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 X
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每年发放3600元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近年来,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到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在支持力度、覆盖面、可持续性上不断优化。同时,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也在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生育支持相关政策。
最新研究发现
在各国生育政策的相继出台的背景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经济史学家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解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为何容易出现剧烈的生育率下滑。在《婴儿与宏观经济》一文中,戈尔丁研究了12个发达国家的生育模式。她将这些国家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丹麦、法国、德国、瑞典、英国和美国,这些国家在整个二十世纪经历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第二组包括希腊、意大利、日本、韩国、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些国家在1950年后经历了极其快速的经济发展。随后,通过构建“代际与性别冲突模型”,对12个发达国家从1970年代至今的生育率轨迹、夫妻生育意愿、经济增速、教育代际水平、城市化率、家务分工时长、是否生育等指标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发现决定一个国家的生育率稳定还是剧烈下行,关键变量不是经济发展本身,而是社会观念,特别是性别分工的改变能否匹配经济变迁的速度。
戈尔丁表示,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性别分工往往滞后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在城市化极速发展、教育加速普及、女性就业率提升的同时,传统的家庭观念与家庭内部分工模式却未产生相应变化——女性在拥抱新的经济机会的同时男性往往固守传统的家庭结构观念,而这可能导致在生育选择上产生紧张关系,这使得夫妻间的生育意愿差异变大且更难以达成一致,进而成为导致生育率大幅下滑的关键因素。
主要区域国家提升总和生育率方式及成效
部分欧美国家早在20世纪初便经历了生育率剧烈下降的过程,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主要通过提供经济补贴、完善托育服务、育儿假男女同休、优化女性晋升渠道等方式进行。据国泰君安证券调查报告统计显示,全球范围内鼓励生育政策的投入与成效呈正相关关系。欧洲整体情况明显优于东亚地区,与澳洲大致相当,且内部呈现北欧优于西欧、更优于东欧与南欧的梯度分布。其中,北欧生育政策以养育成本社会化、福利制度普惠性、社会文化包容性为典型特征。如瑞典率先引入育儿假制度,以普惠性福利及强有力的补贴推动养育成本社会化;芬兰父母在重返岗位后,家庭可享受高质量的儿童看护服务。西欧通过经济补贴、假期制度与托育服务三管齐下助推生育率提升。如法国早在上世纪初即启动鼓励生育政策,通过打造全面的生育政策体系,包括有效的经济补助、完善的产育儿假制度和托育服务,同时引导企业营造家庭友好型的社会氛围,法国TFR企稳回升且位居欧洲前列;德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主要包括家庭经济补贴、生育假期制度与托育服务支持。现金补贴力度大,但政策落地时间较晚且入托率在欧洲排名靠后;英国补贴力度类似法国,但育儿成本高企,整体效果低于法国。北美得益于国际移民与宽松社会文化,生育率位居较好水平。如美国并未出台全国性的生育经济鼓励政策,不同州之间政策大相径庭,但源于大量国际移民、宽松的社会文化与较为平等的性别意识,美国的总和生育率处于较好水平。
政策启示
对中国而言,鼓励生育政策可考虑从加速社会观念转变与优化生育支持保障两方面进行,通过深化移风易俗、普惠托育扩容、女性经济赋权等“一揽子措施”构建宜婚宜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加速社会观念转变方面,主要可通过强调男性育儿责任、设立女性职场反歧视机制、宗族观念改革等形式进行。优化生育支持保障方面,可从深化弹性工作制普及、普惠托育扩容及住房与教育绑定支持等方面探索。
参考文献: 1、Bhatia, D. I. (2024, October 22). Understanding European Maternity Leave Policies. LuminWaves. https://luminwaves.com/articles/understanding-european-maternity-leave/ 2、Goldin, C. (2025). Babies and the Macroeconomy.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https://doi.org/10.2139/ssrn.5076014 3、刘越男, & 陈笑. (2025). 欧美亚十国生育政策复盘. 国泰君安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