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X

首页科技前沿与新兴产业经社风向经社风向

智能化牵引下的技术跃迁:2025年全球新兴科技趋势分析

供稿人:薛菁华供稿时间:2025-10-23 14:01:16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体,技术体系跃迁,基础设施重构,信任与安全,绿色科技,全球技术竞争

2025年,全球科技创新正处于一个加速演进与结构性转向的关键时期。与以往依赖单一技术突破的创新浪潮不同,本轮技术变革呈现出由人工智能牵引、多技术协同、基础设施重构和安全治理前置的系统性演进特征。

为了深入理解这一趋势,本文选取了三份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技术趋势报告进行系统梳理与比较分析: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麦肯锡发布的《2025技术趋势展望》以及摩根大通发布的《2025新兴技术趋势》。三份报告分别从科学前沿、产业变革与企业技术战略三个维度揭示了全球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与演进逻辑。

综合来看,这些新兴技术不仅预示着未来创新的动力来源,也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AI成为驱动技术融合与扩散的核心力量,算力与基础设施成为竞争焦点,安全与信任成为关键制度支撑,而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则贯穿于技术演进的底层逻辑。通过对三份报告的对比分析,可以更系统地把握2025年全球技术趋势的脉络与战略意义。

一、摩根大通:智能体驱动的系统性技术演进

摩根大通发布的《2025新兴技术趋势》报告指出,2025年的技术创新呈现出以智能体(Agentic AI)为核心的系统性演进趋势。本轮技术变革不再依赖单点突破,而是凸显智能涌现-基础设施重构-安全治理内嵌的综合特征。这一趋势正在重塑企业的技术栈结构,并深刻影响数字经济的底层运行逻辑。

报告围绕四大技术板块描绘了未来的技术演变方向:

一是在创新产品与体验方面,技术变革的关键在于交互方式和内容生产的重塑。多模态AI、语音智能体和生成式内容引擎的成熟,使内容创作和交互体验大幅提速。端侧AI的兴起则让智能能力更贴近个人设备,交互更实时、更注重隐私。

二是在大规模数据与AI/ML交付方面,技术发展正从训练驱动向推理驱动转型,多智能体系统成为新趋势。合成数据与RAG技术结合,强化了AI在复杂任务中的协作和决策能力,标志着AI应用正从单点部署迈向多元协同

三是在技术现代化与基础设施层面,AI算力需求推动数据中心、能源供给与云服务架构的系统性变革。高密度计算、绿色能源与平台化算力调度成为企业技术战略的重要支撑。

四是在安全防护方面,安全机制与AI智能体架构深度融合。可信身份验证、深度伪造检测和内容溯源成为基础配置,安全治理从外围防护转向行为控制,实现安全即内嵌

二、世界经济论坛: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显示,2025年的新兴技术呈现出融合性与系统性双重特征,主要表现为:技术谱系从“单点突破”加速转向“跨领域整合”;生物技术从传统药物模式扩展到活体治疗与连续监测;互联感知与内容可信被上升为数字社会的“信任底座”;先进核技术作为清洁、稳定的“基荷”方案被重提,与可再生能源形成互补。以上路径共同指向“以韧性与可持续为导向的技术组合”。表1系统整理了报告中提到的102025年新兴技术,涵盖“技术名称—技术内涵—主要应用领域—技术意义/潜在影响—关键挑战”五个要素,便于政策分析和科技情报使用。

1  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十大新兴技术

技术名称

技术内涵

主要应用领域

技术意义/潜在影响

关键挑战

结构电池复合材料

将结构材料与可充电储能功能整合于一体,使机身/车身本身成为电池

电动汽车、无人机、航空航天、建筑

显著降低整机重量、提升续航和能效,支撑绿色交通发展

能量密度与安全标准有待完善

渗透能

利用淡水与海水盐度差发电的蓝色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发电、沿海能源系统

能源稳定、可再生、碳排放低,补充能源结构

成本、膜材料效率与大规模部署

先进核技术

包括III/IV代反应堆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电力系统、工业供能

提供清洁、稳定的基荷电力,为高能耗产业提供支撑

成本控制、监管审批与公众接受度

工程化活体治疗

将微生物改造为体内活体工厂,在体内持续释放治疗物质

精准医疗、慢病管理

具有长期作用和个体化治疗潜力,推动治疗方式变革

生物安全、伦理监管

GLP-1药物新用途

GLP-1从代谢疾病扩展到阿尔茨海默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精神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老药新用路径加快药物创新周期

临床验证周期长

自主生化传感

持续监测生理信号、疾病标志物的自主传感系统

早筛检测、个性化健康管理

有助于疾病早期发现和精准医疗

传感精度、数据隐私

绿色固氮

电化学等低碳路径实现固氮,替代高能耗哈柏博施工艺

农业、化工

减少碳排放,推动工艺绿色转型

工艺成熟度与成本控制

纳米酶

具类酶催化活性的纳米材料

工业流程、生物医学、环境治理

成本低、稳定性高,有望替代天然酶

生物相容性与标准化

协同感知

分布式传感设备与AI联动,实现态势感知

智慧交通、城市安全、灾害响应

提升实时感知与决策能力

5G覆盖率、数据标准、安全问题

生成式水印

在生成内容中嵌入标记,实现来源追踪与真伪验证

内容治理、信息安全

保障内容可信度,防范虚假信息

技术标准统一性与全球协作

资料来源:World Economic Forum. Top 10 Emerging Technologies of 2025.

