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X

/

在线委托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是首批国家一级查新咨询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WIPO-TISC)、全国知识产权评议服务示范机构、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在科技查新、知识产权服务、科...

我要委托

2023竞争情报上海论坛报名开启

新闻公告

科技前沿与新兴产业

中美欧人工智能法律监管进展2024-2-19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在为新一轮技术革命提供支撑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自2017年以来,美国、欧盟、中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陆续发布AI发展和治理的法律法规准则,立法探索也历经从宏观性准则和战略到条款逐渐细化的过程。本文主要梳理了欧盟、中国、美国近期关于人工智能法律监管方面的进展。一、世界上第一部人工智能法案:《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近日获各国政府批准2024年2月2日,欧盟各国政府批准了《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该法案需要得到欧盟三大立法部门之一的欧洲议会的最终批准,预计将在四月获批。如果如政策观察人士预期的那样文本保持不变,该法律将于2026年生效。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人工智能的主要立法,其对风险最高的人工智能模型制定了最严格的规则,旨在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并尊重基本权利和欧盟价值观。欧盟国家准备通过世界上第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监管人工智能(AI)。关于该法案,一些研究人员对该法案表示欢迎,因为它有可能鼓励开放科学,而另一些研究人员则担心它可能会扼杀创新。1.《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对人工智能模型进行严格监管,对GPT等单独监管盟选择根据人工智能模型的潜在风险对其进行监管,对风险较高的应用采用更严格的规则,并对通用人工智能模型(例如具有广泛且不可预测用途的GPT)制定单独的法规。该法律禁止具有“不可接受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例如那些使用生物识别数据推断敏感特征(例如人们的性取向)的人工智能系统。高风险应用,例如在招聘和执法中使用人工智能,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例如,开发人员必须表明他们的模型是安全、透明且可向用户解释的,并且遵守隐私法规且不存在歧视。对于风险较低的人工智能工具,开发人员仍然需要告诉用户何时与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进行交互。该法律适用于在欧盟运营的模式,任何违反规则的公司都将面临高达其全球年利润7%的罚款。2.法案或支持开源人工智能以支持与美国和中国竞争关于《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是否支持开源人工智能,意大利米兰博科尼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DirkHovy表示,欧盟政策制定者和开源倡导者希望支持,其认为,该法案鼓励让人工智能信息变得可用、可复制和透明,这几乎就像“宣读开源运动的宣言”。加州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工智能社会影响的RishiBommasani认为立法者打算豁免通用模型,例如LLaMA-2和巴黎初创公司MistralAI的模型。RishiBommasani表示,欧盟鼓励开源人工智能的做法与美国的战略明显不同。“欧盟的理由是,开源对于让欧盟与美国和中国竞争至关重要。”3.欧委会将设立人工智能办公室,执行人工智能模型的评估与监控等职能欧盟委员会将设立一个人工智能办公室,在独立专家的建议下监督通用模型。该办公室将开发评估这些模型的能力并监控相关风险的方法。但即使OpenAI等公司遵守法规并提交庞大的数据集,Jitsev仍质疑公共机构是否有资源来充分审查提交的数据。“透明度的要求非常重要,”他们说。“但很少考虑如何执行这些程序。”二、中国已发布首个《人工智能法示范法1.0(专家建议稿)》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中国已经使用了一系列法律来指导人工智能的商业使用。2023年8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等共同承办的“全球治理话语竞赛下人工智能立法的中国方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我国人工智能伦理审查和监管制度建设状况调研》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周辉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法(示范法)》(以下简称《示范法》)。三、2024年为美国人工智能监管的重要转折点相比起中国和欧盟,美国在人工智能立法层面仍然处于巨大的空白区,尽管各州已经陆续先行出台涉及人工智能影响的法案,但联邦层面仍然缺乏实际性的统一法规。2023年10月,美国总统拜登发布“关于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根据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宏观研究项目主任刘典介绍,2024年恰巧赶上美国总统大选之年,正如美国拜登总统2023年10月30日发布的行政命令所示,人工智能监管将于2024年成为美国的政治和监管焦点,并且要求各种规模的公司承担相应的责任。目前,行政命令仅仅为人工智能监管划定了原则和方向,建议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区分“红队”,特别是在消费者健康和安全、敏感信息隐私(健康、财务、身份认证、生物识别等)以及就业等高风险领域。即将到来的一年标志着美国人工智能监管的重要转折点。参考文献:1.Natur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0497-8.2024-02-16.2.21财经.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30815/herald/232ec88f32dcdf3db371a29fe427f81b.html.2023-08-15.3.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https://mp.weixin.qq.com/s/7B49yzDvFZLo7Vv9GthEUg.2024-01-11.

