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 X
1. 未成年人网络行为乱象及其治理:国内外对比
近年来,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例如“孩子氪金”以及对社交媒体的成瘾。截至2024年12月,浙江电视台《1818黄金眼》栏目报道了650余起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中高额充值的案例,累计金额逾4190万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4)》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的首次上网年龄持续下降,尽管AI设备的普及率逐年提高,但青少年对AI技术的认知与使用素养仍显不足。此外,网络跟风模仿行为普遍,这可能导致社交焦虑和价值观混乱;而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青少年模式”实际使用率较低,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青少年沉迷社交媒体的问题同样在美国广泛存在。根据2023年美国公共卫生署发布的《社交媒体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95%的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其中三分之一几乎全天在线。这种长期、高频使用与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算法推送内容的方式进一步加剧了青少年的成瘾性行为。
2. 美国的青少年社交媒体治理措施
为应对这一问题,美国各州在2022—2024年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与政策,重点围绕使用限制、平台运营规制和政策教育等方面展开,力图缓解青少年因过度使用社交媒体而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
(1)社交媒体使用规范
一是对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设置年龄限制。如,路易斯安那州自2024年7月起规定,16岁以下青少年注册社交媒体账户需获得父母或监护人的明确同意;佛罗里达州更进一步,要求自2025年起禁止14岁以下青少年注册账户,并要求平台采取“合理的方法”验证用户年龄及其监护人的许可。
二是强调家长在监督未成年人网络行为中的作用。路易斯安那州规定家长有权管理子女的社交媒体账户,包括查看隐私设置和设定每日使用时长,以确保网络行为符合家庭和社会的期待。
(2)社交媒体运营规制
一是防范成瘾性信息与有害内容。纽约州明确禁止社交媒体平台向未成年用户推送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内容,并要求未经家长同意,平台不得在夜间(0-6点)向未成年用户发送通知。此外,得克萨斯州要求平台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信息,从源头上减少潜在风险。
二是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路易斯安那州禁止平台利用未成年用户的个人数据投放定向广告或生成个性化内容,同时禁止陌生成年人向16岁以下用户发送私信。佛罗里达州则通过立法进一步限制平台对儿童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共享和存储行为。
(3)政策层面的推进措施
一是建立事前评估机制。加利福尼亚州要求社交媒体平台在推出新功能或服务前进行数据影响评估,特别是评估其对青少年潜在危害的可能性,以前置责任的方式规范平台行为。
二是完善社交媒体教育。佛罗里达州规定,6~12年级学生必须接受与社交媒体相关的系统教育,包括识别虚假信息、防范网络欺凌以及保护在线隐私等内容,以增强青少年对网络风险的认知和防护能力。
3. 结论与启示
借鉴美国的经验,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系统性地应对未成年人社交媒体成瘾问题,从而为未成年人构建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一是完善设备及内容管理规定。针对AI学习机、智能手表等新兴设备,应出台针对性管理政策,明确未成年人模式的技术标准和运营要求,加强对相关制造商和服务商的规范化管理。与此同时,强化平台的责任追究机制,要求其采取“合理的方法”验证用户年龄,加强内容分级管理,并在算法推荐中设置成瘾性及负面影响的防范机制。
二是加强充值行为的监管。制定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充值行为的监管措施,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检查和处罚力度。将违规记录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屡次违规的企业实施限制性措施,严重者可暂停相关业务,以形成强有力的威慑效果。
(2)优化技术与平台功能
一是提升“青少年模式”的实用性。鼓励平台结合AI技术开发个性化、智能化的青少年模式,优化有益内容的推荐比例,减少低龄用户接触有害内容的可能性。同时,推动平台增加易用性和趣味性,使青少年模式真正满足未成年人的使用需求。
二是强化数据保护与隐私保障。严格限制平台收集和使用未成年人敏感信息,禁止将这些数据用于广告投放或算法推荐。推广匿名化使用功能,降低未成年人隐私暴露的风险,并确保平台在设计和运营中遵守数据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3)深化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
一是提高AI技术素养。针对未成年人在AI设备普及下对技术认知较高但素养不足的现状,鼓励学校与家长联合开展AI素养教育。通过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青少年对AI技术的正确认知与使用能力,使其能够明辨AI技术的益处与风险。
二是加强网络价值观教育。通过家校联动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避免因网络跟风模仿或社交媒体使用过度导致的焦虑问题。重点教育未成年人理性看待社交媒体内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判断能力。
(4)推动多方协同共治
一是构建社会化保护机制。整合家庭、学校、企业及政府等多方力量,形成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协同机制。鼓励公益组织积极参与技术指导与家长培训,提供专业的咨询与支持服务,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关注与保护能力。
二是加强数据监测与科学决策。
建立未成年人网络使用行为数据库,通过实时跟踪和分析新技术与网络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依托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确保政策的实施更加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1818黄金眼.[EB/OL].2024-12-31.https://weibo.com/u/2334162530?tabtype=home.
[2]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4).中国社科院.[EB/OL].2024-09-12.https://www.cssn.cn/skwxsdt/hyrl/hyzx/202409/t20240923_5786299.shtml.
[3] Social media is driving teen mental health crisis, surgeon general warns.NBC NEWS.[EB/OL].2023-05-23.https://www.nbcnews.com/health/health-news/social-media-mental-health-anxiety-depression-teens-surgeon-general-rcna8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