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X

/

在线委托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是首批国家一级查新咨询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WIPO-TISC)、全国知识产权评议服务示范机构、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在科技查新、知识产权服务、科...

我要委托

2023竞争情报上海论坛报名开启

新闻公告

科技前沿与新兴产业

韩国全面开发On-Device AI半导体,抢占物理AI竞争高地2025-7-7

韩国在今年5月召开了“AI半导体合作论坛”,计划开展“K-onDeviceAI半导体项目”,推动韩国国内人工智能半导体设计企业(无晶圆厂)和半导体需求企业共同开发On-DeviceAI半导体技术,开拓新的物理AI市场,抢占物理AI时代竞争高地。On-DeviceAI半导体(设备端AI半导体)技术是一种安装在设备(产品)上、无需连接云端和服务器即可自行进行AI推理运算的半导体,具有实时运算、安全性高、网络低依赖性、低功耗等优势。随着需求产品的时代变化,半导体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核心范式正从ChatGPT等基于云的“生成式AI”,向各个设备(产品)搭载定制AI的“物理AI”转变。随着AI范式的变化,AI半导体的需求也有从现有的通用、高性能,向需求定制、优化转变。“On-DeviceAI半导体”重点支持实现物理AI,相关定制化需求预计将会大幅增加,而目前该市场还没有主导者,被视为扭转全球AI格局的重要机会。韩国在汽车、家电等人工智能融合设备领域,以及芯片代工领域,都拥有一批世界级企业。在此基础上,韩国计划以AI半导体需求企业为中心,与半导体业界共同构建On-DeviceAI半导体生态系统,支持引领物理AI时代。此次AI半导体合作论坛上,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与汽车、物联网及家电、机械及机器人、国防这四大领域的半导体供需企业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共同推进“K-onDeviceAI半导体技术开发。K-onDeviceAI半导体技术开发项目首先选取了汽车、物联网及家电、机械及机器人、国防四大领域,将优先推进这四大领域On-DeviceAI半导体及软件、模块、AI模型的全栈开发和验证。现代汽车、LG电子、斗山机器人、大同、韩国航空宇宙产业(KAI)等需求企业将参与该项目。需求企业将与韩国无晶圆厂和软件公司在On-DeviceAI半导体全栈开发的整个过程中积极合作,共同开发和验证定制AI半导体和软件,以最终能实现搭载和量产。预计该项目将推动韩国AI半导体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升整体制造业竞争力、强化供应链,将为韩国无晶圆厂和软件公司创造大规模的需求,并快速提升定制化半导体设计能力,需求企业也将能够通过定制的设备端AI半导体实现先进产品开发,并建立韩国国内稳定的供应链。表:K-onDeviceAI半导体技术开发项目详细开发任务(草案)领域主要内容汽车▸(开发内容)基于SDV的自动驾驶on-deviceAI半导体解决方案▸(示例)在通讯不稳定的隧道和灾难情况下,自动驾驶无需外部信息即可实时自主学习物联网、家电▸(开发内容)智能家居端到端AI半导体解决方案▸(示例)通过学习和识别每个家庭成员的声音和行为模式,并调节连接家电的音量、亮度和湿度,为每个用户定制最佳的室内环境机械、机器人▸(开发内容)协作机器人on-deviceAI半导体解决方案▸(示例)通过学习作业环境变化,支持协作机器人的精密作业和高效协作▸(开发内容)人形机器人on-deviceAI半导体解决方案▸(示例)实时识别用户的习惯和情绪,提供定制化的护理服务▸(开发内容)无人农业机械on-deviceAI半导体解决方案▸(示例)无人拖拉机实时识别土地状况,并在考虑播种和作物生长的同时进行收割国防▸(开发内容)空中无人平台(无人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on-deviceAI半导体解决方案▸(示例)战时,无人机无需通信连接即可自行判断并精准打击目标资料来源:韩国产业通商部https://www.motie.go.kr/kor/article/ATCL3f49a5a8c/170538/view?mno=pageIndex=1rowPageC=0displayAuthor=searchCategory=0schClear=onstartDtD=endDtD=searchCondition=1searchKeyword=%EB%B0%98%EB%8F%84%EC%B2%B4,发布于20250520

AI赋能教育服务业的近况实践2024-11-29

在现代社会,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潜力。在教育领域,AI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还深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管理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逐步实现了教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让教育领域得以提供更多创新性服务和创意学习模式,开辟了教与学的新路径。一、人工智能时代对师生提出新要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上,AI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4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AIcompetencyframeworkforteachers),对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所必须的教学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给出了相关定义。报告从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人工智能教学法、用于专业学习的人工智能五个维度,梳理了15项教师所需的AI教学能力框架,并将这些能力分为能力获取、深化整合和更新创造三个不同阶段。报告指出,在AI与教学深化整合的阶段,教师应能够做到熟练地将AI融入学生中心的学习实践中,以促进学生的参与,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报告呼吁教师设计和组织基于AI增强学习实践的视频的学习策略,支持教师分析AI对学习过程、师生互动、学术成果以及社会和情感学习的影响;通过鼓励教师讨论选定的研究报告或领域,深化对AI对学生主体性、思维和学习过程、与教师的互动、学术成果及其社会情感学习等关键主题影响的理解。而在AI增强教学法创新的阶段,报告认为教师应做到计划和促进AI沉浸式学习场景,以支持学生的单一学科或跨学科学习、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具体的建议则包括:设计和组织基于AI增强开放学习的选项(如共创实践和探究及项目学习),赋予教师制定可行的AI使用创新开放和创意学习实践的想法;孵化从学习设计到场景设计的转变,组织学生的动手实践,鼓励师生共同设计课程实践或人机互动场景,探讨何时及如何使用AI支持“学习—评估—反馈—适应”的循环;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丰富他们在设计和工程AI辅助开放学习选项方面的实际技能,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智力能力、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UNESCO发布的报告《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AIcompetencyframeworkforstudents)指出,为适应智能化的教育服务新变革,学生同样需要培养并具备AI相关的理解、应用和创造能力。报告将“AI创造(Create)能力”作为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学生的AI能力框架由AI理解能力、AI应用能力和AI创造能力三部分构成,且每一项能力下都涵盖了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AI伦理、AI技术与应用和AI系统设计四项胜任力因素。其中,AI创造能力涉及的这四项胜任力因素对学生分别提出了注重人工智能时代的公民意识、关注设计中的伦理、尝试创建人工智能工具以及兼顾迭代和反馈回路的要求。二、AI推动更多数字化智能化教育产品诞生AI技术的引入扩展了学生可用的数字学习工具等教育服务,为他们的学习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AI赋能的数字平台,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个性化地控制学习进度,获取实时反馈,进而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和效果。AI驱动的智能辅导系统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识别出他们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推荐学习资源,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以下是部分各国已有实践:1、阿联酋CCDI课程使用AI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报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计算、创意设计和创新K-12课程中的人工智能:案例研究(AIintheUnitedArabEmirates’computing,creativedesignandinnovationK-12curriculum:acasestudy)》分析了阿联酋CCDI课程中使用AI的目前进展。阿联酋在其K-12学段的计算、创意设计和创新(CCDI)课程中使用AI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编程、机器学习、数据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AI相关技能。课程注重实践活动,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学生被鼓励参加黑客马拉松或竞赛,或自主探索创意领域的相关课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技术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使得AI技术真正成为教育中的创新引擎。2、南加州大学为学生开发低成本“机器人朋友”为了改善所有学生的AI教育,并帮助相关领域的学生和机构更低成本地进行人机交互研究,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易于使用的学习工具包,以帮助大学生和高中生建立自己的“机器人朋友”。通过这一学习工具包,学生可以个性化设置机器人的“身体”,对机器人进行编程以模仿它们的头部姿势,并以引人入胜、更具创造力的方式了解AI道德和公平。为了降低学习者的成本和开发时间,该团队定制并简化了“Blossom”机器人装置,这是一款最初由康奈尔大学的Hoffman团队开发的小型开源机器人,目前以成为南加州大学交互实验室的常见固定装置,已有团队使用该机器人为正念练习设计了更好的AI语音,也有研究人员利用“Blossom”为患有ADHD症状的学生开发了“学习伙伴”。目前推出的“机器人朋友”由三个开源学习模块组成,为学生提供了有关AI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入门指导,包括机器人技术、机器学习、软件和机械工程,旨在为资源有限的学生和学校提供更可及的创新性探索。3、微软推出AzureAI服务学术研究2023年4月,MicrosoftResearch启动了一项计划,旨在加速在大量数据上训练的大规模AI基础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可用于各种学术研究情景与任务。“推进基础模型研究(AdvancingFoundationModelsResearch,AFMR)”通过AzureAI服务为学术研究人员提供对最先进的基础模型的访问权限,旨在培养全球AI研究社区的学习者并提供可靠、值得信赖的模型,以帮助从科学发现和教育到医疗保健、多元文化赋权、法律工作和设计等学科的进一步研究。该计划的资助计划包括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个项目,涵盖广泛的重点领域。波士顿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利用该服务开发AI驱动的工人福利分配助手;越南胡志明市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计划创建一个专门针对越南语的微调大型语言模型(LLM);而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正在探索LLM如何帮助分子设计和发现新药。通过访问AzureOpenAI服务(该服务将OpenAI的尖端模型与Azure中提供的安全、隐私和负责任的AI保护相结合),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团队还开发了一个将ChatGPT的基础模型用于聊天机器人的平台,以帮助语作为外语(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EFL)的大学生为英语课程撰写论文。这些学生常常在晚上写作,但由于没有教授或助教的指导而面临很大的来自英语写作的挑战,AI工具正在帮助缓解这一调挑战。4、Adobe推出新的AI创意教学工具随着下一代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人工智能(AI)技术,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转向AI工具来加强课堂学习。为顺应这一趋势,Adobe于7月公布了“AdobeExpress教育版”的新增功能,旨在成为负责任且保证课堂安全的AI工具,鼓励学生掌控自己的学习体验。“AdobeExpress教育版”由教育工作者构建并为学习情境服务,利用AdobeExpress的已有技术框架让学生参与创意项目和作业,同时推出了“协作、轻松并改善学生的参与和交流”的体验。这次更新推出了AdobeExpress首创的“作业”功能,可将教师和学生实时连接起来,新增了增强的多媒体演示和动画功能,以及数千个现成的特定于学科的模板。图1学生用AdobeExpress创作的作品示例资料来源:AdobeExpress教育版官网Adobe希望其对生成式AI功能的重视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潜力并平衡课堂上的竞争环境,以便所有学生都可以释放他们的艺术才天性,发展其创新的批判性思维技能。AdobeExpress教育版的本次更新可供所有K-12学段的学生及其教师免费使用,还可以与现有的教育软件集成,包括Canvas、GoogleClassroom、Schoology等;通过与现有的教育软件集成,Adobe的工具为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AI技术的帮助下实现自己的创意潜能。与此同时,MagicSchool中的“AdobeFireflyAI”功能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无缝访问AdobeFirefly提供的图像生成服务,使他们的MagicSchool课程计划、论文和学校项目更加富有创造力;下一步Adobe即将推出生成着色页功能,该功能依赖于生成式AI提示来帮助学生创建他们的着色页并使用多色和装饰画笔装饰它们。此外,该平台不使用AI生成文本,因此AdobeExpress不会成为论文及报告写作等文本密集型作业的投机工具。三、“AI+教育”的下一步发展AI赋能教育服务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全面重构。AI通过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和平台,帮助学生拓展了学习的边界,提升了学习效率和效果。AI工具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帮助他们实现从知识的接受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角色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增强了教育情境下学生的主体性,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AI正在深刻地影响教育服务业的方方面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均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在未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教育服务业将迎来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普惠化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将AI技术融入教育实践,如何平衡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公平地享受到AI带来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仍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融合实践,师生都将成为教育服务变革的推动者,共同创造出更加富有创新力和包容性的教育未来。参考文献:[1]UNESCO.AIcompetencyframeworkforstudents[R/OL].2024.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91105.[2]UNESCO.AIcompetencyframeworkforteachers[R/OL].2024.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91104[3]UNESCO.AIintheUnitedArabEmirates’computing,creativedesignandinnovationK-12curriculum:acasestudy[R/OL].2024.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88652.[4]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Howtobuildyourownrobotfriend:MakingAIeducationmoreaccessible[EB/OL].(2024-02-22)[2024-11-28].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35371[5]DeborahBach.AI‘forall’:Howaccesstonewmodelsisadvancingacademicresearch,fromastronomytoeducation[EB/OL].MicrosoftNews.(2024-03-12)[2024-11-28].https://news.microsoft.com/source/features/ai/ai-for-all-how-access-to-new-models-is-advancing-academic-research-from-astronomy-to-education/.[6]MateneToure.AdobeupdatesfreeAIeducationtoolforK-12classrooms[EB/OL].ZDNET.(2024-08-05)[2024-11-28].https://www.zdnet.com/article/adobe-launches-free-ai-education-tool-for-k-12-classrooms.