STM协会发布研究和出版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2023-9-25

2023年4月,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Scientific,TechnicalandMedicalPublishers,STM协会)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国际科技出版趋势2027》(STMTrends2027)。每年STM协会都会发布国际科技出版趋势报告,通过绘制主题图像来捕捉研究和出版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而今年的趋势报告是经过两年封锁之后的首次线下召集专家来讨论,来自STEC委员会和未来实验室和来自创新、科技、策略、业务发展、平台及资讯科技领域的专家形成专家讨论小组,利用德尔菲法,对未来三到五年内可能影响STM出版行业的技术驱动趋势,即推进可信研究的关键机会和快速创新可能带来的威胁,进行技术预测,并用信息图将预测内容进行展示。今年《国际科技出版趋势2027》的主题是“升级”,基于美国的游戏“ChutesandLadders”或世界各地的“SnakesandLadders”的概念。《国际科技出版趋势2027》不仅是信息图,更是可以实际动手玩的游戏,玩家可以通过掷骰子在棋盘上向上移动,如果玩家遇到梯子,他们就会得到提升;如果他们遇到蛇,他们就从板上滑下来。在STM版本的游戏中,梯子被标记为出版业的机会,蛇被标记为威胁。基于这款游戏的理念专注于出版商面临挑战和潜在回报的6个关键领域,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数字身份(DigitalIdentity)、社会责任(SocialResponsibility)、开放研究(OpenResearch)、协作(Collaboration)和研究诚信(ResearchandIntegrity)这些领域在未来3至5年对学术交流具有极大的影响,每个关键领域都存在自己的优势与挑战、机会与威胁。围绕着促进学术交流的6个核心项目,游戏中的活动可以为玩家提供获得奖励或惩罚的机会,以推动可信的研究。来源:https://www.stm-assoc.org/trends2027/.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提供了从海量数据或文本语料库中开发假设或识别模式的重大机会。它甚至可以提供工具来加速研究进程,或支持将想法转化为文本。然而,这些人工智能工具也带来了挑战,即如何从自动生成的文本中检测作者的原创性。数字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关的趋势,检查访问内容或服务对象的真实性、确认作者的身份,以及验证学术活动者的有效性都非常重要。出版商都不会愿意出版一篇不存在或未参与项目的作者写的文章。在这种情况下,数据隐私和读者匿名性同样重要。组织机构可能会遭受黑客攻击,用户可能会受到数字监视。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正渐渐地融入到创造和传播的过程中,支持着重视所有科学过程相关人员和影响人员福祉的生态系统。这包括来自少数族裔群体的参与、包容性以及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概述的全球问题的认识。它影响到出版商如何开展工作,如编辑委员会的多样性和对新职业工作者的支持。开放研究开放研究和开放科学对于科学产出的可复制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分享性、多样性以及可持续性都是重要的元素。基于FAIR原则,理想情况下,产出将更容易进行验证、重复使用,建立信任。然而,在这种环境下,版本记录的混淆可能会导致不同版本的混淆,“爆款文章”的各种关联元素可能会变得难以管理。协作在许多情况下,协作至关重要,因为科学交流过程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该过程需要反映如何支持每个利益相关者在众多利益相关者中寻求实现这些目标。没有一系列合作伙伴的情况下,基础设施的建设很难进行或成功实施。我们社区中有许多努力和组织支持协作,如NISO、Crossref、SNSI和文章共享框架。研究诚信这些趋势中的每个关键领域都协同工作,以支持研究的完整性——这是推动科学可信度的因素。各利益相关方都希望避免虚假论文、论文工厂和操纵产出的陷阱。出版商力争做到透明化撤稿和同行评审。通过COPE等组织参与推进伦理学工作也可以支持推进研究诚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都可以成为诚信研究的监护人。出版过程一直依赖于技术,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其对技术意识的需求也在增长。对于出版商来说,管理技术风险、变化和良好的编辑判断力同样重要。因此,STM协会每年发布的趋势成为有用的工具,让出版商掌握技术变化的方向和潜在影响。今年蛇梯游戏的理念,在不同时期被解释和用作教导善行与坏事的影响的工具,这也适用于当代技术的理解。今天,学术交流的工具和方法如人工智能、预印本存储库和开放获取出版,可以来加速知识传播和加速发现。同样,这些工具也可以用于不那么高尚的目的,比如骗取作者的版面费、伪造成果。因此,技术和技术解决方案只是实现结果的一方面,必须注意这些技术所应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如果同样的技术被用来实现值得称赞的目标,其结果可能是有价值的,甚至是变革性的。理想情况下,每个人都将专注于研究诚信的共同目标。参考文献:[1].STM.TheSTMTrends2027[EB/OL].[2023-04-28].https://www.stm-assoc.org/trends2027/.[2].TODDACARPENTER.ASeriousGameforScholarlyPublishers:TheSTMTrends2027HelpsPublishersLevelUp[EB/OL].[2023-04-28].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23/04/28/the-stm-association-released-its/.[3]HamishJohnston.SnakesandLaddersinspiredbythefutureofpublishing,‘plasmonictongue’hasatasteformaplesyrup[EB/OL].[2023-06-16].https://physicsworld.com/a/snakes-and-ladders-inspired-by-the-future-of-publishing-plasmonic-tongue-has-a-taste-for-maple-syrup/.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2024年五大机器人趋势2024-2-23

