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 X
2025年9月1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揭晓了世界创新领袖并衡量了139个经济体的表现。瑞士在2025年仍是世界创新领先者,中国首次进入前十,而中等收入经济体——印度、土耳其、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摩洛哥、阿尔巴尼亚和伊朗——是自2013年以来上升最快的国家。
瑞士连续15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GII)榜首,在创意产出方面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并在除人力资本和研究(排名第6位)外的所有其他支柱中均位居前5。瑞典连续第三年保持第二的位置,在商业成熟度和创意产出方面均位居全球第二,并在研究人员(第1位)、全球品牌价值(第1位)、研发总支出(第3位)和知识密集型就业(第3位)等指标上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连续第三年保持第三的位置,在市场和商业成熟度方面均位居榜首。其在研发总支出(第4位)和全球企业研发投资者(第1位)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在由企业进行和资助的研发方面表现非常出色(分别排名第4和第5位),凸显了私营部门在推动创新方面的核心作用。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之一(第2位)、强劲的国内私营部门信贷(第4位)以及充满活力的初创企业资金。然而,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表现(第32位)仍然较低。美国还拥有22个创新集群,其特点是风险投资活动水平高、初创企业生态系统活跃以及大学和产业之间联系紧密(集群部分)。圣何塞-旧金山集群在全球排名第3,并在创新强度方面领先(第1位),这得益于硅谷的科技巨头以及强大的专利和风险投资产出。
韩国在2025年攀升至第四位,这是其迄今为止的最高排名。韩国在人力资本和研究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并在研究人员数量(第2位)、研发总支出(第2位)、企业研发投入(第1位)、企业研究人员数量(第1位)以及按发明人来源划分的PCT专利数量(第3位)方面均位居全球前三。
新加坡尽管在2025年下滑一位至第五位,但仍位列前五。它仍然是全球拥有最多GII指标排名第一的经济体(78项指标中10项排名第1),领先于美国和中国。新加坡在创新投入方面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在创新产出方面,尤其是在创意产出方面(第15位),仍落后于前四名。
中国首次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前十名,在知识和技术产出方面领先全球。作为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国继续领先其收入组,并在其所在地区排名第三,仅次于新加坡和韩国。据WIPO估计,中国将在2024年成为研发支出最多的国家。中国在专利申请方面领先全球,并拥有最多的百强创新集群(24个),包括目前排名第一的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以及北京,这两个地方都是专利、科学和日益增长的风险投资热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继续加强,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绿色技术等战略领域。虽然中国传统上在私人创新融资方面落后,但正在迅速缩小差距。目前,它在后期风险投资交易和企业资助研发方面均排名第二,在全球顶级企业研发投资者中排名第三,凸显了其私营部门在推动创新方面日益增长的作用。
图1 2021-2025年Top 15创新经济体
资料来源:WIPO
此外,中国(第10位)、印度(第38位)、土耳其(第43位)、越南(第44位 )、菲律宾(第50位)、印度尼西亚(第55 位)、摩洛哥(第57 位)、阿尔巴尼亚(第67位)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第70 位)是 GII 前70名中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自 2013 年以来排名上升速度最快。自 2019 年以来,沙特阿拉伯(第 46位)、卡塔尔(第 48位)、巴西(第 52 位)、毛里求斯(第 53位)、巴林(第 62 位)和约旦(第 65 位)一直是创新排名上升最快的国家。巴林和约旦凭借 2025 年取得的进步,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图2 在全球创新中不断攀升的经济体
资料来源:WIPO
《报告》揭示了一个转型中的世界,创新仍然是竞争力和韧性的关键驱动力,但其特征和地域分布正在迅速演变。虽然顶尖创新领袖群体基本保持稳定,但全球创新格局正变得更加多元化,一些中等收入经济体正在稳步发展,区域动态也在发生变化。《报告》传达了三条重要信息:
1)创新活动呈现广泛参与的特点。创新能力正跨越地域和收入群体不断扩展。尽管并非所有经济体都能提升排名,但从中亚南亚到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和东欧的多个经济体正展现出日益强劲的创新表现。这些经济体通过投资、教育和商业活力持续强化创新能力。印度、摩洛哥、菲律宾等国家表明,通过聚焦性战略能够逐步构建创新能力。
2)经济体的创新参与模式呈现多元化特征。有些经济体发挥高科技制造业或数字服务优势,有些则深耕创意产业、自然资源关联领域或区域市场动态。这种多样性意味着创新成功没有单一路径。各国正在探索将创新模式与自身独特经济结构和能力相适应的方法。
3)创新生态系统日益凸显敏捷性与响应能力。能够快速适应的经济体——通过拥抱新技术、支持初创企业及加强跨部门联动——正赢得优势。创新不再仅关乎对科学的长期投入,更包括应对全球变革(如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能力。在全球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跨领域、跨疆界的适应与创新能力将持续成为决定性优势。然而,障碍依然存在。长期创新能力仍取决于关键投资。此外,许多经济体难以扩大创新生态系统规模、实现研究成果商业化以及更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
资料来源:
WIPO. GII 2025 results[EB/OL]. (2025-09-16)[2025-09-24]. https://www.wipo.int/web-publications/global-innovation-index-2025/en/gii-2025-resul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