全球大型飞机发动机制造市场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2025-6-30

当前大型飞机的发动机制造市场高度集中,被通用电气、普惠、劳斯莱斯等几个头部公司牢牢把控。在全球大飞机需求增长的大背景下,发动机需求预期也将呈现增长之势。然而,对于下一代飞机发动机研制,各厂商呈现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选择。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市场高度集中当前大型民航飞机所用发动机的主流是涡扇发动机(TurbofanEngine)。全球对于涡扇发动机的市场需求一直保持平稳。2024年全球飞机涡扇发动机市场价值达到近31.4亿美元,自2019年以来以0.58%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这一历史时期的增长源于全球飞机订单的增加、国防预算的增长、航空旅行的增加和航空基础设施的扩张。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029年的44.4亿美元;到2034年达到61.4亿美元。全球涡扇发动机制造市场高度集中。根据ResearchandMarkets于2025年4月发布的报告,2023年,全球飞机涡扇发动机市场上前十大制造商占据了整个市场的99.26%。其中,通用电气公司(GE)占比最大,占有54.79%的市场份额;其次是雷神技术公司(普惠公司),占比26.04%;劳斯莱斯控股公司占18.31%;威廉姆斯国际公司占0.03%;霍尼韦尔国际公司占0.019%;IHI公司占有0.018%;赛峰集团占0.01485%;MTU航空发动机公司占0.01477%;三菱重工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占0.013%;中国商飞占0.012%。从发动机类型来看,飞机涡扇发动机市场可以细分为PW4000、GEnx、Trent1000、F414CFMLEAP和其他发动机。其中,CFMLEAP是飞机涡扇发动机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2024年占市场总额的57.31%,即18亿美元。预计CFMLEAP市场将成为按发动机类型划分的飞机涡扇发动机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到2024-2029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9.23%。北美是飞机涡扇发动机市场最大的地区,2024年占总市场的46.70%或14.6亿美元。其次是亚太地区、西欧。展望未来,飞机涡扇发动机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将是亚太地区和中东,这两个地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分别达到8.47%和8.25%。紧随其后的是非洲和西欧,预计这两个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7.93%和7.07%。二、下一代发动机技术路线现分歧两大飞机整装制造公司空客和波音希望其下一代窄体飞机的燃油效率比现有机型高出25%,这给当下的发动机制造商们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是全力投入研发一款全新的动力装置,还是投资更新和改进传统的涡扇发动机架构,各厂商选择了不同的路径。CFM公司:全力开发高效新型开放式风扇发动机。由通用电气航空(GEAerospace)与赛峰飞机发动机(SafranAircraftEngines)合资成立的CFM公司正通过其于2021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动机革命性创新(RISE)计划,积极研发开放式风扇、紧凑型核心和混合动力系统,目标将商用飞机发动机排放量减少至少20%。总部位于俄亥俄州的通用电气公司(GE)已投入大量资源,支持CFM的RISE项目,空客也将协助CFM进行RISE开放式风扇验证机的飞行测试工作。一些波音公司的高管也对开放式风扇结构表示了兴趣,波音公司正在帮助通用电气公司飞行测试混合动力电动演示机。普惠与罗罗:致力于发动机耐用性和效能改良。与CFM相反,普惠公司认为,由于当前一代涡扇发动机的耐久性问题仍在困扰着飞机制造商和运营商,他们将不会支持尚未在航空运营中得到证实的技术和设计,其正致力于其传统涡轮风扇发动机GTF的耐用性提升。2025年,普惠公司发起一项计划,为其GTF发动机配比改进的热段部件,使其较以往产品更耐用。2025年2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已对普惠公司的首个PW1100G升级款发动机GTFAdvantage进行了认证,率先使其拥有了新一代发动机。该发动机有望于2025年提供给空客,并于2026年在新的A320neo系列喷气式飞机上投入使用。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同样选择了改良型技术路线,其对原有遄达XWB-84发动机进行了改进,研制了新型节油“EP”变体。配备该动力装置的空客A350-900宽体客机已于2025年4月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认证,并于6月初交付达美航空,该改良发动机单位燃油消耗率比原先降低了1%,且并未采用任何“新型技术”。接下来,罗罗公司将推进针对遄达1000发动机的耐久性改进方案,将于2025年展开测试工作,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参考文献】[1]GlobalNewsWire.AircraftTurbofanEngineMarketReport2025:Top3CompetitorsAccountedforOver99%Sharein2023-OpportunityandStrategyAnalysisto2034[R].2025年4月[2]Flightglobal.GEAerospaceandPratttakedivergentpathstowarddevelopingenginesfornextnarrowbodyjets[EB/OL].https://www.flightglobal.com/engines/ge-aerospace-and-pratt-take-divergent-paths-toward-developing-engines-for-next-narrowbody-jets/163232.article,2025-06-11[3]Flightglobal官网.www.flightglobal.com

新加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状况分析及政策经验(下)2023-12-21

在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推动下,新加坡经济经历了深刻而内在的转型。新加坡政府通过设立资讯通信媒体发展管理局,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计划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研发资金和人才发展服务;打造一个涵盖数据治理和数字基础设施的数字生态系统,引领新加坡的数字化转型。新加坡数字计划(SG:Digital)引领新加坡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化转型,确定发展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沉浸式媒体和物联网四项前沿技术。根据该计划,设立了新加坡政府数字办公室(SGDigitalOffice)推动政府的各项举措,加快数字化进程。新加坡还通过《数字经济行动框架》(DigitalEconomyFrameworkforAction)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发展。从中小企业综合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数字领袖计划(TheDigitalLeadersProgramme)、数字连接蓝图(TheDigitalConnectivityBlueprint)、数字化加速指数(DAI)以及首席技术官咨询服务(CTO-as-a-Service)等一系列子计划支持中小型企业每个阶段的数字化转型,帮助其突破技术界限探索新的增长领域。从不同行业领域发展角度,2017年以来,新加坡政府推出了23个产业转型地图(ITMs),制定了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计划,促进不同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提高数字技术竞争力。新加坡全方位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了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新加坡政府在中小企业GoDigital计划框架下实施了各种支持中小企业的举措,其中包括财务援助计划、技术采用计划、商业咨询服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人才培训和发展计划,帮助中小企业采用数字解决方案并增强其数字能力。一是利用产业计划赋能数字化转型。为了引导中小企业走上数字化转型道路,IMDA自2017年以来推出了20项产业数字计划(IDP),到2022年,已经有超过90,000家中小企业从这些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计划中获益。近年来,新加坡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成果是具有变革性的,新加坡85%的中小企业都认为数字化显著节省了时间、简化了流程并提高了整体效率;75%的中小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的自动化和优化,成功减少了对体力劳动的依赖。在IMDA的数字化增长计划“GrowDigital”的支持下,超过2700家中小企业将业务范围拓展到新加坡以外的地区,覆盖10多个国家,数字化转型为中小企业在全球增长和市场渗透方面开辟新途径提供了变革潜力。二是通过数字咨询为中小企业转型提供动力。IMDA工作的一个关键支柱是首席技术官即服务计划(CTOaaS)。超过23,000名企业用户通过首席技术官服务计划找到适合其特定需求的数字资源;超过900家公司聘请了数字顾问为其业务制定全面的数字路线图;90%的企业对数字咨询服务表示满意,并肯定了这一举措的价值。此外,还有一系列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计划也得到了积极的反响。约38,000家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初始计划“StartDigital”采用易于部署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来构建基础数字能力;约63,000家中小企业在“生产力解决方案补助金”(PSG)框架下采用数字解决方案并进行数字化转型;700家中小企业采用先进数字解决方案(AdvancedDigitalSolutions),深化数字能力并建立业务弹性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增长。三是为本地初创科技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赋能。通过新加坡认证计划(Accreditation)以及SPARK计划,为科技企业商业化落地提供平台和资源,加速了180多家新加坡初创科技公司的发展。2022年11月,新加坡政府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签署合作意向备忘录,建立首个东南亚联合创新中心,支持新加坡的科技公司利用亚马逊网络服务的最新技术、资源、网络,为初创科技企业、中小企业和政府提供一个强大的数字创新平台。四是增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是深化数字连接建设。2023年6月,作为数字基础设施规划领域的开创性里程碑,新加坡政府发布了《新加坡数字连接蓝图》(DigitalConnectivityBlueprint)。数字连接蓝图涵盖硬基础设施、物理—数字基础设施和软基础设施三个层面。其中新加坡数字公用事业(DU)堆栈是软基础设施层面的重要构成。通过数字身份、电子支付、电子发票和文件认证等变革性平台和应用,赋予企业创新、简化和安全交易的能力,为创新数字交易解决方案提供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打造可信数字空间。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安全简化的数字交易,为企业提供可信赖的新兴数字产品和服务,IMDA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治理测试框架和软件工具包——AIverify,根据国际公认原则通过标准化测试验证人工智能系统的性能。同时成立了人工智能验证基金会,与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形成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框架。五是开启技术人才加速计划。为了促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和科技人才培养,IMDA发起“TechSkills加速计划”(TeSA),以行业为导向帮助理工学院和技术教育学院的毕业生掌握必要技能,填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需求缺口。另外一项“技术沉浸与就业计划”(TIPP)将非信息通信技术专业人员转换为有准备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专业人员,适用于希望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的个人以及希望与IMDA合作提供相关培训和辅导计划的公司,新加坡政府将提供培训课程费用补贴。这项计划可以为数字化转型企业提供大量技术人才,例如网络开发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用户体验设计师和数据分析师等。参考文献:[1]Singapore’sdigitaleconomycontributedS$106billion,or17%ofGDP,in2022[EB/OL].(2023-10-06)[2023-12-21].https://www.imda.gov.sg/resources/press-releases-factsheets-and-speeches/press-releases/2023/singapore-digital-economy-report.[2]SingaporeDigitalEconomyReport[EB/R].(2023-10-06)[2023-12-21].https://www.imda.gov.sg/about-imda/research-and-statistics/singapore-digital-economy-report.[3]IMDAAnnualReportFY2022-2023[EB/R].(2023-10-06)[2023-12-21].https://www.imda.gov.sg/-/media/imda/files/about/resources/corporate-publications/annual-report/imda-annual-report-fy2022-2023.pdf.