根据2024年2月15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在德国法兰克福发布的数据,目前全球运行中的机器人存量达到约390万台的新纪录,这一需求是由一系列令人兴奋的技术创新推动的。IFR同时发布了2024年五大机器人趋势(图1)。图12024年五大机器人趋势资料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1、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在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领域使用人工智能(AI)的趋势持续增长。生成式AI的出现开辟了新的解决方案。AI的这个子集专门用于通过训练学习到的东西中创造出新的东西,并且已经被像ChatGPT这样的工具普及化。机器人制造商正在开发基于生成式AI的界面,使用户能够更直观地通过使用自然语言而不是代码来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工人将不再需要专门的编程技能来选择和调整机器人的动作。另一个例子是预测性AI,它能分析机器人性能数据以确定设备的未来状态。预测性维护可以节省制造商的机器停机成本。根据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nformationTechnologyandInnovationFoundation,ITIF)的数据,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每小时计划外停机的成本估计为130万美元,这表明预测性维护具有巨大的成本节约潜力。机器学习算法还可以分析来自执行相同过程的多个机器人的数据以进行优化。一般来说,机器学习算法提供的数据越多,它的性能就越好。2、协作机器人扩展到新的应用领域人机协作仍然是机器人技术的一个主要趋势。传感器、视觉技术和智能抓手的快速发展使机器人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实时反应,从而与人类工人一起安全地工作。协作机器人的应用为人类工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它们可以协助完成需要搬运重物、重复动作或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任务。机器人制造商提供的协作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最近的一个市场动态是,在熟练焊工短缺的推动下,机器人焊接应用不断增加。这一需求表明,自动化并没有造成劳动力短缺,而是提供了一种解决劳动力短缺的方法。因此,协作机器人将是对传统工业机器人投资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因为传统工业机器人的运行速度要快得多,其对于提高生产率以应对产品利润紧张的情况仍然非常重要。新的竞争者也正在进入以协作机器人为重点的市场。移动机械手是协作机器人手臂和移动机器人(AMR)的结合体,它提供了新的使用案例,可大幅扩大对协作机器人的需求。3、移动机械手移动机械手——被称为“MoMas”——可在汽车、物流或航空航天等行业实现材料搬运任务的自动化。它们将机器人平台的移动性与机械臂的灵活性相结合。这使它们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导航和操纵物体,这对制造业的应用至关重要。这些机器人配备了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对机械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移动机械手的显著优势之一是能够与人类工人协作并为其提供支持。熟练劳动力的短缺和工厂职位申请人员的缺乏可能会增加其需求。4、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一种工具,通过创建虚拟复制品来优化物理系统的性能。由于工厂中的机器人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化集成,数字孪生系统可利用其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模拟,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由于孪生机器人纯粹是一个计算机模型,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压力测试和修改,而不会带来安全隐患,同时还能节约成本。所有的实验都可以在接触物理世界本身之前进行检查。数字孪生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5、人形机器人机器人技术在人形机器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人形机器人可在各种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人形机器人拥有两只手臂和两条腿,可以在为人类创造的工作环境中灵活使用。因此,它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现有的仓库流程和基础设施中。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最近公布了到2025年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的详细目标。工信部预测,人形机器人很可能成为另一种颠覆性技术,与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类似,可以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人类的生活方式。人形机器人对各行各业的潜在影响使其成为一个令人兴奋的发展领域,但其大规模市场应用仍是一个复杂的挑战。成本是一个关键因素,与移动机械手等成熟的机器人解决方案相比,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它们的投资回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玛丽娜-比尔(MarinaBill)说:“2024年五大相辅相成的自动化趋势表明,机器人技术是一个多学科领域,各种技术正在融合,为各种任务创造智能解决方案。这些进步将继续塑造工业和服务机器人领域的融合以及工作的未来。”图2人形机器人在各种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社交机器人ARI©PALRobotics资料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主要参考资料:1、IFRPressRoom.Top5RobotTrends2024.https://ifr.org/ifr-press-releases/news/top-5-robot-trends-20242、IFR.TOP5GlobalRoboticsTrends2024https://ifr.org/img/uploads/Teaser_PM_Robot_Trends_2024_1600x900.png3、IFR.SocialrobotARI©PALRobotics-highresolutionhttps://ifr.org/img/uploads/ARI_VI_by_PAL_Robotics.jpg