三、麦肯锡:全球技术竞争的“智能加速”转向

麦肯锡发布的2025技术趋势展望》报告显示,2025年的技术创新格局正呈现出智能化+基础设施化+生态化三重特征首先,智能能力全面加速。人工智能正从单一工具型技术演进为具有自主规划、推理和执行能力的技术底座。其次,算力与连接成为增长瓶颈与竞争高地。专用芯片、先进连接和云-边缘计算的快速发展,是AI扩张的核心支撑力量,也标志着全球技术竞争正在向底层基础设施集中。最后,技术边界正向工程前沿快速扩张。机器人、新型出行、生物工程、能源与空间技术等新兴领域正与AI深度融合。

麦肯锡在报告中将13项重点技术划分为三大板块进行系统分析,具体可参见表2

2  麦肯锡2025技术趋势展望

技术名称

所属板块

技术内涵

应用领域

潜在影响

自主智能体

AI Revolution

具备自主规划与执行复杂任务的AI,能独立完成工作流

企业自动化、客服、科研、金融、制造

推动AI从工具转向智能主体,重塑组织结构

人工智能

AI Revolution

AI作为通用技术渗透各行业,实现智能决策与过程优化

战略决策、工业设计、医疗、教育

成为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应用特定半导体

Compute and connectivity frontiers

针对AI和高性能计算需求的专用芯片

AI训练与推理、云计算、汽车电子

降低功耗,提高算力效率与应用可扩展性

先进连接

Compute and connectivity frontiers

新一代通信技术(如6G、卫星网络)实现超高速、低延迟连接

实时交互、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

打破网络瓶颈,支持大规模智能场景

云与边缘计算

Compute and connectivity frontiers

计算从中心化向边缘延伸,提升处理效率与实时性

工业控制、自动驾驶、可穿戴设备

赋能低时延应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沉浸式技术

Compute and connectivity frontiers

ARVRMR技术融合,创造沉浸式交互体验

教育、医疗、工业培训、文娱

颠覆交互方式,拓展产业场景

数字信任与网络安全

Compute and connectivity frontiers

构建隐私保护、身份认证、内容溯源机制

金融、政务、AI应用安全治理

成为数字社会的信任底座

量子技术

Compute and connectivity frontiers

包括量子计算、通信和传感技术

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加密安全

打开下一代计算和安全的可能性

未来机器人

Cutting-edge engineering

AI驱动的自主机器人,具备复杂任务执行能力

制造、物流、医疗、服务业

推动劳动形态与产业结构变革

未来出行

Cutting-edge engineering

自动驾驶、电动化、空中出行等融合发展

智能交通、共享出行、无人驾驶

重塑交通运输体系与城市形态

未来生物工程

Cutting-edge engineering

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与精准医疗融合发展

医疗健康、农业、生物制造

推动生命科学创新与医疗革命

未来空间技术

Cutting-edge engineering

卫星网络、商业航天、太空资源开发

通信、地球观测、能源与探索

拓展人类活动边界,形成新兴战略高地

未来能源可持续技术

Cutting-edge engineering

清洁能源、氢能、储能等技术集群发展

工业能源、交通、减碳技术

推动能源体系转型,支撑可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McKinsey & Company. 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2025.

四、全球技术版图的系统性跃迁:2025年新兴科技的共同特征

综合三份具有代表性的全球科技趋势报告来看,2025年的新兴技术发展呈现出从单点突破走向体系化跃迁的鲜明特征,技术创新不再孤立推进,而是在人工智能牵引下形成多技术协同与底层能力重构的格局。

首先,智能化成为技术演进的核心引擎。无论是世界经济论坛强调的协同感知与可信交互,还是麦肯锡提出的Agentic AI与量子前沿,抑或摩根大通聚焦的多模态大模型与智能体落地,都显示AI不再只是创新的前端,而是贯穿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场景的技术底盘

其次,基础设施与算力体系成为竞争焦点。专用芯片、先进连接、云-边缘协同、数据中心重构等技术方向在三份报告中均被反复强调。这意味着全球技术竞争正从算法和应用的上层竞争,进一步下沉到算力、能源与数据资源的底层角力

第三,信任、安全与治理能力被前置嵌入技术架构。不论是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生成式水印,还是麦肯锡的数字信任框架、摩根大通的智能体安全防护,都反映出技术扩散过程中可信合规的重要性上升。安全不再是附加层,而成为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组件。

最后,绿色化与可持续成为底层逻辑。新材料、能源技术、绿色工艺在世界经济论坛榜单中居于核心位置,也在麦肯锡的工程前沿和摩根大通的数据中心技术演进中有所体现。这表明技术发展已与气候行动和产业结构转型深度耦合。


参考文献:

1. World Economic Forum. Top 10 Emerging Technologies of 2025[EB/OL]. [2025-06-24]. https://reports.weforum.org/docs/WEF_Top_10_Emerging_Technologies_of_2025.pdf.

2. McKinsey & Company. 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2025[EB/OL]. [2025-07-22]. 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mckinsey-digital/our-insights/the-top-trends-in-tech#/

3. J.P.Morgan. Emerging Technology Trends 2025[EB/OL]. [2025-03-25]. https://www.jpmorgan.com/content/dam/jpmorgan/documents/technology/jpmc-emerging-technology-trends-report.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