人工智能辅助内分泌学和糖尿病的最新进展2025-1-9

人工智能已逐渐应用于医学的许多领域,将知识和数据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从根本上讲,人工智能涉及计算方法,其中算法/机器模拟人类大脑认知功能的过程。除了通过人类与其他程序之间的接口应用已有知识外,这些算法还可以学习。人工智能的这一子类称为机器学习(ML),其中算法通过经验自动学习,而无需为这些任务进行明确编程。学习过程包括根据输入数据调整内部参数或模型结构,从而使系统能够通过迭代提高其性能。通过这种方式,机器可以智能地与其环境交互并不断发展以做出更准确的决策。与其他医学领域不同,内分泌学并不与单一的器官结构相关,而是与复杂的激素和代谢物生物系统相关联。激素嵌入在局部和远端作用的错综复杂网络之中,包括各种受体、信号通路和复杂的反馈机制。因此,存在大量具有多种生理和疾病相关相互作用的细胞和激素模型。这些多层次、相互关联的系统显然超出了人类大脑的理解和推理能力。激素调节中时钟基因依赖的生物节律机制以及内分泌模块中扭曲的自主激素产生机制仍然知之甚少。预计这种显著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将非常适合用人工智能算法来解决。一、已建立人工智能在内分泌学领域的先进应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5-2016年批准基于人工智能(AI)的医疗设备用于临床。截至2023年7月,FDA批准的基于AI的医疗设备数量已超过500种。在欧洲,医疗设备需通过分散机构进行审批,但数量与之相当。这些获批的医疗设备大多在放射学、肿瘤学、眼科学及一般决策等领域广泛应用。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影响着全球近10%的人口,预计未来20年内这一数字将呈指数级增长。及早发现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预防其他并发症,并阻止这种疾病造成的损害。在这方面,机器学习已显示出其在预测患者是否会患上2型糖尿病以及潜在并发症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同样,可以用机器学习来评估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和干预的必要性,但需要进一步验证才能广泛使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鉴于糖尿病大流行的加剧,早期发现可治疗的DR至关重要,以避免全球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的发病率和疾病负担,包括失明。诊断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视网膜疾病的筛查。机器学习(ML)系统可有效准确地从数码照片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检测DR。迄今为止,已有多家公司提供新的人工智能驱动系统。因此,目前正在测试高准确度和效率的人工智能技术,以诊断和筛查早期疾病阶DR。最近,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甚至能够在DR远程医疗筛查程序中识别无法分级的图像。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在原发病期间拍摄的图像可以准确评估非散瞳视网膜图像的可分级性。这可能会彻底改变DR筛查程序急需的效率。EyeArt和IDx-DR等人工智能技术已获批准,广泛用于筛查DR患者。远程医疗和数字监控可以做出重大贡献的另一个经典领域是血糖监测。尽管胰岛素泵和持续血糖监测设备的使用更加广泛,但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都未能实现充分的血糖控制。最近的临床试验表明,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优化胰岛素剂量对患有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是有效的。FDA批准的用于管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设备是DreaMedAdvisorPro(DreaMed),它与MiniMed™780G系统(Medtronic)一起使用时,可根据需求自动输送胰岛素。另一种工具Guardian™Connect(Medtronic)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持续血糖监测,在移动设备上提供实时血糖水平监测和警报。全自动胰岛素输送系统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血糖管理工具的结合有望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同时增强和简化患者的血糖控制。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正在内分泌学的其他领域得到应用。二、正在开发的人工智能:从彻底改变内分泌病理学到智能诊断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已经在内分泌疾病管理的各个方面证明了其有效性,目前许多应用程序正在开发中,并在等待批准时显示出良好的结果。例如,AI在常见肿瘤的准确诊断方面已取得成功,甚至可以区分同一器官内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同样,AI现已在甲状腺结节、淋巴结和细胞病理标本的评估方面接受测试和改进。其中一种方法是基ML的多特征整合模型,可以预测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中央淋巴结转移。该CNN预测模型可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有人提议利用人工智能根据组织微小RNA(miRNA)表达来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此外,癌症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可用于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肾上腺皮质癌的有效性。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支持临床团队进行术前和术后决策。然而,人工智能在内分泌病理学中的实际和常规应用需要进一步验证,以证明其可靠性、有效性和现实世界的实用性。大多数内分泌疾病都有遗传背景。机器学习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的发展并评估受影响患者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在内分泌疾病具有遗传基础的情况下,机器学习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加快治疗。研究表明,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使用基因组数据预测2型糖尿病病例,其准确率高于人类评估,并且当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相结合时,准确率会进一步提高。这同样适用于人工智能在内分泌成像和激素分析中的应用。这些领域的人工智能尚处于早期阶段,才刚刚开始发掘其潜力。尽管这些领域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但人工智能在提供可行有效的早期检测、表征、管理和患者随访策略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三、具有变革型潜力的未来应用:从早期生命形成到面部识别,从新型生物标志物增强到精准医疗推进内分泌学领域的研究和加强医疗护理对于更好地了解、诊断和治疗内分泌疾病至关重要。然而,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也伴随着挑战。人工智能系统依赖于与其任务相关的大量高质量数据,因此数据可访问性和隐私问题至关重要。美国和欧洲缺乏针对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设备的特定监管途径,这给其审批和监督带来了进一步的不确定性。此外,医疗保健领域的人工智能系统通常充当临床决策支持工具,这意味着它们的有效性取决于用户的专业知识和实施环境。机器学习最受欢迎和最受期待的应用之一是生殖内分泌学,它有望改善辅助生殖的结果。人工智能有可能通过卵母细胞形态评估、计算机化精液分析、使用超声跟踪卵泡发生、确定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根据生物和化学特征优化受孕来提高生育能力。机器学习的风险识别和一级/二级预防能力对于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尤其重要,因为这些疾病通常诊断较晚或长期未确诊。人工智能算法在预测骨质疏松症发生、使用心电图(ECG)监测筛查荷尔蒙失衡以及为内分泌学实践提供有力见解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骨质疏松症管理的主要挑战之一与诊断和治疗差异有关。虽然诊断是基于双重X射线吸收仪检测到的骨矿物质密度,但大部分早期骨折发生在非整骨骨矿物质密度值时。据报道,最近开发的算法在预测和评估有关骨折检测的骨质量以及基于影像和临床数据估计骨折风险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医生相当,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越了临床医生。这些算法还显示出制定有效治疗计划的潜力。然而,即使拥有最好的人工智能技术,参考值不足仍然是得出临床有用结论的主要挑战。研究人员之前曾报告称,即使是表现出强烈表型(如肢端肥大症,一种肿瘤相关症状)的内分泌患者,诊断也为时已晚(平均在出现特征性症状后8年)。使用人工智能从面部图像中实时检测肢端肥大症可以为这一困境提供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在ImageNet数据集上训练的三种架构(即ResNet50、DenseNet121和InceptionV3)被用于创建一个CNN模型,该模型可以学会区分某些图像是“健康”还是“肢端肥大症”。在创建集成模型之后,该系统通过样本高性能地检测出肢端肥大症。除了早期检测外,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也得到了发展,通过使用移动应用程序来改善糖尿病足溃疡的远程监控。糖尿病足溃疡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足部诊所严重短缺,如果有的话,也只有在专门的中心才有。数字远程监控可能有助于减少患者被送往诊所的需要,因为它能及时指导必要的治疗决策。参考资料:OikonomakosIT,AnjanaRM,MohanV,SteenblockC,BornsteinSR.Recentadvance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assistedendocrinologyanddiabetes.ExplorEndocrMetabDis,2024,1:16–26

“马拉松经济”:2025全球顶级赛事与品牌价值2025-7-1

2025年4月,BrandFinance机构发布《2025年全球马拉松品牌价值50强》报告,对50场马拉松赛事的品牌知名度、卓越功能、情感吸引力和商业成果进行了评分。全球TOP50马拉松赛事在2024年共创造52亿美元的经济影响,其中雅培世界马拉松大满贯(AbbottWorldMarathonMajors,AWMM)贡献27亿美元,并为慈善事业筹集了2.76亿美元。在全球城市品牌竞争与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众多国际知名马拉松赛事已突破传统体育赛事的范畴,逐渐演变为展示城市综合实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一、全球头部赛事经济数据1)伦敦马拉松伦敦马拉松荣登全球最具价值马拉松品牌榜首,其品牌强度指数(BSI)以90.1分(满分100)的优异成绩位居榜首。这项赛事凭借悠久地历史、卓越的声誉和伦敦标志性的城市背景,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深受跑者、赞助商及观众的青睐。作为AWMM核心赛事之一,伦敦马拉松与纽约、波士顿、东京、柏林、悉尼和芝加哥马拉松共同组成了全球顶级马拉松矩阵。BrandFinance研究采用独创的市场调研方法,综合全球普通公众和跑者的感知数据,通过平衡指标记分卡进行评估。该赛事在多个维度表现突出:①竞技水平:与纽约马拉松并列精英选手参与度榜首;②社会包容性:开创性地实现轮椅选手与健全运动员同等奖金,树立行业新标杆;③赛事运营:以严密的组织、专业的团队和卓越的观赛体验著称;④公众参与:本地收视率和现场观赛人数持续领先;⑤慈善事业:2024年TCS伦敦马拉松创下单日6700万英镑、总计7350万英镑的慈善筹款纪录。2)纽约马拉松纽约马拉松以89.7分的BSI高居全球第二,展现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该赛事在以下方面表现尤为突出:①国际认知度: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最高知名度;②区位优势:凭借纽约这座世界之都的地理位置获得最高评价;③赛事传统:与波士顿马拉松并列历史声誉榜首;④观赛体验:提供世界一流的赛事观赏环境;⑤国际影响力:受美国境内马拉松赛事密集(如波士顿、芝加哥等)的影响,本土知名度和熟悉度略逊于伦敦和巴黎马拉松,但在媒体曝光度(电视/网络/新闻)和社交讨论度方面表现优异,被公认为跑者“必参加”的标志性赛事。这种“国际强于本土”的特征,恰恰反映了纽约作为全球城市的核心地位,以及其马拉松赛事对世界各地跑者的强大吸引力。赛事悠久的传统和卓越的品质,使其成为全球马拉松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3)巴黎马拉松巴黎马拉松以86.6分的BSI位列全球第三,成为前六强中唯一未被列为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的赛事。这座标志性城市或将受益于奥运会后人们的热情,有望为赛事带来额外的关注度提升。赛事优势显著体现在:①运营能力:国内外受访者一致认可其专业的人员配置和高效的组织水平;②赛事氛围:独特的法式风情使其在国际氛围评比中拔得头筹;③本土影响力:在法国本土具有极高的品牌认知度和参与度。尽管在全球知名度上略逊于纽约马拉松,巴黎马拉松仍凭借其卓越的赛事管理和活力四射的体验,持续吸引着国际跑者。未来,通过提升无障碍设施、加强包容性举措,以及引入更多技术创新,这一充满潜力的赛事品牌有望实现进一步突破。奥运效应的持续释放,或将为其国际影响力的拓展提供新的契机。二、赋能赞助品牌价值跃升1)TCS(塔塔咨询)全球领先的IT服务商塔塔咨询(TCS)通过创新性的马拉松赞助策略,正在重新定义体育赞助的商业价值与社会意义。根据BrandFinance报告,TCS赞助的马拉松赛事在2024年为举办城市创造了22.5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占全球50大马拉松总经济影响的43%,同时筹集2.79亿美元善款,展现出赛事在竞技之外的多元价值。这一战略不仅使TCS品牌价值在15年间实现十倍增长,达到213亿美元,更通过与七项AWMM赛事中的五项(如TCS纽约马拉松、TCS伦敦马拉松和TCS悉尼马拉松)合作,将技术专长转化为提升赛事体验的创新解决方案。TCS将马拉松赞助深化为融合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参与的综合价值平台。该公司开发的职业跑者数字孪生心脏技术和ReScore应用程序,不仅提升了赛事运营水平,更推动着整个马拉松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作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标杆赞助商,TCS帮助53个体育组织获得责任体育认证,其赞助策略完美诠释了如何通过体育赋能城市发展、促进社会福祉,同时实现品牌价值的跃升。这种“科技+体育+社会责任”的创新模式,正在为全球马拉松赛事树立新的行业标准。2)雅培(Abbott)雅培是AWMM的冠名赞助商,该赛事由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七场马拉松赛事组成,包括:东京马拉松、美国银行主办的波士顿马拉松、TCS伦敦马拉松、TCS悉尼马拉松、宝马柏林马拉松、美国银行芝加哥马拉松和TCS纽约市马拉松。截至2024年,AWMM的集体品牌价值为9.37亿美元,5年收入增长率为6%。作为一家全球医疗保健公司,雅培还特别成立了TeamAbbott健康跑者社群,致力于支持那些与健康问题抗争却永不言弃的励志跑者。这个独特的社群不仅为成员提供参加全球七大顶级马拉松赛事的机会,更配备专业的运动营养师、心理教练和训练专家团队,从补水策略到赛道心理建设给予全方位指导。资料来源:[1]上海东方体育评估咨询中心.全球马拉松产业动态报告:经济引擎、品牌战略与未来赛道[R].2025.[2]BrandFinance.Marathons502025Report[R].2025.[3]TCS.TCSSponsoredMarathonsGenerate$2.25BillionforLocalEconomiesandSpark$279MillioninDonationstoCharity;BooststheTCSBrandGlobally[EB/OL].(2025-04-24)[2025-07-01].https://www.tcs.com/who-we-are/newsroom/press-release/tcs-sponsored-marathons-generate-2-25-billion-local-economies-spark-279-million-donations-charity-boosts-tcs-brand-globally.[4]Abbott.TeamAbbottisputtingthepowerofhealthondisplayattheWorldMarathonMajors[EB/OL].(2025-04-18)[2025-07-01].https://www.abbott.com/corpnewsroom/nutrition-health-and-wellness/our-new-marathon-running-community.html.

