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X

首页科技前沿与新兴产业城市研究城市研究

如何重塑夜间的城镇中心:伦敦布罗姆利案例

供稿人:黄吉供稿时间:2025-11-07 15:04:37关键词:市中心,夜间经济,伦敦

本案例研究深入分析了英国伦敦布罗姆利区通过实施“夜间企业区”项目,以战略性文化政策激活高街(High Street)夜间经济的全过程。面对日落后市中心活力骤减、安全感下降的挑战,布罗姆利以“BR1 Lates”为核心品牌,通过一系列包容性文化节庆与活动,成功将中心图书馆等公共空间转变为夜间文化枢纽。本研究将系统梳理其背景、干预措施、运作机制、量化成效与可持续影响,旨在为全球城镇中心,尤其是面临类似“空心化”问题的郊区城镇,提供一套可借鉴的夜间振兴模式。

 一、 案例背景:日暮后的困境与战略机遇

1.问题诊断:夜间经济的结构性缺失

布罗姆利镇中心作为该行政区的市政与商业核心,在2022年前面临一个典型的城镇中心困境:其白天的活力随着零售商店在傍晚六点关门而迅速消散。疫情后办公室人流量的持续低迷,进一步加剧了夜间的冷清。其后果是,尽管拥有丘吉尔剧院和布罗姆利中心图书馆等重要的文化场馆,高街在夜间却呈现出一种空置、未被充分利用且安全感缺失的状态。这一现象揭示了传统城镇中心功能单一化的弊病——过度依赖日间零售与通勤经济,而忽视了夜间作为一个独立且充满潜力的经济时段。布罗姆利的经济证据研究虽已识别出艺术、娱乐和休闲产业为增长重点,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愿景和协调的夜间战略,各场馆与商家各自为战,无法形成集聚效应,导致高街的文化潜力在日落后被完全埋没。

2.政策窗口:伦敦“夜间经济促进”计划

伦敦市长推行的“夜间经济促进”项目,旨在通过支持地方当局,试点创新性的夜间经济方案,以应对全市范围内城镇中心普遍面临的挑战。布罗姆利在2022年成功入选,成为首批试点区域之一。这为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政策试验场和种子资金,使其能够启动一个为期一年、名为“BR1 Lates”的文化项目,并获得市议会及合作伙伴的配套投资。

 二、 干预策略:政策引导下的场所营造与文化编程

布罗姆利的解决方案并非简单地延长商店营业时间,而是通过精心的“政策引导下的场所营造”,重新定义夜间高街的功能与体验。

1.核心品牌:BR1 Lates”品牌化运营

项目创建了BR1 Lates”这一统一的品牌标识。品牌化运作不仅增强了活动的辨识度和传播力,更重要的是,它将分散的夜间活动整合为一个连贯的、值得期待的系列体验,向公众传递出“布罗姆利高街夜间同样精彩”的强烈信号。

2.公共空间活化:将文化场馆转变为夜间枢纽

项目的核心策略是激活现有但未被充分利用的公共文化空间,其典范即是“图书馆夜未央”系列。布罗姆利中心图书馆从日间的知识殿堂,成功转型为夜间的社区文化客厅。活动内容包括无声迪斯科、手工艺工作坊、鸡尾酒调制、电影放映和地方历史展览等。这些活动旨在吸引全年龄段和多元社区群体,打破了传统夜生活以酒吧为中心、主要面向成年人的模式,为家庭、老年人等创造了夜间出行的理由。

3.全域节庆化营造:冬季灯光节与多元化活动

项目将整个镇中心作为一个整体的舞台进行策划:冬季灯光节,通过在全镇范围内设置沉浸式灯光装置和现场表演,项目直接改善了夜间公共领域的物理环境。明亮的、充满艺术感的灯光不仅创造了视觉吸引力,更从根本上提升了环境的感知安全性,从而鼓励人们在此漫步和停留。除了灯光节,项目还推出了体育与健康庆典、剧院蓝调爵士之夜、夜间创意课程等,并与政府的特殊教育需求与残障团队合作推出了首届“包容性节庆”。这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宽覆盖的活动矩阵,确保每周都有新的夜间吸引力。

