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 X
作为贯穿芯片制造全程的重要设备之一,前道量测设备对于提升芯片良率具备重要意义。在芯片制造全程中,晶圆厂需要在刻蚀、光刻等每一个步骤结束后,对晶圆进行检测,以确认加工参数达到设计要求、排除晶圆表面缺陷,从而保证良率和控制成本。据估计,产品良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晶圆代工厂商将损失100~800万美元。这种贯穿芯片制造全程的检测工艺,就被称为“前道量测”,又称“过程工艺检测”。本文聚焦晶圆的物理量测与缺陷检测,将相关设备统称为量测设备,对相关国内外专利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间2022.10,检索平台:Incopat)。
据Gartner统计,过程控制市场中在IC制造设备全球市场的比例基本维持在11%~13%之间,相对稳定。2020年全球过程控制设备市场空间约73亿美元,其中光刻相关(套刻误差量测、掩膜板测量及检测等)相关需求约20亿美元、缺陷检测需求约39亿美元、膜厚测量需求约11亿美元。随着制程微缩、3D堆叠推进,晶圆制造对于量测、检测需求不断增加,精度要求也不断提高,过程控制设备持续有升级需求。
根据Gartner的数据,2020年,科磊(KLA)公司占晶圆制造环节检测设备市场58%的销售额份额,应用材料(AMAT)、日立高新则分别占比12%、5%,三家合计占比75%,市场集中度较高且被海外公司垄断,国内主要公司有上海精测、睿励科学(上海)、中科飞测、赛腾等,市场份额不足1%。
图1:晶圆制造环节检测设备主要厂商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东吴证券)
国内龙头存储晶圆厂项目中,过程控制设备国产化率低于10%。根据公开招投标信息统计,截止2021年6月,长江存储项目累计中标过程控制类设备约350台,其中国产设备累计约14台。上海精测中标6台集成式膜厚设备;中科飞测中标1台晶圆表面凹陷检测系统、5台光学表面三维形貌量测设备;睿励科学中标1台介质薄膜测量系统。科磊(KLA)公司的设备机台数量占总数量约26%,中标数量约93台,覆盖将近40种量测、检测需求。
全球量测设备专利申请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相关专利较为零星;随着70年代LSIC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相关专利申请数量缓慢增长;80年代PC机(personal computer)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量测设备专利技术的发展;伴随90年代PC走向成熟,量测设备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尤其是90年代后半段更是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本世纪00年代的前半段专利申请数量维持高位,后半段则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进入10年代后,受中国相关专利申请增长的推动,全球量测设备专利申请重拾升势,第二次进入加速增长阶段。
图2:量测设备全球专利申请年度分布
(数据来源:上图上情所研究整理)
中国量测设备专利申请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较全球起步时间落后30多年。早期的中国专利申请主要来自现代电子、三星电子、日立、NEC、Tevet等国外机构。2000年后,随着中国半导体消费市场的崛起,中国半导体制造厂商数量开始增长,也出现了睿励科学这样中国本土量测设备厂商,与此同时,应用材料、阿斯麦、东京电子等巨头公司纷纷开展在中国的专利布局,量测设备专利数量出现增长。2010年后的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半导体产业受到国家的重视,中科飞测和上海精测半导体陆续诞生,在市场发展和系列政策与计划项目的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量测设备专利加速增长,为了争夺中国市场,科磊、阿斯麦等巨头也加速了中国专利布局。目前,中国专利申请近6成来自中国申请人,约四成来自美国、日本、荷兰等国。
图3:量测设备中国专利申请年度分布
(数据来源:上图上情所研究整理)
图4:量测设备中国专利来源分布
(数据来源:上图上情所研究整理)
参考文献:
1、ASML推出可用于3nm芯片制造的晶圆量测机 晶圆量测机为什么如此重要?[EB/OL]. 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481942.html
2、半导体检测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晶圆制造环节检测设备尚需技术积淀,封测环节检测设备国产化加速[R].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108061508363358_1.pdf?164191722700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