国内外三氯化钛合成工艺介绍2025-5-28

三氯化钛(TiCl3)是一种昂贵且稀有的试剂,在制备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合成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以及从废水中去除溶解有机物和铬化合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三氯化钛的生产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纯度和制备工艺。常用的制备方法如氢气还原法、金属镁还原法等需要在高温或高压条件下进行,存在成本高、危险性大等缺陷。因此,需要研究开发一种反应过程条件温和且产品纯度高的三氯化钛合成方法。本文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三氯化钛合成工艺。日本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和住友电工印刷电路株式会社共同公开了一种三氯化钛溶液的制造方法和一种三氯化钛溶液的制造装置。所述制造方法包括:通过使用离子交换电解还原法,从而在电解液中还原四氯化钛。该方法中,使用含硫酸根离子的水溶液作为阳极侧的电解液。所述装置是一种通过在水溶液中电解还原四氯化钛来制造三氯化钛溶液的装置。所述制造装置包括:阳极室,其存储阳极电解液;阴极室,其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与阳极室隔开并且存储四氯化钛溶液;阳极,其浸渍在阳极室中的阳极电解液中;以及阴极,其浸渍在阴极室中的四氯化钛溶液中。该装置中,阳极电解液含有硫酸根离子。俄罗斯专利RU2707362C1涉及三氯化钛的生产,该三氯化钛用作阳极活性涂层的成分、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以及水净化工艺。生产三氯化钛的方法包括在加热条件下用金属还原四氯化钛。所用的初始溶液是15-55wt.%的四氯化钛水溶液。金属的含量为化学计量的10%至100%。还原过程在30-110℃下进行。使用的金属是铝、铁或来自城市固体废弃物热回收工艺的金属废料混合物。这确保了能源成本的降低、技术方案的简化以及环境和工业安全性的提高。江苏展钛科技有限公司公开了一种用于铝粉还原四氯化钛制取三氯化钛的方法及反应器,所述方法是一种连续制取方法,即连续向反应器供应铝粉三氯化铝混合物和含钒四氯化钛混合物,两者在反应器内反应,生成的产物从反应器内排出至反应产物储罐,所述反应器采用管式反应器构型,具有封闭的管体,并且自前端向尾端分为加热段、反应段及冷却段,管体内设置推送螺旋,推动物料由前端向尾端移动依次经过加热段、反应段及冷却段,最后进入反应产物储罐,在加热段出口处物料的温度保持在第一温度范围,在反应段管体内物料的温度保持在第二温度范围。该发明具有四氯化钛反应完全、产品易从反应器排出的优点,是一种连续化制取三氯化钛的高效方法。北京理工大学提供了一种低温离子液体中制备三氯化钛粉体的装置及方法,所述加热搅拌装置上设置有密封反应器,所述密封反应器上设置有Ti金属和TiCl4滴加装置,所述密封反应器内设置有离子液体,所述离子液体的底部中央设置有与所述加热搅拌装置配合的搅拌子,所述离子液体的上部设置有保护气体。该方法包括离子液体的配制、离子液体中滴加四氯化钛并搅拌使之与钛金属反应制备三氯化钛、采用真空抽滤去除离子液体并获得三氯化钛粉体、在二氧化碳或惰性气体保护下真空干燥以获得纯净的三氯化钛粉体、收集并封装三氯化钛粉体。该发明为高纯度三氯化钛粉末的低温、低成本、绿色清洁制备提供重要方法。郑州大学提出了一种制备三氯化钛粉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四氯化钛与金属钛在低沸点金属氯化物熔盐介质中反应,得到具有二氯化钛饱和浓度的低价钛盐;将步骤(1)得到的低价钛盐与氯化氢气体反应,得到三氯化钛粉体;在步骤(1)之前,还包括低沸点金属氯化物熔盐的净化处理步骤;在步骤(2)之前,还包括对步骤(1)得到的低价钛盐进行脱水的步骤。利用该发明公开的方法制备的三氯化钛粉体,纯度高、分散性好。参考文献1.SumitomoElectricIndustries,SumitomoElectricPrintedCircuitInc.Methodanddeviceforproducingasolutionoftitaniumtrichloridesolutionoftitaniumtrichloride.JP6687637B2(申请日:2016.10.04;授权公告日:2020.04.22)2.FederalnoeGosudarstvennoeByudzhetnoeObrazovatelnoeUchrezhdenieVysshegoObrazovaniyaRossijskij.Methodofproducingtitaniumtrichloride.RU2707362C1(申请日:2019.04.05;公开日:2019.11.26)3.江苏展钛科技有限公司.一种用于铝粉还原四氯化钛制取三氯化钛的方法及反应器.CN106745217B(申请日:2017.03.14;授权公告日:2018.02.06)4.北京理工大学.一种低温离子液体中制备三氯化钛粉体的装置及方法.CN110817947B(申请日:2019.11.15;授权公告日:2020.11.20)5.郑州大学.一种制备三氯化钛粉体的方法和装置.CN107758731A(申请日:2017.11.24;公开日:2018.03.06)

科学家探索电催化新路径,设计生产可持续燃料的新方法2024-12-23

科学家们正在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转化为高价值液体燃料甲醇,这一突破性研究发表在7月份的《自然催化》期刊上。这项国际合作由俄亥俄州立大学、耶鲁大学、希伯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通过创新的电催化技术和分子可视化手段,为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电催化技术的核心突破研究团队通过在碳纳米管表面涂抹酞菁钴(CoPc)分子,并施加电流,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高效转化。碳纳米管作为独特的导电材料,能够为催化剂提供理想的反应环境。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CoPc分子获取电子,并利用这些电子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利用新型振动光谱技术,研究团队首次直接观察到分子在不同反应环境中的行为。这项技术揭示了为何某些反应条件下更容易生成甲醇,而非其他副产物如一氧化碳。通过调整催化剂在碳纳米管表面的分布方式,团队成功将甲醇生成效率提高了八倍。甲醇:未来能源的潜力选项甲醇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被认为是未来可持续能源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替代燃料,甲醇不仅可用于飞机、汽车和船舶,还可通过可再生电力驱动的生产工艺用于供热和发电。研究团队认为,甲醇的应用前景远不限于燃料领域。其生产过程还可以推动新型化学反应的发现,为能源和化工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论文共同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罗伯特·贝克表示:“通过理解分子级的化学反应,我们能够更高效地生产甲醇,同时为催化科学提供新的洞见。”技术创新推动精准催化该研究的另一大亮点是利用振动光谱技术和计算建模,精准捕捉分子行为的变化。研究人员发现,二氧化碳分子在某些反应条件下与“超级带电粒子”阳离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显著提升甲醇的转化效率。这一发现为未来优化电催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朱全松表示:“振动光谱技术让我们能够分辨同一种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振动特性,并关联到甲醇的生成路径。这一技术为理解催化反应的本质提供了全新视角。”国际合作与未来展望这项研究的成功得益于国际科研团队的紧密合作,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以色列双边科学基金会的资助。团队成员来自耶鲁大学、希伯来大学、宾汉姆顿大学等机构,为项目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提供了多学科支持。未来,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探索阳离子的功能,以及其他可能优化甲醇生产的催化路径。贝克教授表示:“我们已经开始合作进行后续研究,期待看到更多令人振奋的进展。”通过将温室气体转化为高价值燃料,科学家们不仅为缓解气候变化提供了新工具,也为能源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这项研究标志着电催化技术应用的重大进展,或将在未来彻底改变化工和能源产业的格局。参考文献:[1]OhioStateUniversity.Chemistsdesignnovelmethodforgeneratingsustainablefuel[EB/OL](2024-07-19).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4/07/240719123857.htm.

国际研究团队创造持续聚变实验新记录2025-6-30

6月3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IPP)宣布,其运行的全球最大仿星器实验装置Wendelstein7-X(W7-X)在最新实验中实现等离子体连续稳定运行43秒,创造了该时间尺度下的聚变“三乘积”(密度×温度×时间)新纪录,此次实验的三乘积值显著超越托卡马克装置在类似时间尺度上的表现,成为稳态核聚变研究的重要里程碑。此外,实验还实现了1.8GJ的能量周转率与3%的等离子体比压(β),均为W7-X运行以来的最佳记录。其中,能量周转量反映了加热功率与持续时间的乘积,3%的比压更是衡量聚变堆效能的重要前瞻性参数。一、仿星器原理与W7-X定位仿星器(Stellarator)最早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LymanSpitzer于1951年提出,其磁约束结构完全由外部的线圈电流产生,避免了托卡马克对等离子体电流的依赖,从而具备更高的运行稳定性,尤其适用于稳态聚变运行。然而,由于设计与工程制造难度较大,仿星器长期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3D打印、高温超导、AI等关键技术突破,仿星器发展再度加速,屡获重大突破。W7-X由欧盟EUROfusion计划资助,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磁场配置最精确的仿星器实验平台,旨在验证仿星器是否具备稳定长时运行并实现能量正平衡的能力。二、实验成果与关键突破在2025年春季结束的“OP2.3”运行周期中,W7-X团队成功实现等离子体持续运行43秒,创造了长脉冲条件下的三乘积世界纪录。在此前类似尺度下的实验中,托卡马克装置虽在短时性能参数上仍具优势(如JET与JT-60U曾创下峰值三乘积记录),但在稳态维持能力方面已被W7-X超越。同时,W7-X刷新了1.8GJ的能量周转纪录(此前纪录为2023年2月的1.3GJ),其表现略高于中国托卡马克装置EAST在1000秒放电实验中的周转数据。另一个重要突破是在实验中成功实现等离子体比压β达3%,这得益于在部分实验中主动将磁场强度降低至约原设定的70%,从而降低磁压、提升等离子体压强。该比压水平已接近未来商用聚变堆所需的4-5%目标。三、国际协作支撑下的系统性进展W7-X突破性成果背后是美欧多机构的长期协作。其中,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研发的新型弹丸注入器在实验中发挥核心作用:其在43秒内精准注入约90枚毫米级冷冻氢弹丸,作为维持等离子体运行的持续燃料源,并通过可变脉冲速率机制与微波加热系统(ECRH)实现同步控制,ECRH由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与斯图加特大学联合开发,是将等离子体加热至聚变温度的关键装备。实验关键参数的测量则由多个国际团队共同完成。离子温度由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提供的X射线光谱仪获取,电子密度通过IPP自主研制的干涉仪系统实时监测,能量约束时间由IPP的综合诊断工具精准计算,确保三乘积评估的可靠性。W7-X加热与优化部门负责人Wolf教授指出,这些纪录不仅代表着数值上的突破,更是仿星器迈向核聚变发电实际应用的关键跨越。参考资料:FrankFleschner.Wendelstein7-Xsetsnewperformancerecordsinfusionresearch.20250603.https://www.ipp.mpg.de/5532945/w7x?c=14226

