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 X
2012年4月,欧洲科学研究院(All European Academies, ALLEA)发布题为《面向21世纪的开放科学》(OPEN SCIENCE FOR THE 21ST CENTURY)的联合申明,申明指出,更高效的数据共享、更开放的信息和资源的获取将使观察更容易被确认、实验更容易被复制、假设更容易获得支持。开放科学将使所有人看到科学事业的透明与完整,呼吁科研资助机构全面贯彻开放科学原则,要求科研工作者学习并认可开放科学,让开放共享成为常态,促进欧洲乃至全球的科学研究合作。
此后,“开放科学”这一概念被全球各大组织和机构反复提及与倡导,科学家们呼吁着“自由、开放、合作、共享”,开放科学真正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开放科学关系整体科研生态,是使资助机构、科研机构、信息服务机构、社会公众等相关方跨越各种障碍,协作参与科研活动,以及科研成果、过程、设施可访问、可理解、可评估与可重用的一种科研场景。近年来,全球“开放科学”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国科研领域也意识到“开放科学”已经成为科学界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相关机构和组织也纷纷加入到推动我国“开放科学”的进程中去。本文将主要介绍我国“OSID开放科学计划”。
“OSID开放科学计划”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是一项开放科学公益性的计划,旨在将纸质科学刊物包装成智慧型的现代刊物,并提供点对点实时、在线的知识服务。该计划主要是针对期刊,通常在文章的摘要与关键词右下角适当放置二维标志码,并为该二维标志码配置相应的资源与数据,使其成为智慧型的刊物。
“OSID开放科学计划”借助SAYS(Scientist at Your System)系统工具,以全媒体思维,应用“现代纸书”模式,通过给每篇论文标注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打造“现代纸刊”,实现精准知识服务,使单篇论文转化成独立的知识工作者互动交流载体平台。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就像一个具有交互功能的论文“身份证”,具有专属性和唯一性,不仅可以保证论文的真实性,而且可以通过扫标识码,实现更多线上增值服务,助力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提升。
“OSID开放科学计划”在SAYS平台上实现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使期刊除了呈现单篇论文图文内容与知识外,还可以同时提供与文章相关的更多附加服务与资源,包括语音介绍、开放内容数据、在线问答、学术交流圈、视频直播等。
语音介绍论文:科研作者录制一段与研究成果相关的语音,介绍论文写作动机和背景,使读者可以快速知晓文章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研究成果等。
作者在线问答: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成为即时通讯入口,使读者与作者可以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进行在线问答交流。
学术交流圈:参与“OSID开放科学计划”的科研专家、作者、读者可通过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进行在线学术交流,加强互动,形成自己所在科研领域的交互圈层。
开放共享的内容和数据:“OSID开放科学计划”可以图文音视频等方式展现科研实验方法、过程及相关数据,多角度立体呈现科研成果与过程。
“OSID开放科学计划”已在全国期刊应用推广,引起广泛关注并产生积极效应,学界业界的研究讨论热烈。目前已有《科技与出版》《大数据时代》《植物生态学报》《电讯技术》《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放射学实践》《中国机械工程》等众多期刊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根据“OSID开放科学计划”官网实时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8日,我国共有1,755家期刊社宣布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涉及各类期刊论文152,760篇,作者100,365位。
随着SAYS系统地不断推广,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期刊将加入到“OSID开放科学计划”中来。
参考文献:
1.OSID开放科学计划[EB/OL].[2022-01-16].https://www.osid.org.cn/
2. ALLEA. Open Science for the 21st century: A declaration of ALL European Academies[EB/OL].[2022-02-05]. https://www.allea.org/wp-content/uploads/2015/09/OpenScience-Rome-Declaration-final_web.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