、研究和创新提出许多新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包括德国在内的研究人员提供抗击新冠疫情的答案和方法,德国作为科研之国,在开发疫苗和新冠测试剂方面成果显著。

对德国研发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德国2020年在研发方面投入约1059亿欧元,研发强度为3.14%。受疫情影响,德国研发投入较2019年下降3.8%,但较五年前的2016年研发投入增长15%,德国仍然是世界上研发最密集的国家之一。2020年,由于全球封控导致的销售额和利润大幅下滑,德国企业显著压缩了研发投入,同比减少了6.3%。相比之下,为了抵消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德国政府增加了19亿欧元的研发投入,还通过了经济刺激和未来一揽子计划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发投入分别实现同比增长3.8%0.5%,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2020年研发投入下滑的势头。联邦政府继续坚持到2025年将研发强度提升至3.5%的目标。

尽管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在2020年因疫情面临极端挑战,但从事研发人员数量基本保持不变。测算显示,2020年全德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约为73.5万人年,而2019年这一数值为73.6万人年。这相当于减少了不到0.1%。整体来看,在研发人员中,女性的占比为27%,但不同部门间的差异很明显——女性科研人员在高校中的比例达43%,在科研机构的比例有41%,而在企业中仅为19%

德国科创面临的挑战与政府计划

《德国研究与创新报告2022》展望了研究和创新政策面临的挑战,特别指出俄乌战争引发了对国际关系调整,在科技领域方面确保技术与数字主权以及加强能源供应和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显得非常重要。

报告特别指出,德国拥有一个由国际知名高校、高校外研究机构组成的卓越的科研体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移紧密交织,经济机能强大且能抵抗危机,政策制度保持高度稳定,能为科学及产业界科研人员提供发展新思想的独特空间,这也是为了应对未来几十年的巨大社会挑战的迫切需要。德国联邦政府将以此作为出发点,开始科技创新十年转型。德国将制定一项未来的研究和创新战略,将政府的研发政策宗旨和活动捆绑在一起,明确跨部门的优先事项和里程碑目标,以满足与当前危机和必要的转型过程中对国家、政治和行政管理相适应的新需求。

德国教研部部长瓦青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表示,由于新冠病毒大流行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袭击,让许多已经很复杂的任务呈现出新的维度。德国联邦政府的指导原则是:敢于取得更大的进步。德国希望实现更多的技术和社会创新,更快地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从而有更大的勇气迎接时代的挑战。《德国研究与创新报告2022》系列阐述了德国科研创新领域的政治承诺,也吸收了来自德国研究与创新专家委员会(EFI)于今年3月提交的《德国研究、创新和科技能力评估报告2022》中的声明和建议,对未来的科研议程进行了展望,同时也明确了调整方向和现任政府的工作重点。

德国研究和创新专家委员会对德国科研发展的建议

德国研究和创新专家委员会由不超过六位在创新研究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专家组成,在全面评估德国科研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行动建议,为政府制定科研与创新战略发挥支撑作用。委员会专家主要就以下几方面提出对未来德国科研发展的具体建议:

  • 关于技术开放性

德国本届政府需要一个新一轮的科研创新战略性纲领文件。技术开放性必须是这份纲领性文件的重要组成要素。目前的科研创新政策贯彻实施是从上到下推进的,但是未来要更欢迎来自私人和国外单位的参与。以电池产业为例,这也是欧洲2035年实现交通碳中和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一方面,德国欢迎来自各方的品质优良的电池,这是达到气候目标的必要条件,同时也特别重视电池制造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关注来自国外比如澳大利亚的绿氢能源。澳大利亚的绿氢价格远比欧洲的便宜。至少在未来的十年里,欧洲的技术开放性不会改变,再往后将根据市场的走向来观察政策是否需要调整。

  • 关于德国未来的关键性技术

尽管坚持技术开放原则,但从德国和欧洲目前的最新地缘政治形势角度考虑,还要重视德国乃至欧洲的技术主权建设,要从欧洲27国自身的角度出发,聚焦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IPCEI),涉及前文提到的电池制造外,还有微电子、半导体、芯片、氢能生产等。

  • 关于德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

B2C领域,德国目前已无法追赶其它世界领先国家,技术浪潮已经启动,但是在B2B领域德国尚有可为,特别是在以机械自动化为基础的技术进步道路上,德国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自动驾驶等领域拥有优势,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创新价值增长点。

  • 关于推动碳中和

在推动私人机动车交通减排方面,税收制度应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减少一次性税费,如机动车税,转而征收更多基于使用的费用,如养路费和停车费。提高二氧化碳排放价格,促使消费者考虑是否真正需要驾车及其成本。

继续资助中小企业气候和能源技术创新转型。相较于大企业,德国的中小企业在适应社会经济实现气候和能源转型的环境中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建议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开拓新商机和研发新技术的创新资助。

  • 设立新的科创支持机构

建议设置跨越式创新署和技术转移署。跨越式创新署是针对推动民用技术研发的机构,它支持的技术项目特点是风险高,潜力大,需要通过公共资金扶持。技术转移署帮助德国的部分高校在现有的创新体系中进一步进行技术成果转化,目前国外如美国已有类似的机构。


参考文献:

[1] 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Deutsches Forschungs- und Innovationssystem bewährt sich[EB/OL].(2022-06-22). https://www.bmbf.de/bmbf/shareddocs/kurzmeldungen/de/2022/06/bundesbericht-forschung-innovation-2022.html.

[2] Deutscher Bundestag. Bundesbericht Forschung und Innovation 2022[EB/OL].(2022-06-29). https://www.bundestag.de/presse/hib/kurzmeldungen-901536.

[3] 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Bundesbericht Forschung und Innovation 2022: Forschungs-und innovationspolitische Ziele und Maßnahmen[R]Berlin: BMBF,2022.

[4] 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Bundesbericht Forschung und Innovation 2022: Daten und Fakten zum deutschen Forschungs- und Innovationssystem[R]Berlin: BMBF,2022.

[5] Expertenkommission Forschung und Innovation. Gutachten zu Forschung, Innovation und technologischer Leistungsfähigkeit Deutschlands 2022[R].Berlin:EFI,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