重庆因何荣登中国消费第一城2025-6-17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称,2025年前四个月,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385.43亿元,领先于上海的5355.46亿元,北京的4487.18亿元,以及广州的3760.86亿元和深圳的3161.73亿元。社零总额既是城市消费能力的体现,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依据。登顶“消费第一城”,可视为重庆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也是重庆首次超越上海,成为中国消费十强的榜首城市,此前位居中国消费城市排行首位的一直是上海。从增速上来看,2025年前四个月,重庆社零总额同比增长4.4%,增速高于广州的4%和深圳的3.7%,而上海同比下降0.3%,北京下滑3.7%。回看过去五年,重庆的消费市场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2020年,重庆社消零总额达11787.2亿元,与上海、北京共同迈过万亿元大关,成为当年三个社零总额超万亿的城市之一。更是凭借1.3%的增速,在十大消费城市中位居首位。2024年,重庆的消费实力再次提升,社零总额攀升至15677.37亿元,在全国七大消费“万亿之城”中排名第二,比北京高出了2116.81亿元。2025年以来,重庆更是首次超越上海,登顶“消费第一城”。综合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重庆大学的专家解读,以及凤凰网的记者调查,重庆实现这一跨越式突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重庆作为常住人口超3000万的特大直辖市,中低收入群体基数大、区县消费市场潜力足,政策红利更容易转化为消费动能,例如家电补贴等政策对中低收入家庭吸引力很大,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今年已拉动重庆的消费超过60亿元。2.重庆推动县域经济、网红经济,打造旅欧IP相比一线城市更加积极。重庆作为网红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全国游客“打卡”,促进了消费收入的增长,重庆凭借独特的城市景观和文旅IP长期位居“网红打卡地”前列。今年五一假期前夕,重庆荣昌又因为卤鹅火爆全网,吸引全国游客打卡。3.重庆的人口结构中,外来人口占比较低,重庆本地人构成重庆消费的主力。北上广深外来人口都相对较多,这些人在城市里打工,但不完全在城市里消费。截至2023年底,深圳外来人口占比超65%,广州44%。4.重庆房价在四大直辖市中最低,约为深圳的1/8、上海的1/6。高房价加压了居民购买力,重庆房价较低,因此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可以达到上海的一半左右。5.用独特地域特色,打造消费新场景。为打造消费新场景,重庆对城市特色资源进行“地毯式”挖掘,利用“8D魔幻城市”的独特地域特色,打造出“江崖街洞天”(江岸、步道、后街、洞穴、天台)的多样态消费空间体系。比如龙门浩老街依托长江滨江岸线,打造“青砖黛瓦+现代商业”的融合场景。老街内既有历史文物建筑,也有时尚咖啡馆、艺术画廊和精品民宿。2024年,老街举办“长江文化艺术周”,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拉动消费超10亿元。重庆市商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打造“山城步道+特色街区+滨江经济带”消费场景286处,带动沿线商铺租金增长15%-20%。重庆“向天空要空间、向江岸要价值”,让新场景带动消费突围,重绘城市商业地图。6.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实现从“品牌集聚”到“消费升级”的跃升。2024年初,重庆印发《支持首店经济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10个部门联合、15条政策,真金白银扶持助力首店经济。不久前,重庆市商务委发布《2025年首店首发经济支持政策申报指南》,对符合条件的商业管理运营商、第三方机构及首发首秀主办方等,依标准评审后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奖励。一揽子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吸引了众多品牌首店落户重庆。如法国品牌MaisonMargiela、知名生活方式品牌三丽鸥、甜品品牌九十枼抹茶、达美乐披萨等。市商务委数据显示,近三年来,重庆累计举办各类首发首秀活动120余场,集聚落地品牌首店892个。2025年,在拟开业的商业项目中,重庆光环花园城将引入沉浸式生态场景与区域首进品牌;龙湖龙兴天街:计划引入超100家区域首店;悦来汇定位艺术生态商业公园,打造保税艺术品交易等创新模式。7.推动县域商业崛起,通过消费“下沉”,将“贫瘠地”变为“增长极”。近年来,重庆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向畅通,激活农村消费“蓄水池”。例如通过“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将脐橙、腊肉等农产品直供城市餐桌。搭建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创建村集体经济品牌“甜土渝礼”,将柑橘、土鸡、干辣椒等农特产品推向全国。参考资料:1.重庆首次登顶中国消费第一城二三线城市消费潜力显现.[EB/OL].(2025-6-13)[2025-6-17].https://www.zaobao.com/finance/china/story20250613-6731476.2.首次登顶“消费第一城”背后重庆做对了“三件事”.[EB/OL].(2025-4-10)[2025-6-17].https://cq.ifeng.com/c/8iPkUUO7C92.3.超越上海、登顶全国消费第一城,这个西部城市凭什么?.[EB/OL].(2025-5-29)[2025-6-17].https://www.sohu.com/a/899887633_237556.

英特尔关停汽车芯片业务,开启结构调整2025-6-30

6月下旬,英特尔正式宣布关停旗下汽车架构业务,并启动新一轮大规模裁员。这不仅意味着英特尔主动放弃了已投入多年、曾被寄予厚望的汽车芯片赛道,更折射出全球科技企业在AI浪潮、市场竞争与宏观环境多重夹击下的深度调整与自我重塑。汽车芯片的关停决策汽车业务虽非英特尔的主要收入来源,却曾是其战略布局的一大亮点。早在2015年自动驾驶概念兴起时,英特尔就斥资2.5亿美元投向汽车科技,并于2017年以153亿美元巨资收购自动驾驶明星企业Mobileye,期望借此切入高成长的智能出行赛道。随后,英特尔又于2020年以9亿美元估值收购以色列出行平台Moovit,加码自动驾驶生态布局。过去几年,英特尔汽车芯片部门积极开发“软件定义汽车”相关平台,试图用AI增强型系统芯片(SoC)等创新产品为全球汽车厂商赋能。仅在2025年初,英特尔还在CES展会上高调展示新一代车用芯片,并在上海车展亮相,密集与中国车企洽谈合作,似乎信心满满。然而转折来得极为突然。4月,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Lip-BuTan)在内部发出警告,明确表示因销售下滑与收入预期疲软,公司必须启动大规模裁员。英特尔计划7月正式通过内部备忘录通知员工,将彻底关闭汽车架构部门,并裁撤大部分相关岗位。英特尔官方表态称:“公司将聚焦客户端和数据中心业务,强化核心产品能力,确保客户平稳过渡。”汽车业务虽声称服务超5000万辆汽车,但最终仍被战略性舍弃。结构性调整与裁员潮来袭英特尔的变革不仅限于汽车芯片业务。根据公开披露,英特尔此次重组涉及范围广、力度大。首先,整体裁员规模预计达到15%-20%,覆盖制造、研发、市场等多个核心部门。例如,加州圣克拉拉总部单次就有107名员工被裁,涉及物理设计、逻辑设计、产品开发、云软件架构、工程管理等众多芯片设计与技术骨干岗位,连一位IT副总裁和多位技术战略负责人也未能幸免。此外,英特尔还将大部分市场营销业务外包给埃森哲(Accenture),并大举引入AI赋能营销。制造部门也将裁撤最多20%员工,意在砍掉繁琐管理层级、提升运营效率。陈立武在内部信中直言,过去英特尔以“团队规模”作为管理层绩效考核指标,导致冗员、低效、责任分散。未来将以“小团队高产出”为新标准,“精兵简政”成为主旋律,核心人才将获得更大自主权与责任。这些举措背后的根本目标,是要到2025年节省170亿美元支出,2026年再省160亿美元,借此应对业绩下滑与市场压力。重组背后的深层逻辑与挑战英特尔此轮结构性调整,一方面源于企业经营困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整个行业格局的深刻变化。1.业绩压力与转型困境2025年一季度,英特尔净亏损8.87亿美元,营收同比下滑3%。核心业务PC和数据中心市场份额被AMD、ARM等强敌持续蚕食。尤其是在先进制程与高性能芯片领域,英特尔已被台积电、三星、英伟达等竞品甩在身后。多年来的战略摇摆与技术转型不利,使得公司处于内外交困的被动局面。2.AI浪潮与新一轮产业洗牌当前全球半导体行业已全面步入AI驱动时代,尤其是英伟达凭借GPU和AI算力芯片牢牢占据市场主导。英特尔则在AI芯片、自动驾驶、云计算等高成长赛道上进展缓慢,缺乏“现象级”突破产品。面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客户需求转型,传统PC和数据中心业务亟需“二次创业”,而非主营方向的汽车芯片自然成为“收缩战线”的牺牲品。3.宏观环境与政策变量美国“芯片法案”为英特尔提供了79亿美元联邦补贴,但部分拨款因政策调整被搁置,英特尔仅获22亿美元。国际形势变化、贸易摩擦及地缘不确定性,也加剧了企业经营难度。4.行业普遍性调整实际上,英特尔的阵痛并非孤例。2024年以来,美国科技行业裁员浪潮持续蔓延。据Crunchbase数据,年内美国科技企业裁员人数已超5.8万,Meta、亚马逊、微软、索尼等巨头纷纷收缩业务、优化组织结构,AI冲击与经济下行压力下“降本增效”已成行业共识。影响与展望英特尔本轮变革必将产生多层次影响:公司层面:聚焦核心业务有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减少无效投入,但也带来产品线收缩、创新驱动力削弱的风险。汽车芯片业务虽贡献有限,却是智能出行浪潮下的重要战略方向,短期内断臂或许止损,长期则可能错失新增长极。持续裁员也将影响企业士气与创新氛围。产业链与客户:英特尔汽车芯片业务的退出,将迫使众多车企及供应链合作伙伴加快“去英特尔化”,转向高通、英伟达等竞品,汽车芯片市场格局或生变。英特尔对现有客户承诺“平稳过渡”,但长期配套服务能力不可避免受影响。区域与就业:裁员直接冲击美国加州、德国慕尼黑等地高科技就业,涉及大量资深芯片工程师、研发人才。这一趋势也预示着全球高科技产业从追求规模增长到注重精益创新、结构优化的转型。Mobileye等相关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虽关停自有汽车芯片业务,但对控股子公司Mobileye的直接影响有限。Mobileye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独角兽”,已独立上市且运营相对独立,将继续在全球智能驾驶领域竞争。参考文献:[1]EmmaRoth.Intelisclosingitsautomotivechipmakingbusiness[EB/OL].(2025-06-26).https://www.theverge.com/news/693528/intel-automotive-business-shutdown-layoffs.[2]KirstenKorosec.Intelhitsthebrakesonitsautomotivebusiness,andlayoffshavestarted[EB/OL].(2025-06-25).https://techcrunch.com/2025/06/25/intel-hits-the-brakes-on-its-automotive-business-and-layoffs-have-started/.[3]AntonShilov.IntellaysoffhundredsofengineersinCalifornia,includingchipdesignengineersandarchitects—automotivechipdivisionalsogetstheaxe[EB/OL].(2025-06-25).https://www.tomshardware.com/pc-components/cpus/intel-lays-off-hundreds-of-engineers-in-california-including-chip-design-engineers-automotive-chip-division-also-axed.[4]MikeRogoway.Intelwillshutdownitsautomotivebusiness,layoffmostofthedepartment’semployees[EB/OL].(2025-06-24).https://www.oregonlive.com/silicon-forest/2025/06/intel-will-shut-down-its-automotive-business-lay-off-most-of-the-departments-employees.html.