俄罗斯发布《欧亚经济一体化》信息报告2023-9-5

欧亚经济联盟(EurasianEconomicUnion,EAEU)是苏联解体后欧亚地区最重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2023年8月6日,在俄罗斯担任欧亚经济联盟轮值主席国的框架内,俄罗斯联邦政府与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俄罗斯联邦政府下属分析中心、俄罗斯对外贸易研究院联合编写了《欧亚经济一体化》信息报告。该报告提供了欧亚一体化项目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信息,反映了欧亚经济联盟的主要贸易和社会经济指标,详细描述了联盟国家在海关监管问题、能源金融、交通物流、工业、技术监管等领域的一体化合作,并展望了2025年发展的战略目标。欧亚一体化项目发展历程1991年底,苏联解体之际,多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1994年,通过了《独联体国家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定》,哈萨克斯坦时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建立欧亚联盟的倡议,同年6月,关于经济一体化的详细计划起草完成,并在正式文件中首次出现“欧亚联盟”(EurasianUnion)的提法;1995年,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三国签署关税同盟协议;1998年,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国家确立;1999年,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签署了《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条约》,明确了各国建立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目标;2000年,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成立了欧亚经济共同体(EurasianEconomicCommunity),乌兹别克斯坦随后加入;2010年,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三国关税同盟正式运行;2011年,成立了独联体自由贸易区;2012年欧亚经济委员会作为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超国家监管机构开始运行;2014年,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标志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形成;2015年,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加入欧亚经济联盟;2020年,乌兹别克斯坦和古巴获得欧亚经济联盟观察员国地位。欧亚经济联盟的管理机构自上而下包括:由国家元首组成的欧亚经济最高理事会;由各国政府首脑组成的政府间理事会;日常运营的执行机构欧亚经济委员会;由政府部长们组成的欧亚经济委员会理事会;由国际官员组成的欧亚经济委员会各部门。其中,常设机构欧亚经济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包括数字化议程、国内市场的保护措施、对外贸易政策、互惠贸易服务和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自然垄断、劳动力迁移、货币政策、金融市场、交通和运输、能源政策、工业和农业、竞争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国内贸易数据、动植物卫生检疫、技术监管、海关监管、关税和非关税监管。欧亚经济联盟的主要贸易和社会经济指标俄罗斯政府在报告中指出,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多年来,其成员国的互惠贸易几乎翻了一番,贸易额已超过800亿美元。自2015年至2022年间,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的互惠贸易增长了87%,从445亿美元增至833亿美元。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贸易增长59%,进出口贸易总额接近923亿美元。欧亚经济联盟拥有覆盖1.94亿人口的市场以及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储藏,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矿产、木材等原材料产地。2022年欧亚经济联盟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一,天然气产量和矿物肥料产量居世界第二,小麦、马铃薯和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三。自联盟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7.3%(25984亿美元),农业生产增长了26%(1700亿美元),工业生产增长了16.9%(16392亿美元)。2022年,失业率创历史新低4%。该报告强调,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在植物油、粮食、猪肉、羊肉等方面已实现完全自给自足,计划到2023年底实现禽肉和鸡蛋的完全自给自足。一体化合作领域:成就与目标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反映了欧亚经济一体化在多个经贸领域取得的合作成就,同时针对2025年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的目标。(1)在海关/关税监管领域,联盟制定了统一的海关立法和关税。《欧亚经济联盟海关法典》的施行,进一步统一了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海关管理,为企业进出口贸易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欧亚经济联盟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商品原产地名称协定》有助于在联盟市场推出更多的“欧亚品牌”商品;货物可以在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市场流通,无需报关以及不受海关、交通、检疫等管制。联盟在海关监管领域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数字化: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现文档电子化;在各海关机构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和第三国授权国家机构之间实现信息互动;在海关监管工作中大规模使用电子导航封条;协调统一欧亚经济联盟的海关管理技术,包括应用风险管理系统等。