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 X
2023年11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版汽车产销数据。2023年1至10月,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2401.6万辆和2396.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728万辆,同比增长37.8%,占汽车总销售量的30.4%。此前,日本经济新闻社于2023年9月发布的最新版“主要商品与服务市场占有率调查”也从全球终端市场数据揭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强劲势头,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牢牢掌控着从上游到下游的供应链。
一、日本经济新闻社最新版“主要商品与服务市场占有率调查”概况
日本经济新闻社最新版“主要商品与服务市场占有率调查”涵盖全球经济活动中重要的最终产品、服务、核心零部件,共计63个品类,分属①网络、娱乐与通信,②汽车,③机械,④环境、能源与材料,⑤生活与食品,⑥医疗与医药,⑦运输与服务,⑧金融,⑨电子,⑩信息与设备十大行业。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调查针对每个品类,都走访了其所在行业的专业调查机构,根据获得的一手数据计算出市场占有率。对于63个品类,根据每个品类的不同情况,原则上汇总了排名前5名(或前3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共有16个品类全球市场占有率居首的企业来自中国,仅次于美国(22个),且在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18个品类中,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正在扩大;日本和韩国并列第三,各有6个品类;瑞士有3个品类;德国、法国、爱尔兰各有2个品类;英国、瑞典、丹麦、比利时各有1个品类。日本经济新闻社认为,世界商品与服务正在不断加深对中美两国的依赖度。
在此次调查中,仅有4个品类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发生了变化,包括中大型卡车(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让位于德国的戴姆勒卡车)、造船(中国船舶集团让位于韩国的现代重工)、MCU(荷兰的恩智浦半导体让位于瑞士的意法半导体)、股票承销(美国的高盛让位于中国的中信集团)。
二、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牢牢掌控从上游到下游的供应链
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正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相关领域的崛起引人注目,牢牢掌控从上游到下游的供应链。中国电动汽车三大企业(比亚迪、上海汽车集团、吉利控股集团)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为27.7%,超过了领头羊特斯拉(18.9%)。2022年,特斯拉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了3.4个百分点,而比亚迪则从6.9%升至11.5%,位列第二。
车用锂电池和锂电池隔膜这2个品类在调查中被划归环境、能源与材料行业,但属于电动汽车产业链。在车用锂电池品类,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高达45.7%,几乎占据半壁江山;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也从7.7%提升至14.4%。两家中国企业合计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
广泛用于电动汽车的锂电池隔膜前5名制造商中有4家是中国企业(上海恩捷、中材科技、星源、明珠),市场占有率合计高达63%。上海恩捷拔得头筹,作为一家受益于全球“去碳化”趋势的上海本土企业,其生产的锂电池隔膜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38%;2021年还未进入五强的中材科技,2022年市场占有率急速升至11%,位列第二。
三、 榜单显示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和中国制造的雄厚实力
中国除了上述2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还有12家企业称雄14个品类。这些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的领先,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市场的蛋糕之大,企业竞争力的背后有着中国国力提升的支撑;另一方面也是这些企业自身努力的结果,像华为、海尔等企业都是全球化布局的先行者,如果没有对海外市场的多年深耕,不会取得今天的市场份额。
电子:海尔的洗衣机和冰箱获双料冠军,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6.4%和22.9%,仍持续攀升;美的以19.5%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家用空调的冠军,珠海格力电器(19.1%)位列第二,加上海尔(14.2%),三家中国企业占据全球市场超过一半的份额;海康威视在监控摄像头品类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3.4%,远超同行竞争对手。
信息与设备:联想依然保持个人电脑的销量冠军(23.3%);京东方在大型和中小型液晶面板两项市场统计中均处于领先位置,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2.1%和19.9%。
环境、能源与材料:位于南京的杉金光电在偏光片品类以26.3%的市场占有率位居榜首,力压日韩,而偏光片正是液晶面板的主要材料之一;隆基绿能在太阳能光伏品类以13.9%的市场占有率居于榜首,紧随其后的也是3家中国公司,分别是晶科能源(13.2%)、天合光能(12.8%)、晶澳太阳能(11.8%);宝武钢铁集团以7%的市场占有率占据粗钢品类的首位。
生活与食品:中国烟草总公司在香烟品类的份额达到46.5%,接近全球市场的一半。
运输与服务:招商局集团是全球原油运输量最多的企业,第二名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
金融:中信集团在股票承销品类从第6位升至第1位,2021年排在首位的美国高盛跌至第2。据彭博社分析,原因在于中国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激增推高了中信集团的业绩。
网络、娱乐与通信:华为技术仍是基站品类的领头羊,但受中美博弈影响,市场占有率从34%降至31%。
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在6个品类居首,虽有一些表现强劲的企业,但上榜日企基本都处于萎缩型市场,而在增长型市场的份额明显下降,被美中韩挤压,作为曾经的制造业大国,其存在感正日趋稀薄。
日本企业排名第一的6个品类是汽车、摩托车、CMOS图像传感器、便携式锂电池、数码相机、A3激光复印机/一体机。其中数码相机和A3激光复印机/一体机这2个品类首位均为佳能,且前5名均被日企包揽。但从全球市场规模的变化来看,6个日本企业排名第一的品类,除了摩托车,其余5个品类的全球市场均呈现缩小趋势。
而在增长型市场中,日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2022年,车用锂电池全球市场规模较2021年增长82.7%,但松下控股的市场占有率从12%降至8.5%;在半导体制造设备全球市场规模增长8.4%的背景下,东京威力科创的市场占有率减少2个百分点,降至13.2%。上述两家日企的市场占有率此次均排名第四,较2021年均下降1位。
五、韩国有5项第一,均为三星电子一家企业获得
调查显示,韩国企业在智能手机、DRAM、NAND闪存、OLED面板、平板电视、造船这6个品类位居第一。其中,前5个品类均由三星电子拔得头筹,造船则由现代重工摘得第一。韩国经济日报在解读榜单时认为,韩国在高科技领域正被中国企业挤压,且与中美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三星电子和LG电子曾一度称霸洗衣机、家用空调等全球家电市场,现在却将市场拱手让给中国,连进入前三的企业都没。而目前韩国企业排名第二、第三的品类,与第一的差距较大,暂时很难夺取第一。此外,在韩国企业位列第一的品类中,与智能手机排名第二的苹果公司与造船排名第二的中国船舶集团之间的差距均仅为2.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韩国企业随时可能失去领先地位。
参考资料:
1. 点検 世界シェア63品目:日本経済新聞. [EB/OL]. [2023-11-27].
https://vdata.nikkei.com/newsgraphics/share-ranking/#/year/latest/chart-cards?panel=perspectives&perspectives=1stChange
2. 世界シェア、中国勢18品目で拡大 電池・素材で攻勢 - 日本経済新聞. [EB/OL]. [2023-11-27]. 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C254TY0V20C23A7000000/
3. 中国、EVなど成長市場で強く 点検世界シェア63品目 - 日本経済新聞. [EB/OL]. [2023-11-27]. https://www.nikkei.com/nkd/industry/article/?DisplayType=1&n_m_code=141&ng=DGXZQOCA202G70Q1A720C2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