欧盟撤回标准必要专利SEP法规修正案提案2025-2-12

2025年2月11日,欧盟撤回标准必要专利SEP法规修正案提案。欧盟给出的具体原因是,“没有可预见地达成一致,委员会将评估是否应提出另一项提案,或者是否应采用另一种方式”。修正案提案的夭折对于推动这项改革的群体,包括欧洲传统汽车制造商,以及美国苹果等高科技巨头为主的利益相关方,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挫折。图1.欧盟撤回SEP法规修正案提案2024年2月28日,“欧盟标准必要专利SEP修正案(COM(2023)0232)”提案在欧盟获得了454票赞成、83票反对、78票弃权的高票通过。SEP许可谈判的根本问题是SEP持有人和实施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标准必要专利实施者很难不依赖SEP持有人,从其他第三方消息源获得关于SEP许可的相应信息,比如哪些专利对哪个标准至关重要,需要从哪些SEP持有人获得许可,不同的SEP组合适用何种许可费率,特定SEP组合占相关SEP总数的比例是多少,不同SEP组合应如何加权等。该修正案该法规旨在解决SEP许可中的低效问题,如透明度不足、FRAND条款不明确、许可谈判中的纠纷等,以减少行政和交易成本,激励欧洲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和广泛实施标准化技术,尤其是在物联网领域。修正案提案的主要内容如下:一、设立增加透明度的SEP信息登记制度为了提高透明度,法规草案规定建立电子SEP登记中心和登记数据库,其中应包含以下信息:1、SEP专利的必要信息(包括专利编号、注册国家)、其持有人及持有人在欧盟的法定代表人;2、相关的技术标准(包括标准的相关版本、专利保护范围所涵盖的标准各部分的详细信息)和SEP持有人的FRAND声明;3、已建立的许可实践(例如存在任何公开可用的标准条款和条件,包括许可费、免许可费和折扣政策,以及可用的总许可费率);4、通过专利池获得许可;5、是否进行了必要性审查以及审查的结果;6、任何与SEP有关的法庭诉讼(关于侵权、有效性、不可执行性、标准必要性、滥用支配地位和确定FRAND条款和条件的问题)。登记数据库由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管理。在新标准进入登记簿后,SEP持有人应有6个月的时间内在该数据库登记其SEP。修正案规定,不得就任何未注册的标准的实施提出侵权索赔。此外,还要求专利池在其网站上提供管理专利的信息,包括标准许可协议、许可费、折扣、可能的总许可费率和每次实施的被许可人清单。立法者认为,上述条例的制定能够提高SEP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对透明和快速的SEP许可谈判感兴趣的各相关方。二、确定标准实施的总许可费修正案规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人员(特别是标准必要专利的持有者)除进行技术协调外,还应确定整个标准使用的适当总许可费,并将其报告给欧盟知识产权局的主管中心,以便将其纳入注册登记数据库。如果他们未能确定和分配总许可费,则可以委托专家准备一份非约束性建议。标准必要专利持有者(至少持有相关标准必要专利的20%)或标准必要专利使用者(在欧盟市场的合计份额至少为10%,或者十家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可以提交相应的申请。这些门槛值可能会在立法过程中进一步讨论。三、SEP必要性审查无论是庭外标准必要专利(SEP)许可谈判,还是法庭侵权诉讼,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都是专利所保护的技术是否确实被符合标准的产品所必然实施(即实施专利是否确实是“标准必要专利”)。经验表明,相当比例的实施专利实际上并非标准必要专利。根据新的修正案,无需通过法庭诉讼即可对专利的必要性进行独立审查。由欧盟知识产权局的主管中心委托独立评估人员对登记数据库中登记的专利进行随机检查。此外,标准必要专利持有者可自愿将其标准必要专利提交给主管中心进行必要性审查。尽管审查结果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仍会录入标准必要专利数据库中心,并可在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谈判或法庭诉讼中作为实际必要性存在与否的参考,从而减少争议点、节省精力、时间和成本。四、建立新的公平、合理和无歧视(FRAND)条款确定程序修正案规定,为解答SEP诉讼中的关键问题,即哪些条款和条件应被视为公平、合理和无歧视(FRAND),应向标准必要专利持有者和使用者提供调解程序(FRAND条款和条件确定程序)。具有专业经验和独立性的调解员应在最迟九个月内向各方提交FRAND条款和条件的建议。只要公平、合理和无歧视(FRAND)的确定程序尚未完成,欧盟成员国的法院或统一专利法院(UPC)不得对侵权诉讼作出裁决。然而,“具有财务性质的临时禁令”在任何时候都是可行的。欧盟委员会认为,通过新的公平、合理和无歧视(FRAND)条款确定程序解决纠纷,其平均成本效益是相应诉讼程序的八倍。通过新程序,参与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各方将能够相对迅速地从客观独立的第三方那里获得许可费用的专业建议。由调解员准备的关于FRAND条款和条件的评估报告,其非保密部分始终会在登记数据库中公开,并可在法庭诉讼中予以考虑。欧盟早先曾对有关标准必要专利SEP法案的修订进行过意见征集,在收到的78份有效建议中,包括德国三大车企,美国、德国、日本和欧洲汽车行业协会全都赞同该修正案。可以看出,汽车行业是修正案的直接受益者。尽管该修正案提案以压倒性的赞成票通过,但包括诺基亚、爱立信、Sisvel等SEP专利持有者和专利池的代表都在极力反对SEP法案,因为该法案修正案对SEP专利持有方施加了很多义务。甚至欧洲专利局局长也表示希望能够暂停该立法进程。欧洲专利局局长安东尼奥·坎普诺斯表示:“不相信拟议的措施是相称的,或者确实是必要的”。他还声称:“该提案未能满足欧盟委员会“更好的监管”标准,即以证据为基础的立法,建立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透明咨询和彻底的影响评估之上。”此外,该修正案的撤销也可能与美国政权更替有一丝关联,因为可以预见的是,特朗普2.0时期将采取与拜登弱化专利相反的政策,将会进一步增强专利权人的利益。这显然与欧盟此项修正案的基调不同。参考连接:1.企业专利观察.重磅!欧盟标准必要专利SEP改革“夭折”[EB/OL].https://mp.weixin.qq.com/s/ox8yvUWzsAiYg7qtCknB5A.2025-02-12.2.EuropeanParliament.EuropeanParliamentLegislativeResolutionof28February2024ontheProposalforAregulationoftheEuropeanParliamentandoftheCouncilonStandardEssentialPatentsandAmendingRegulation(EU)2017/1001(COM(2023)0232-C9-0147/2023-2023/0133(COD))[EB/OL].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TA-9-2024-0100_EN.pdf.2025-02-12.4.ManagingIP.TheEu’sSepRegulation:KeyChangesAndOutlook[EB/OL].https://www.managingip.com/article/2e354jfef8sjq0zxnqz9c/sponsored-content/the-eus-sep-regulation-key-changes-and-outlook.2025-02-12.5.GleissLutz.EuropeanParliamentGivesGreenLightforRegulationonStandardEssentialPatents[EB/OL].https://www.gleisslutz.com/en/news-events/know-how/european-parliament-gives-green-light-regulation-standard-essential-patents.2025-02-12.6.JAGarrigues,S.L.P.SEPRegulation:TheDraftRegulationConcerningtheLicensingofStandardEssentialPatentsTakesASignificantStepTowardsBecomingLaw[EB/OL].https://www.garrigues.com/en_GB/new/sep-regulation-draft-regulation-concerning-licensing-standard-essential-patents-takes.2025-02-12.