(2)在技术监管领域,联盟通过了52项欧亚技术法规,这些法规覆盖了85%的欧亚经济联盟内流通产品:产品流通中使用统一标识的标签;评估合格证书在所有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自动获得承认;制定了国家监督遵守欧亚经济联盟技术条例要求的一般方法;对于已发放的产品合格证书以及欧盟成员国评定合格机构实行统一登记管理。联盟技术监管的目标是在技术评估程序中坚持实施数字化解决方案;针对违反技术条例问题实行统一立法;推进《数字技术规范》项目;逐步实现合格证书的电子化(取代纸质文件)。(3)在动植物卫生检疫领域,自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以来,畜牧产品的互惠贸易增长了58.7%,在2021年达到70亿美元。联盟建立了统一监管,发布了动植物卫生检疫的产品清单和货物要求,以及边境和海关实施动植物检疫措施的规定;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在动植物检疫领域实现了文件互认。联盟的发展目标是实现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国家信息系统整合,促进植物检疫和动物产品的可追溯性;在动植物卫生检疫领域实现文档电子化。(4)在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中,联盟自2015年到2021年的药品互惠贸易增长了2.5倍,贸易总额达到8.3亿美元。联盟正在转向药品和医疗器械共同市场,统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规则已获通过,有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超国家标准开始实行;正在分阶段实现根据欧亚经济联盟规则进行药品注册;通过了“到2024年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增加具有战略意义的医药产品和药物供应措施”计划,并编制了相应产品的建议清单。联盟在医药领域的目标是实现与第三国在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领域的文件互认;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的数字化流程。(5)在统一服务市场领域,60%的服务业(贸易、广告、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和维修、旅行社服务、维修、家政服务等)已经转向统一服务市场制度,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互惠服务贸易总额从2015年到2021年增长了6%,达到88950亿美元。根据规定在一个国家获得的许可证和资格证书在其他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也可以得到承认;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服务业从业者提供最惠待遇。联盟的目标是制定统一规则来监管新型服务,包括数字领域的服务,并且扩大统一服务市场。(6)在共同的金融市场领域,联盟各国正在发展使用本国货币进行互惠贸易的支付和结算,并扩大本国支付系统的使用范围。本国货币在共同结算中所占份额从2015年的69.7%上升至2022年的81.5%。联盟已经实现了金融市场的统一监管;制定实施《到2025年建立欧亚经济联盟共同金融市场的构想》;正在进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在银行、保险和证券市场服务部门的立法协调工作;形成共同的证券交易空间,促进市场参与者自由地进行证券和金融商品交易;成立了欧亚再保险公司,为出口信贷和投资进行再保险,以应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与第三国的商业和政治风险。金融市场的目标是从2025年起启动欧亚经济联盟的共同金融市场;建立欧亚地区的评级机构;通过标准化许可证的实施机制,确保金融市场的许可证互认。(7)在能源领域,联盟完全可以为各国提供所有关键能源资源——天然气、石油、石油产品和电力,并在每年商定的平衡框架内进行免税交易。天然气的互惠贸易仍然是欧亚经济联盟能源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从2015年的322亿立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341亿立方米(按实物计算);石油贸易增长稳健,从2015年到2021年增长了7%;石油产品的互惠贸易增长最为显著,从2015年到2021年增长了17.1%;电力贸易增长速度紧随其后,七年之间增长了9.8%。联盟的目标是在2025年启动天然气、石油和石油产品以及电力资源的共同市场。(8)在交通和物流领域,自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以来,货运周转量增长了12.4%,达到6.3万亿吨公里。在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进行公路运输无需许可证;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的铁路运输适用联盟内部运输价格;启动了“欧亚农业快线”联合项目(EurasianAgroexpress),以确保农产品的铁路运输和多式联运畅通无阻。该项目已扩展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仅2022年欧亚农业快线就向中国运送了18360个集装箱的农业货物。联盟在交通和物流领域的目标是实现货运单据电子化转型;制定航空运输服务的共同市场协定;制定和实施“欧亚运输走廊发展综合计划”。(9)在竞争政策和政府采购领域,欧亚经济联盟的政府采购市场规模在2022年已经达到2100亿美元,国家级(城市级)采购的共同市场已经成熟,按照规定对于本国供应商和原产地货物实行国民待遇;联盟还有权监督跨境市场遵守一般竞争规则的情况。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公共采购的目标是实现数字化转型,将采购程序转换为电子格式,促进国家电子系统在公共采购领域的互动;实现联盟成员国金融组织为参与公共采购而出具的银行担保互认。(10)在工业领域,欧亚经济联盟的工业化地图包括25个行业领域的158个实施项目,总金额达到2720亿美元。联盟实施协调一致的产业政策;欧亚工业产品注册机制已经建立,其信息用于确保本地化产品国家采购中各国准入的平等条件;在不损害欧亚生产商权利的基础上,确定了发放工业补贴的统一规则;绘制了欧亚经济联盟工业化地图,其中包括联盟各国正在实施的工业项目信息。联盟的工业目标是启动金融一体化合作项目(来自欧亚经济联盟预算)的超国家机制;促进欧盟成员国联合制造产品在第三国市场的推广;发展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科技合作,在实施合作项目中共享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先进研发成果。