三、 运作机制与治理模式

1.协同治理与公私合作

项目的成功依赖于一个高效的协同治理模式:由伦敦市长办公室提供战略引导和启动资金,布罗姆利议会提供配套资金并负责主要协调,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政府支持体系。项目促成了文化场馆、商业机构、社区组织之间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打破了以往“各自为战”的局面。

2.数据驱动的决策与迭代

项目从启动之初就设定了明确的监测与评估机制,对人流、消费、客源地等关键指标进行追踪,这使得干预措施可以根据效果进行动态调整,并为项目的持续投资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四、 成效评估:量化影响与质性转变

1.直接经济效益与客流增长

项目的量化成果极为显著:活动期间,傍晚6点至9点的人流量增长了107%,晚间9点至午夜的人流量增长了132%。这证明了文化活动成功地将人们的停留时间延长至深夜。游客平均消费额翻倍。在项目压轴活动中,餐饮消费飙升至平常的2.5倍,直接拉动了夜间商业。傍晚时段来自区外的游客增加了362%,表明项目成功提升了布罗姆利作为区域性夜间目的地的吸引力。线上“BR1 Lates”活动获得了170万次的社交媒体曝光,极大地改善了该地区的形象。

2.社会与文化效益

1)感知安全性的提升:通过引入灯光和“良性人流”,原本空旷、令人不安的街道变得安全、宜人。

2)社会包容性增强:针对不同年龄、兴趣和能力群体的活动设计,确保了夜间经济的红利能够被更广泛的社会成员所共享。

3)文化习惯的养成:“图书馆夜未央”等活动已作为固定项目延续至2025年,表明一种新的夜间文化消费习惯已在社区中扎根。

五、 关键成功因素

1.以公共空间为核心:而非依赖私人商业空间,保证了活动的公益性和可及性。

2.品牌化与系列化运营:创造了持续的市场期待和影响力。

3.包容性设计:拓宽了受众基础,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4.数据驱动的持续优化:使政策干预更加精准和有效。

5.协同治理模式:整合了各方资源,形成了发展合力。

六、 启示

布罗姆利高街的案例雄辩地证明,夜间文化政策并非经济的点缀,而是城镇中心再生强有力的战略工具。它通过将文化编程与场所营造相结合,能够系统性地解决安全、活力、商业和包容性等多维度问题。本案例为全球面临类似挑战的城镇提供了以下核心启示:

1.重新定义“夜间经济”:它远不止于餐饮与酒吧,而是涵盖文化、娱乐、社交和学习的广泛体验。

2.政策先行与种子资金的关键作用:政府的前期投入与政策支持对于启动市场、降低风险至关重要。

3.激活公共空间是杠杆解:投资于公共领域的夜间活化,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撬动私人商业和整体氛围的改善。

4.包容性是长期繁荣的基石:一个为所有人服务的夜间经济,才能获得最广泛的社会支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终,布罗姆利的经验表明,城镇中心的夜间振兴,其本质是一场从“零售目的地”到“生活体验目的地”的深刻转型。通过精心的文化策划与坚定的政策执行,日暮之后的城镇中心完全可以重获新生,成为一个安全、温暖、充满创意与社区凝聚力的空间。

 

 

参考文献

1World Cities Culture Forum.PROJECT: REVITALISING BROMLEY HIGH STREET WITH INCLUSIVE AND CREATIVE EXPERIENCES AFTER DARK[EB/OL]. (2025-10-15)[2025-11-07]. https://worldcitiescultureforum.com/city-project/bromley-night-time-enterprise-zone-cultural-regeneration/

2London Borough of Bromley.Bromleys Night Time Enterprise Zone.[2025-11-07].https://www.bromley.gov.uk/business/bromley%E2%80%99s-night-time-enterprise-zon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