国际能源署发布《世界能源投资报告2025》2025-6-29

2025年6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世界能源投资报告2025》,这是该期间报告的第十版,提供了2024年投资情况的全面更新,以及2025年新兴形势的初步解读。该报告为跟踪能源行业的资本流动提供了一个全球基准,并研究了投资者如何评估燃料和电力供应、关键矿产、效率、研发和能源融资等所有领域的风险和机会。报告强调了在近期政策和宏观经济发展以及对能源安全的高度关注的背景下,当前投资形势的几个关键方面,探讨了能源投资的不同驱动因素,并确定了新兴趋势和优先事项。报告还回顾了过去十年的能源投资趋势,突出了不同能源部门和地区的重大里程碑和经验教训。报告还扩大了区域分析以及对能源部门投资来源和融资来源的广泛分析,包括对发展金融机构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能源投资中的作用的见解,同时还将研究清洁能源的投资趋势与化石燃料的投资趋势进行比较,分析能源投资的地理分布。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但能源投资再创新高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但国际能源署第十版《世界能源投资》显示,到2025年,流入能源部门的资本将增加到3.3万亿美元,比2024年实际增长2%。可再生能源、核能、电网、储能、低排放燃料、能效和电气化领域的投资总额约为2.2万亿美元,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领域投资1.1万亿美元的两倍。关于经济和贸易前景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意味着,一些投资者对新项目的批准采取观望态度,但尚未看到对现有项目支出的重大影响。过去五年中,能源转型支出的快速增长是由新冠疫情后的复苏计划启动的,然后由各种经济、技术、工业和能源安全考虑因素维持,而不仅仅是气候政策。增加的支出中,约70%来自化石燃料净进口国。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努力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依赖,并在新技术领域发挥领导作用;在俄乌冲突以后并因此切断管道天然气输送后,欧洲加快可再生能源支出和提高能效的努力;以及印度太阳能支出的回升。另外20%的增长来自美国,其支持政策的部分动机是希望挑战中国在新兴清洁技术供应链中的地位。减排为投资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由,但往往不是投资于日益成熟和具有成本竞争力的技术的主要动力。二、“电力新时代”催生新投资“电力时代”的到来,以及工业、制冷、电动交通、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AI)等领域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正在塑造投资趋势。十年前,对化石燃料供应的投资比发电、电网和储能的投资高出30%。今天,这些地位被颠倒了。到2025年,电力行业的投资将达到1.5万亿美元,比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推向市场的总投资高出约50%。最终用途电气化的支出也在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购买电动汽车(EV)与内燃机车型的额外成本,尽管许多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车型现在与传统车型相比具有先期竞争力。中国是汽车销售的主要市场。在太阳能光伏的带动下,低排放发电的支出在过去五年中几乎翻了一番。预计到2025年,对太阳能的投资(包括公用事业规模和屋顶)将达到4500亿美元,使其成为全球投资支出清单中最大的单项。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和超低成本使得进口太阳能电池板(通常与电池配套)成为许多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能源投资的重要推动力。2025年初,中国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太阳能出口超过了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据报道,仅在2024年,巴基斯坦等国家就进口了19吉瓦的太阳能(相当于该国并网电力容量的一半左右)。今年,全球用于电力行业储能的电池支出将达到660亿美元。核能投资正在卷土重来,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50%,新的燃气发电项目的批准也在增加。新建和翻新核电站的支出将超过700亿美元,鉴于对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新技术的兴趣日益浓厚,预计还将进一步增长。美国和中东占天然气发电最终投资决策(FID)复苏水平的近一半。快速增长的用电量和对电力安全的担忧,支撑了中国批准兴建燃煤电厂的浪潮。中国在2024年批准了近1亿千瓦的新燃煤电厂,印度又批准了15亿千瓦的新燃煤电厂,使全球批准的燃煤电厂达到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相比之下,发达经济体在2024年首次没有新的燃煤电厂汽轮机订单。电网投资正在努力跟上电力需求和可再生能源部署的增长。目前,全球每年在电网上的投资约为4000亿美元,而发电资产的投资约为1万亿美元。在用电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维持电力安全需要迅速增加电网支出,使其与发电支出持平。然而,审批程序冗长、变压器和电缆供应链紧张,以及许多公用事业公司财务状况不佳(尤其是在发展中经济体),阻碍了这一进程。在过去十年中,在电气化和其他效率改进方面的最终用途投资几乎翻了一番。在强劲的电动汽车销售、建筑改造和工业过程电气化进展的推动下,2025年需求侧投资将达到约8000亿美元。建筑开工放缓(尤其是在中国)拉低了建筑行业的投资,但这被高效电器和冷却系统预期销量上升所抵消。一些关键清洁技术的成本已经恢复了强劲的下降趋势,而电网材料和油气行业的供应链压力仍然明显。国际能源署的清洁能源设备价格指数在2024年初创下历史新低,与10年前相比下降了60%,自2022年以来,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价格分别下降了60%和50%(相比之下,欧洲的风力涡轮机价格上涨)。但其他领域的通胀压力更大,尤其是电网材料,由于对电缆和变压器的需求不断增长,在过去五年中,电网材料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到2025年,上游油气成本将上升约3%。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以及所有大型工程项目的成本压力,包括对进口钢铁和铝征收更高关税的影响。能源投资的地理位置正在发生变化,这将产生长期影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投资国,其在全球清洁能源投资中的份额已从十年前的四分之一上升到今天的近三分之一。在过去10年里,美国在可再生能源和低排放燃料上的支出几乎翻了一番,但随着支持政策的缩减,现在的支出将趋于平稳。与此同时,上游石油和天然气的支出正被中东的大型资源持有者所吸引。由于成本非常低,该地区在全球上游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受到控制,但到2025年,该地区的投资份额将达到20%,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俄罗斯的限制支出使该地区的投资份额降至6%左右。三、发展中国家能源支出模式仍然不平衡支出模式仍然非常不平衡——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非洲的发展中经济体,正在努力为能源基础设施筹集资金。货币贬值和更高的利率使得获得和偿还债务变得更加困难:在非洲,到2025年,总债务偿还成本相当于总能源投资的85%以上。2025年非洲的能源投资将比2015年减少三分之一,因为石油和天然气支出的下降仅部分被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增加所抵消。非洲拥有世界20%的人口,却只占清洁能源投资的2%。尽管远远落后于中国,但印度和巴西的能源投资趋势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表现突出。强有力和持续的政策支持使这些国家能够利用低成本的太阳能,伴随着大量的风能和生物能源投资,以及巴西大型海上石油资源的开发。印度似乎将提前实现其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能力达到50%的目标。东南亚对新兴技术的部署落后于其他地区,但该地区正在清洁能源供应链中找到一席之地,在太阳能制造方面仅次于中国,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镍生产国。发展中经济体日益扩大的资金缺口表明,国际资金来源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清洁能源投资动员国际资金,需要与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相结合。国际公共资金可以成为私人资金的催化剂,占EMDE(不包括中国)清洁能源投资(每年约320亿美元)的7%左右,但这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和预期。中国越来越多的对外能源投资和官方融资支持将流向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制造业。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能源相关行业的主要海外投资者,涉及各种燃料和技术(2021年以来新建燃煤电厂除外),以及关键矿产。近年来,有迹象表明这一重点发生了转变。在过去五年中,中国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商已宣布投资约800亿美元,在印度尼西亚、泰国、巴西、墨西哥和泰国等主要市场建立和扩大生产设施。长期扎根于东南亚的太阳能制造商也在重新评估其海外战略,并密切关注中东的机会。四、十年间能源研发投入TOP20企业发生巨大变化自2015年以来,按能源研发预算排名的前20家公司的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10年前,该榜单主要由欧美汽车企业和油气企业占据,中国公司只有中国国家电网公司(ChinaStateGridCompany)和中石油(Petrochina)上榜。此外,公司的业务类型也发生了变化。2024年,前20名首次包括了一家纯电池制造商(中国公司宁德时代),以及两家专注于电动汽车的汽车制造商(中国比亚迪和美国特斯拉)。另外三家寻求将自己定位为电气化设备供应商的公司也在名单上(电装,施耐德电气和罗伯特博世),而仅有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是中国中石油,中石化和沙特阿美公司。投资流动尚未步入正轨,无法实现COP28商定的可再生能源和效率目标。可再生能源所需的年度投资仍需翻一番,以实现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两倍的目标,同时增加对电网、储能和其他形式的灵活性的支出,以确保安全、经济地利用这些容量。在未来五年内,能效和电气化方面的支出需要增加近三倍,才能在本十年末实现每年4%的能源强度改善。降低资本成本的努力需要成为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上启动的“巴库到贝伦路线图”的基石,该路线图旨在到2035年为发展中经济体的低排放项目筹集至少1.3万亿美元的资金。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行动,以解决阻碍清洁能源投资的各种实际和感知风险,这些风险正在推高这些国家的融资成本。调动私人资本取决于发展中经济体进行政策改革和建立可预测监管环境的能力。国际公共财政需要更有针对性地通过担保和其他增信工具来管理项目风险。自10年前首份《世界能源投资报告》发布以来,能源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如此,在第一份报告中讨论的一些趋势在2025年版中得到了呼应。然后,和现在一样,报告分析了价格压力对石油行业的影响,页岩油首当其冲。报告曾指出,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投资国。报告还发现,“向低碳发电的投资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对于能源安全、可持续性和可负担性而言,充足、及时的投资需求与以往一样重要。当今的能源决策者正面临着新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能源冲击的风险仍然很高。然而,与2015年相比,他们拥有更广泛的具有高度竞争力的新技术,并在如何加速这些技术的部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政策经验。参考文献:[1]IEA(2025),WorldEnergyInvestment2025.[EB/OL].(2025-6-29).https://iea.blob.core.windows.net/assets/1c136349-1c31-4201-9ed7-1a7d532e4306/WorldEnergyInvestment2025.pdf.

法国推出Choose France for Science平台 招募全球科研人才2025-5-28

在全球科研流动性持续加剧、美国科研人才加速出走的背景下,法国于2025年4月正式启动“ChooseFranceforScience”平台,旨在吸引国际科研人才赴法开展研究工作。这一平台由法国国家研究署(ANR)代表国家运营,是“法国2030”(France2030)投资计划在科研人才流动领域的关键举措,标志着法国在全球科研竞争中迈出战略性一步。为学术自由和科研流动搭建新平台“ChooseFranceforScience”平台的设立,是法国应对当前全球科研环境挑战的直接回应。面对世界部分地区科研活动受限、学术环境动荡的现实,法国政府明确表示将保障学术自由和研究自主性,并通过制度化手段吸引有志于在欧洲开展工作的国际科研人员。根据法国教育、科研与高等教育部的公告,该平台由国家研究署在“法国2030”框架下负责管理。平台面向全球科研人员开放,允许法国本土高校、研究机构、工程师学校等提交接收计划,申请最高可达项目总额50%的国家联合资助,剩余部分由地方政府或私营部门共同出资。这种“国家+地方+企业”三方联动的资助机制体现了法国在科研治理上的高度协同。法国总理代表、负责法国2030的布鲁诺·博内尔(BrunoBonnell)强调:“我们将欢迎被限制的科研、被迫迁移的数据和被压制的思想。法国不仅是学术自由的庇护所,更希望成为科研创新的策源地。”面向未来七大优先科研方向“ChooseFranceforScience”平台聚焦七大主题领域,均为法国在“法国2030”战略中定义的优先发展方向。这七个方向分别是:健康研究气候、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社会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空间科学与太空研究农业、可持续食物、森林与自然资源低碳能源数字组件、系统与基础设施这些领域不仅体现了法国对未来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回应,也反映了其在科研战略上的前瞻性和系统性。例如,法国在低碳能源领域大力推进小型核反应堆、氢能基础设施等“深科技”突破,在AI与数字基础设施方面重点关注算力主权和数据安全,在农业与食物系统方面则强调从源头提升可持续性。平台规定,申请项目必须具备明确的研究目标和高水平的学术潜力。评审标准包括项目质量、候选人动机、与法国研究环境的契合度、后续欧盟科研项目(如ERC、EICPathfinder)申报计划等,确保人才引入具有前瞻价值和结构性目标。成功入选的科研人员不仅获得资金支持,也将被纳入法国国家级科研网络,有机会参与“法国2030”所支持的重大科研工程,加速其学术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France2030计划与国家科研战略协同推进“ChooseFranceforScience”并非孤立行动,而是法国2030国家投资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France2030计划自2021年启动,计划在十年内投入540亿欧元,以支持法国在高科技领域实现自主突破和全球领先地位,涵盖健康、能源、航空航天、未来交通、绿色制造等多个战略产业。法国国家研究署(ANR)作为France2030科研部分的主责机构,既负责平台运营,也统筹科研资金评审与拨付流程。ANR长期推行“研究与产业融合”战略,强调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落地全过程支持,与本次平台“人才+方向+资助”的模式高度契合。France2030的两个关键目标是:50%的支出用于经济脱碳领域50%的支出用于扶持高潜力创新型研究团队,确保“不对环境造成重大损害”而“ChooseFranceforScience”平台正是这两个目标在人才引进维度的具体体现。法国高等教育与科研部长菲利普·巴蒂斯特(PhilippeBaptiste)表示:“France2030不仅是对创新的投资,更是对未来的系统性布局。国际人才,是我们科研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已有法国各地高校与研究中心陆续在平台上发布接收计划,涵盖巴黎、图卢兹、格勒诺布尔、波尔多等科研重镇。平台还设有国际候选人联系通道,未确定接收机构的申请人也可获官方协助完成匹配。参考文献:[1]Lancementdelaplateforme«ChooseFranceforScience»,unepremièreétapepourpréparerl'accueildeschercheursinternationauxenFrance[EB/OL].(2025-04-18).https://www.enseignementsup-recherche.gouv.fr/fr/lancement-de-la-plateforme-choose-france-science-une-premiere-etape-pour-preparer-l-accueil-des-99049.[2]ChooseFranceforScience:launchofthededicatedplatformforapplicationstohostinternationalresearchers[EB/OL].(2025-04-17).https://anr.fr/en/latest-news/read/news/choose-france-for-science-launch-of-the-dedicated-platform-for-applications-to-host-international-r/#:~:text=The%20Choose%20France%20for%20Science%20platform%20enables%20universities,Low-carbon%20energy%207%20Digital%20components%2C%20systems%2C%20and%20infrastructure.[3]Francelaunchestheplatform“ChooseFranceforScience”forthereceptionofinternationalresearchers[EB/OL].[2025-05-14].https://www.campusfrance.org/en/actu/lancement-de-la-plateforme-choose-france-for-science-pour-l-accueil-de-chercheurs-internationaux.[4]France2030:unpland’investissementpourlaFrancededemain.[EB/OL].[2025-05-14].https://www.info.gouv.fr/actualite/france-2030-un-plan-d-investissement-pour-la-france-de-demain