(11)在农业领域,已经开始实施统一的农业政策,在联盟成员国实开展统一育种工作,形成仓单流通系统;每年确定互市贸易指示性余额(粮食作物、葵花籽和葵花籽油、糖),并发布关键产品的出口管制协调措施。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形成欧亚经济联盟的粮食安全机制,协调建立欧亚粮食基金会。(12)自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以来,共同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开始逐步形成,一体化进程成果显著。联盟成员国公民无需工作许可就可以平等就业,并且在就业国享有养老金、医疗和社会保险等福利。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目标,联盟成员国将对最紧缺工作岗位形成趋于一致的职业要求;加快实现联盟成员国的学位学历互认。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联邦是联盟最大的经济体,也是主要的劳动力输入国。根据信息报告中的数据,2022年,约有170万人从其他四个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前往俄罗斯工作,与2021年的劳动力迁移人数持平,其中一半以上的工人来自吉尔吉斯斯坦(100万人)。但在流向俄罗斯的劳动力迁移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另外,大量俄罗斯公民在俄乌冲突以后离开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亚经济联盟的移民流向。根据亚美尼亚政府估计,2022年约有10万俄罗斯人移居该国,而从亚美尼亚移居俄罗斯的劳动力为30万人,也有相当数量的俄罗斯劳动力流向哈萨克斯坦。(13)在数字化议程领域,联盟的信息通信技术总规模从2015年发展到2021年增长了30%。在欧亚经济联盟信息一体化系统框架内,已经完成了发展信息交流体系的法律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联盟认证中心也投入运行,以确保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流通;欧亚开发银行成立的数字倡议基金会开发了“无新冠病毒旅行”和“在欧亚经济联盟工作”等移动应用程序;还有四个项目作为数字化议程的一部分正在实施,包括“无国界工作”统一搜索系统、数字化运输走廊的生态系统、工业合作、分包和技术转让的欧亚一体化网络以及数字化技术监管;一年一度举行的数字化论坛“数字阿拉木图”(DigitalAlmaty)。联盟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目标是在数字平台框架内实现国家和联盟信息系统一体化;签署关于数据流通的国际条约,以确立保护个人数据的联盟标准;建立跨国互信空间,以确保具有重要法律意义的G2G(政府到政府)和B2G(商家到政府)电子文件流通。(14)对于内部市场存在的阻碍,联盟建立了对于互惠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的监测(限制)漏洞系统;欧亚经济委员会有权查明违反联盟法律的行为(障碍)并通知成员国必须消除这些障碍。迄今为止,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市场中所有先前确定壁垒的85%均已消除。联盟的目标是利用门户网站建立在线监测系统,监测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经济实体在内部市场运作中面临的问题;逐步取消(考虑到既定的过渡期)联盟内部市场的限制。国际合作欧亚经济联盟的国际合作形式主要分布在四个维度。(1)合作备忘录:主要是与孟加拉国、希腊、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蒙古、阿联酋、秘鲁、新加坡、智利、上合组织、安第斯共同体、东盟、非盟、南方共同市场、独联体的行业研讨会、商业论坛等合作;(2)国际条约:与越南、塞尔维亚的自由贸易区合作,与中国、伊朗签署的贸易协定;(3)欧亚经济联盟观察员国:与古巴、摩尔多瓦、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三国倡议、第三国协商等;(4)欧亚经济联盟的正式成员国: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五国之间的行动纲领、合作条约等。欧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方向报告中进一步制定了推动欧亚一体化进程的2025年发展战略,包括11个发展方向、332项实施机制、523项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措施。其中11个发展战略方向主要是:(1)经济发展,为定向援助建立灵活机制;(2)科技合作,整合激励各方力量;(3)数字化,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4)消费者权利,确保贸易商品的质量和安全以充分保护消费者权益;(5)共同合作项目,通过高效的管理和融资系统,创建和发展高效率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部门;(6)海关监管,完善关税监管;(7)欧亚经济联盟的制度体系,确保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履行已达成的协议;(8)卫生、教育、旅游、体育,扩大这些领域的合作;(9)发展的障碍,完全取消或最大限度地减少限制;(10)商品市场,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11)把欧亚经济联盟发展成为现代世界的一个重要中心。参考文献[1]Евразийская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интеграция[R/OL].(2023-08-06)[2023-09-05].http://static.government.ru/media/files/4IPAqA7wIPXuhR6TLBdqEBjZoqkMOSK6.pdf.[2]Подготовлен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йдоклад«Евразийская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интеграция»[EB/OL].(2023-08-06)[2023-09-05].http://government.ru/news/49224/.[3]ОфициальнаяинформацияЕАЭС[EB/OL].(2023-09-01)[2023-09-05].http://www.eaeunion.org/#info.[4]ТрудоваямиграциявЕАЭСобрелавстречныйхарактер[EB/OL].(2023-08-08)[2023-09-05].https://www.kommersant.ru/doc/6148053.

