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X

首页科技前沿与新兴产业政策创新政策创新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解析美国科技信息安全体系

供稿人:申群兵供稿时间:2021-11-23 10:54:15关键词:美国,科技信息安全体系

729日,美国著名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发布了题为《高科技联盟:美日科技合作的挑战与机遇》(A High-Tech Allianc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U.S.-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aboration)的报告,介绍了美日科技合作历史和现状,系统梳理了美国和日本的科技信息安全体系以及双边科技合作存在的障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缩小美日间科技信息安全差距的建议,旨在帮助两国政策制定者决定哪些改革最有可能有效扩大美日在共同感兴趣和共同安全优先领域的科技研发与应用合作。

当前,中美竞争日趋白热化。美国一方面通过《无尽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限制美国科技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又通过《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加强政府在研发方面的投入(2500亿美元)。中美之间新一轮科技竞争的大幕已经拉开。科技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维护国家科技信息安全也是中美科技竞争的应有之义。我国在科技领域中以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专业组织等为主体开展的科技项目合作逐渐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多主体的参与此类科技项目合作,在有效推动科技发展和交流的同时,也为我国的科技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为此,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和法律规范,以更好地维护国家科技信息安全。但是,由于我国在科技安全领域发展起步相对较晚,虽然已经制定和发布了系列政策,但是相关政策还不全面,政策体系也还不够完善。本文对《高科技联盟:美日科技合作的挑战与机遇》报告梳理出的美国科技信息安全体系进行介绍,以期提供借鉴。

报告从美国政府的涉密或敏感信息及人员管理机制、联邦政府机构资助项目、私营部门研发与保密专利等角度对美国科技信息安全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主要包括:

一、美国政府的敏感或涉密信息管理机制

1)涉密信息管理

美国联邦政府资助部分尖端技术研发,其成果遵循政府的信息管控制度。涉密信息被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密级。第13526号行政令《国家安全信息保密》确定了美国的现行的涉密信息分类制度,将初始分类权限授予众多政府部门和内阁级机构的负责人,并明确将“国家安全相关科学、技术或经济事项”列为一种法定信息类别。通常,非美国公民无法获取涉密材料,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限地接触特定类型的涉密材料。

2)受控非密信息(CUI)管理

13556号行政令对CUI进行了规定,以协调众多行政部门的各类非密信息传播控制标准。CUI既包括个人信息、人事记录、健康记录或其他受法律保护不予公开的信息,也包括关键基础设施、核、情报和出口控制研究等事关国家安全或经济安全的信息。《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和《出口管制条例》(EAR)是管理相关科研工作的两个主要法规。

二、美国政府的人员许可程序

美国政府向其军事和文职人员及普通公民签发安全许可的评估程序不断演变。根据13869号行政令而新成立的国防反情报与安全局(DCSA)承担了联邦政府大部分背景调查工作,并负责监督“国家工业安全计划”(NISP)和《美国国家工业安全计划操作手册》(NISPOM)的实施。

三、美国政府机构资助的研发项目涉密情况

1)美国国防部(DoD)项目

为促进关于敏感问题的国际研究合作、保护国家安全,DoD推出各类研究项目,并在遵循国家信息披露政策的基础上为其他研究合作提供支持,通常以数据和信息交流项目、工程师和科学家交流项目、国外比较测试等形式开展。

2)美国能源部(DOE)项目

DOE承担国家实验室的管理、涉密与非涉密研究、经费拨款等职责,并定期发布融资机会公告(FOAs)为特定领域研究提供竞争性资助。DOE的涉密工作主要包括核武器储备项目以及国防部、国家情报系统、执法部门等的委托合同任务。DOE通过园区设施物理隔离、委托方的硬性分类指南、与合作方签署各类协议、筛选合作与来访的外国个人与实体等多种方式保障涉密工作安全。

3)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项目

NSF为基础物理、应用物理和社会科学等公开发布成果的非涉密科研工作提供资助。但如果研究产出了可能被视为涉密的信息或成果,研究人员有义务立即通知基金会项目管理人员或联邦政府代表。近年,为应对加剧的中美竞争,NSF更新了其涉密政策,推出了严格科研诚信审查、创建研究安全战略和政策小组等措施。

四、私营部门研发和保密专利

私营部门投资支持了美国绝大部分的科研活动,这些技术研发超出了美国政府的保密控制范围。但政府可以根据《发明保密法》、漏洞披露政策、对受外国所有权/控制或影响(FOCI)企业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安全审查程序对相关科研信息进行管控。

 

 

参考文献:

[1]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2021/07/29/high-tech-alliance-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for-u.s.-japan-science-and-technology-collaboration-pub-85012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242214554616318&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