荷兰“厚涂计划”:高科技赋能艺术保护新实践2025-6-27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L与梵高博物馆联手启动的“厚涂计划”(ImpastoProject),成为科技与艺术跨界融合的典范。该项目利用半导体制造领域最前沿的测量与扫描技术,为世界著名艺术大师梵高的画作创建高精度的三维数字孪生,不仅为艺术保护和修复带来了全新工具,也为艺术研究和展示打开了新的空间。项目缘起与技术突破“厚涂计划”始于2017年,最初源自梵高博物馆策展人提出的“为绘画建立Google地图”这一数字梦想。该设想吸引了同样来自荷兰北布拉班特省的ASML。双方迅速展开合作,将ASML在芯片制造领域积累的顶尖测量技术转化应用于艺术品扫描,探索为厚涂画作带来全新的数字化呈现方式。梵高以其“厚涂”技法(Impasto)著称,颜料厚重、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烈。然而,传统二维影像难以还原画作表面的复杂肌理,这也成为学术研究和保护工作的难点。“厚涂计划”通过专为博物馆定制的三维扫描仪——一台鞋盒大小的设备,沿轨道精准移动,对每幅画作的每个局部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结合算法分析阴影变化,精确还原颜料的高低起伏和表面结构。每幅梵高画作生成的三维数字数据高达100GB,是普通高清照片的两万倍,可细致展现每一道笔触和颜料层次,达到纳米级精度。ASML测量研究负责人MaartenVoncken指出,尽管芯片制造的纳米级精度远高于艺术扫描需求,但要在更大尺度下实现高效、无损、批量的三维扫描,对硬件和算法同样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一技术的跨界应用,充分体现了科研创新与实际需求的深度结合。数字孪生提升艺术保护效率三维扫描技术为梵高画作赋予了独特的“数字指纹”,极大提升了艺术品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以往博物馆在艺术品外借、展览和修复前后,往往依赖人工肉眼检查,难以发现细微损伤。如今,依托三维数字模型,馆员可以精准比对任一细节变化,实现更加科学和高效的保护。例如,梵高画作使用的材料本就敏感,颜料易褪色、画布易龟裂,数字孪生不仅有助于监测环境变化对作品的影响,还能模拟温湿度、光照等因素下的反应,为日常养护和科学修复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同时,这项技术也极大便利了画作的运输和外借管理,减轻人工检测负担,提升了文物的安全保障能力。国际影响与未来展望ASML每年为“厚涂计划”投入数百万欧元,并调动十多名工程师长期参与。目前,该项目已成为全球艺术品保护领域的创新典范,吸引了世界各地顶级博物馆的高度关注。项目的知识产权归属于梵高博物馆,未来有望实现全球推广甚至商业化,助力全球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转型。双方还计划不断升级硬件设备和算法,推动厚涂技法等复杂艺术门类的研究和展示。与此同时,ASML和梵高博物馆还联手推出“MastermindsMasterpieces”国际教育项目,已惠及欧洲和亚洲近8万名中小学生,为科学与艺术的跨界启蒙注入新动力。根据最新合作协议,双方将把项目延长至2028年,并计划在梵高博物馆内设立ASML科学中心,向公众展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最新成果,普及相关科学知识,激发新一代对科技与艺术的热情和探索欲望。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厚涂计划有望实现更多梵高及其他艺术大师作品的三维数字化,为全球艺术保护、学术研究、公共教育和虚拟展示开辟全新可能。三维数字孪生、AI智能检测等前沿科技,正在成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参考文献:[1]MarkTyson.ASML'sImpastoProjectcreates3DdigitaltwinsofVincentvanGogh'sartwith100gigabytesofdataperscan—nanometer-capablechipmakingtechusedtocreate‘GoogleMapsforpaintings’[EB/OL].(2025-06-14).https://www.tomshardware.com/3d-printing/3d-scanning/asmls-impasto-project-creates-3d-digital-twins-of-vincent-van-goghs-art-with-100-gigabytes-of-data-per-scan-nanometer-capable-chipmaking-tech-used-to-create-google-maps-for-paintings.[2]VanGoghBrabantVanGoghMuseum[EB/OL].(2025-06-16).https://www.asml.com/en/company/community-engagement/culture/van-gogh-partnerships.[3]HoeeenchipmachinebouwerschilderijenvanVanGoghontrafelt[EB/OL].(2025-06-06).https://www.tijd.be/cultuur/expo/hoe-een-chipmachinebouwer-schilderijen-van-van-gogh-ontrafelt/10610100.html.[4]ASMLandVanGoghMuseumextendinnovativepartnershipfocusedonpreservationofVanGogh’smasterpieces[EB/OL].(2024-12-03).https://www.asml.com/en/news/press-releases/2024/asml-and-van-gogh-museum.

“大博弈”与信息较量:情报在国家战略中的角色2024-11-8

情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情报收集、情报分析、情报传递和反馈等。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人的因素,也有技术的因素。情报工作需要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强大的应变能力,这些素质共同作用,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最终将复杂、零散的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判断和建议。无论是在市场竞争中对竞争对手的策略进行监测,还是在国家竞争中对潜在威胁的预判,情报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地缘政治问题日益凸显,情报在国家安全和战略决策中的合法、合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情报的核心任务在于保障国家的安全和战略利益,确保对潜在风险和威胁做出预判和防范。合规和透明的信息收集为国家的防御策略提供支持,使其能够在维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参与国际合作。因此,情报不仅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也是影响国家外交、军事部署和经济策略的重要因素。一、情报:“大博弈”中的核心力量开启国家之间以情报手段为主进行博弈的新模式,肇始于19世纪英俄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竞争。当时,英国和俄国在中亚地区展开长达数十年的竞争,尽管涉及外交和情报活动,但其目标主要是增强区域稳定的掌控力,并确保国家利益。通过合法的情报收集和对区域文化、经济情况的深入了解,双方致力于掌握关键信息,以减少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1839年,阿瑟•康诺利(ArthurConolly)中尉最先创造性地使用了“大博弈(TheGreatGame)”这个词来描述英俄两国为了争夺在中亚的统治权与影响力而进行的竞争。这个词随后借鲁德亚德•吉卜林1901年出版的小说《基姆》(Kim)而流传下来。图1阿瑟•康诺利(ArthurConolly)中尉在“大博弈”期间,情报活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和俄国都投入了大量资源以收集对方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信息,并设法通过各种手段影响当地的局势。例如,英国派遣了大量年轻的探险家、地理学家进入中亚收集情报。俄国则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如向中亚派遣特工和使节,以建立地方情报网络。情报不仅仅是战术层面的工具,更成为支撑战略决策的重要支柱。例如,英国情报部门多次通过收集和分析情报来预测俄国的行动意图,从而调整对阿富汗和波斯的政策。俄国则通过情报网,逐步掌握了中亚地区的政治动态,并根据这些情报确定向南推进的步伐。二、情报搜集中的“硬实力”阿瑟•康诺利(ArthurConolly)中尉不仅是“大博弈”一词的提出者,还是作为士兵、冒险家或者官员走遍中亚收集信息并提供情报的众多年轻人中的一员。“康诺利们”的情报“硬实力”包括信息的记录与收集,对经济情报进行分析,以及区域政治格局的可视化。1.信息的记录与收集“大博弈”中的情报收集人员常常通过做笔记、画地图等方式来记录收集到的信息。他们在旅途中绘制地图,记录地形、道路和战略要地的位置。这些地图对于本国政府了解中亚地区的地理状况至关重要。他们详细记录所见所闻,包括军事部署、经济状况和社会文化动态,并定期向上级汇报。这些报告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图219世纪手绘地图2.经济情报的分析在“大博弈”时期,经济资源的分布和贸易路线的信息同样是重要的情报内容。例如,哪些地区产出丰富的矿产、粮食和畜牧产品,哪些贸易路线更为活跃,这些信息对了解中亚的经济状况非常重要。掌握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对方经济的自给自足能力及其对外贸易依赖度,从而为本国的经济封锁策略或贸易谈判提供依据。情报人员通过观察、记录市场物资流通情况、贸易往来和关税制度,不仅帮助本国了解当地的商业活动,也为潜在的贸易路线或禁运区域提供了参考,直接影响了对中亚经济政策的制定。3.区域政治格局的可视化情报人员通过绘制地图和记录区域内不同部族或政权的分布,帮助本国了解区域政治格局的动态。这种信息的收集为国家提供了更加客观的判断依据,使其能够采取更加平衡的外交措施,并在合法的前提下预防可能的冲突,以保障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区域的和平与稳定。通过这些步骤,“康诺利们”得以收集到更多的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情报,成为国家战略决策的关键依据。三、情报搜集中的“软实力”从相关传记资料来看,康诺利的动机不仅仅是为国家服务,某种程度上也包含了个人的冒险精神和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在这种探索欲的驱使之下,康诺利在艰辛的环境中发展出重要的应变能力。除了专业的情报“硬实力”值得今天的情报从业人员借鉴,其在异域文化中的适应能力、语言技巧等“软实力”也同样值得关注。•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康诺利及其同事必须熟练掌握波斯语、阿拉伯语或土耳其语,并迅速适应当地文化,才能融入当地环境。•适应严峻的自然环境:从沙漠到高原,中亚的环境极为恶劣,不仅气候多变,还经常缺乏水源和补给,这要求他们具备强大的体力和适应能力。•建立坚实的人际网络:通过与当地领导人、商人和其他关键人物建立关系,探险者们建立了坚实的人际网络,能够获取有效信息,并获得在该地区行动的支持。图3“康诺利们”的情报软实力除此以外,情报搜集中的“软实力”还非常考验情报人员对当地环境的理解。情报搜集不仅仅依赖硬性的军事或政治数据,还涉及对文化、社会心理、历史背景等因素的敏锐洞察。具体来说,情报人员需要通过细致的文化理解和社会观察来捕捉到隐性的、潜在的,甚至是无法直接量化的信息,这对于制定有效的战略决策至关重要。康诺利在“大博弈”期间,除了关注俄国军事行动外,还非常注重中亚各国和各部族的文化、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种深刻的文化理解让他能够更精准地分析不同族群的态度和行为,如通过研究中亚的部族和社会网络,理解了不同民族的政治需求与社会心理,从而能够通过文化纽带和历史背景去影响他们的政治态度。四、现代情报工作:“硬科技”与“软实力”相结合与康诺利的时代相比,现代情报工作在方法和技术上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大博弈”时期,情报人员必须亲自深入一线,与当地民众接触,凭借观察、文化理解和人际网络搜集情报;而现代情报工作更多地依赖于科技手段的支持,如卫星监控、互联网、社交媒体和大数据分析等。卫星和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可以为情报部门提供合法的地理信息和自然环境数据,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也成为开放的舆情观察来源。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信息收集上具有优势,为识别潜在的风险和趋势提供了合规支持。现代情报工作借助科技手段,提升了情报分析的客观性和效率,进而加强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安全与合作能力。在这方面,现代情报人员不必再亲身前往某地即可获取大量信息,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大大提高了情报收集的速度和广度。然而,现代情报工作也面临着信息过载的问题。如今的情报人员每天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信息,这远远超过了个人处理能力。因此,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分析工具在情报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情报人员可以自动过滤、分类、提取关键信息,从而更有效地应对信息过载的问题。不过,现代情报工作在信息甄别上也尤为依赖有如“康诺利们”所具有的“软实力”。尽管科技手段强大,但理解不同文化、语言背景下的信息含义依旧需要“软实力”支持。许多情报机构会配备语言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文化专家,以便在大数据和自动化分析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更加精细化的解读。现代情报工作应当始终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将“硬科技”与“软实力”结合,在合规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框架内。通过合法渠道获取信息,并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国家实现更全面的预判与决策,保障国家利益的同时,积极促进全球和平与合作。参考文献:[1]大博弈[EB/OL].[2024-11-08].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7%E5%8D%9A%E5%BC%88/5899626.[2]努尔米宁.18-19世纪地图领域的科学、技术和探索[EB/OL].[2024-11-08].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761417.[3]ArthurConolly[EB/OL].[2024-11-08].https://britishempire-me-uk.translate.goog/conolly.html?_x_tr_sl=auto_x_tr_tl=zh-CN_x_tr_hl=zh-CN.[4]YAPPM.ThelegendoftheGreatGame[EB/OL].[2024-11-08].https://www.thebritishacademy.ac.uk/documents/2491/111p17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