脑卒中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2024-2-22

脑卒中是全球死亡率位列第二位的重大疾病,致残率高,并且近年来卒中发生和卒中死亡人数大幅度增加。脑卒中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前者可占所有脑卒中发生总数的62.4%。患者通常存在运动、感觉、言语等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以解决治疗时遇到的难题,达到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1、多肽抗氧化纳米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获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团队针对缺血性脑卒中致死致残率高、缺乏高效低毒治疗药物的难题,发明了一种多肽抗氧化纳米酶,其中的多肽能够靶向溶解血栓,MnO2纳米酶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催化活性,这两种酶的级联催化反应能够清除病灶区域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动物实验显示,多肽抗氧化纳米酶在有效溶栓的同时,还能修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缓解了脑组织缺血部位的氧化应激,减少了纳米酶的非特异性吸附和毒副作用,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这种新型纳米酶的设计理念是将两种多肽链混合自组装形成直径为15nm的纳米颗粒,其表面多肽包含靶向溶栓模块、凝血酶响应模块、血脑屏障穿越-脑缺血组织神经元靶向模块,并以内核的金属离子亲和肽为模板通过生物矿化合成MnO2纳米酶。结果表明,此多肽抗氧化纳米酶具有与天然酶相当的SOD(2100U/mg)和CAT(~300U/mg)催化活性。这种多肽抗氧化纳米酶的工作原理是依次从外向内发挥靶向溶栓和清除ROS的功能。这种多肽抗氧化纳米酶在小鼠和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神经功能恢复,梗死体积减少超过90%,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临床应用的溶栓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神经保护药伊达拉奉(Eda)。这是由于多肽具有的多功能性的优势使纳米酶精准靶向脑卒中缺血组织,保证了生物安全性,同时,纳米尺度的治疗体系使纳米酶在较长时间内发挥级联类酶活性,克服了目前小分子药物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和严重毒副作用导致疗效有限的问题,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综合、安全、有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2、揭示神经干细胞联合外泌体治疗脑卒中的关键机制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NSC)具有丰富的再生和分化能力,近年来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热点。但移植到宿主中的NSC存活和分化率低,因此通过使用佐剂等手段,辅助NSC治疗脑卒中,提高治疗效果,是本领域的迫切需求。研究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小鼠模型,揭示了神经干细胞(NSC)联合NSC来源的外泌体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阐明了外泌体通过所携带的miRNA调控下游靶基因,从而减轻脑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抑制细胞凋亡,进而促进移植NSC的存活和分化,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通过多种检测手段,发现NSC与NSC分泌的外泌体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MCAO/R小鼠脑梗死情况,增加小鼠脑重,并且相比于NSC单独治疗组和外泌体单独治疗组,NSC与外泌体联合治疗可明显促进MCAO/R小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联合治疗可显著减轻MCAO/R小鼠脑中神经元的凋亡,与NSC单独治疗组以及外泌体单独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生,从而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更有效地促进神经重塑。研究进一步解析了外泌体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外泌体能够抑制神经元的凋亡,减轻A1型反应性星胶增殖,联合治疗组小鼠脑内MDA水平及Tnfa、Il1b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抗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升高,表明外泌体减轻MCAO/R小鼠脑内炎性微环境,为NSC的定植和分化创造有利的微环境。另外,外泌体可以促进NSC在体内的分化和迁移。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外泌体携带的miRNA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可能通过调控靶基因,促进NSC存活和分化。上述机制研究为外泌体在NSC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联合应用新思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总的来说,该研究表明NSC与外泌体联合治疗可以减少MCAO/R小鼠脑梗死面积和炎症反应,减轻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神经损伤,从而促进神经保护和功能恢复,外泌体携带的miRNA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脑类器官治疗在脑卒中的应用脑卒中发生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过程引起大脑神经元丢失,进一步导致人体运动和认知等功能障碍。以往的研究明确了干细胞移植疗法通过促进神经发生和替换丢失的神经元来减轻脑损伤的作用,但疗效有限。iPSCs衍生的脑类器官包括了神经祖细胞、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因此脑类器官移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干细胞移植的局限性。有研究表明,将3D脑类器官移植到小鼠双侧额叶和顶叶皮质中均显示出较高的存活率并发生血管化,同时在移植的脑类器官中观察到神经元投射,其轴突可沿宿主皮质脊髓束延伸至周围大脑皮质、胼胝体和宿主纹状体。移植脑类器官的神经元不仅能够从宿主神经元接受突触传入并整合到宿主神经回路中,还可以接受来自宿主神经元的突触传出,从而形成双向突触连接。此外,移植部位的不同将影响脑类器官分化的结局,在梗死周围脑类器官主要由成熟和未成熟的谷氨酰胺能神经元组成,而在梗死核心的脑类器官细胞可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脑类器官在梗死周围区和梗死核心的不同分化结果可能是由不同的炎症微环境引起。已经有临床前证据表明,脑类器官移植可以通过改善脑损伤并促进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将培养55d的脑类器官移植到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大鼠脑内,显著减少了脑梗死体积,并改善了神经运动功能,移植的脑类器官与宿主大脑之间建立广泛突触连接,证实脑类器官移植治疗脑卒中的潜在机制与增强神经发生、突触重建、轴突再生以及减少神经元凋亡有关。此外,在移植组大鼠的海马CA1、CA2和CA3亚区观察到神经发生,可能有助于脑卒中后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但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证实。来源于内侧神经节隆起的中间神经元是调节神经回路和神经活动的主要抑制性神经元,其释放的神经递质以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为主,脑卒中后GABA能中间神经元缺失可能导致感觉运动障碍。以上研究证明了脑类器官移植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性和潜在治疗机制。参考资料:[1]多肽抗氧化纳米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获进展[EB/OL].(2023.3.23).[2024.2.21].https://news.bioon.com/article/a75ae6383301.html[2]eLife:董志强/魏君/熊南翔团队揭示神经干细胞联合外泌体治疗脑卒中的关键机制[EB/OL](2023.5.6).[2024.2.21].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8abe70334aa.html[3]天津医药,2024,52(1):38-43

新加坡发布《国家人工智能战略2.0》2024-2-27

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AI)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加坡作为先行者,将AI视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技术,是全球AI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一、新加坡的人工智能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英国传媒机构Tortoise2023年6月发布了最新的“全球AI指数”,根据实践、创新和投资3大维度和人才、基础设施、运营环境、研究水平、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商业投资等7个具体指标评定全球62个国家在AI发展方面的排名。研究表明,美国是全球AI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得分100分(满分为100分),在多项指标上排名第一,这可能要归功于其丰富的人力资源、强大的AI创新生态及大规模的商业投资。中国以62分排名第二,不仅在AI创新方面表现出色,也在AI实践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用户群体,但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新加坡的AI发展非常迅猛,排名从2020年的第10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6位,今年则以50分首次超越英国排名第三。Tortoise表示,新加坡在人口和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位列榜单前三,体现出其在AI能力方面拥有相对更高的“强度”。新加坡AI方面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是美国的18倍,每百万人的AI论文数量也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从2017年的每百万人212篇增至2021年每百万人379篇,还有超过80家AI研究机构及1100家AI初创企业。二、推出《国家人工智能战略2.0》力争成为全球AI领导者2022年11月底,ChatGPT的横空出世为AI发展带来新机遇,但也对AI监管带来新挑战,再加上AI领域人才稀缺和国家间AI竞争加剧,让新加坡意识到必须调整策略,才能在新一轮的科技浪潮中占据优势并有效应对AI使用的潜在风险。因此,2023年12月4日,新加坡推出了野心勃勃的《国家人工智能战略2.0(NationalAIStrategy2.0,简称NAIS2.0)》,概述了未来3-5年AI发展的路线,旨在实现两大目标:一是把AI运用于人民健康和气候变化等全球重要领域,以应对和克服这个时代的需求与挑战;二是让新加坡人民与企业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源自信使用AI,在AI发达的未来能快速适应并发挥所长。三、NAIS2.0战略体系:三大系统+十个抓手+十五项行动NAIS2.0构建了“活动推手”“人与社区”以及“基础设施与环境”三大系统,并由驱动这些系统的10个抓手和使系统发生作用的15项具体行动组成。1.系统一:活动推手(三大抓手为行业、政府、科研机构)NAIS2.0针对该系统提出了三大抓手以及对应的四项行动计划。在行业抓手方面:一是在企业之间建立新的人工智能卓越中心,并探索建立行业内人工智能交流平台,以推动复杂的人工智能系统在关键行业得到应用;二是加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生态系统,包括吸引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项目,推动人工智能实验活动的开展。在政府抓手方面,需要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在科研机构方面,需要更新国家人工智能研发计划,以维持新加坡在特定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2.系统二:人与社区(三大抓手为人才、能力、社区构建)NAIS2.0针对该系统提出了三大抓手以及对应的五项行动计划。在人才抓手方面,一是吸引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人才前来新加坡工作,增强与新加坡的合作与交流;二是将新加坡的人工智能从业者人数增加至1.5万人。在能力抓手方面,一是加强企业对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实现行业转型;二是通过对不同行业领域打造专门的人工智能培训计划,来提升工作人员的劳动技能。在社区构建方面,建立一个标志性的人工智能基地,将人工智能研发者和从业人员集中起来,培养新加坡人工智能社区。3.系统三:基础设施与环境(四大抓手为计算、数据、可信环境、意见与行动领袖)NAIS2.0针对该系统提出了四大抓手以及对应的六项行动计划。在计算抓手方面,大幅提高新加坡高性能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在数据抓手方面,一是建立数据服务和隐私增强技术方面的能力;二是开放公共数据,以服务于公共利益。在可信环境方面,一是确保营造适宜人工智能发展的监管环境;二是提升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弹性。在意见与领袖方面,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雄心勃勃、务实的人工智能创新和治理国际合作伙伴。相关链接:1.NationalAIStrategy2.0.[EB/OL].https://file.go.gov.sg/nais2023.pdf2.SmartNationSingapore,AIforthePublicGood,forSingaporeandtheWorld.[EB/OL].https://www.smartnation.gov.sg/nais/

上海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2023-11-8

半导体材料已经历经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主要是指硅、锗元素等单质半导体材料,这一代半导体材料把人类带入了电子晶体管收音机时代;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主要是指二元/三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比如砷化镓(GaAs)、锑化铟(InSb)、砷化镓铝(GaAsAl)、砷化镓磷化物(GaAsP)等,以上III-V族半导体的发展开辟了光电和微波应用;相比第一代与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指的是一类具有较大禁带宽度(禁带宽度2.2eV)的半导体材料,主要包括碳化硅(SiC)、氮化镓(GaN)、氮化铝(AlN)、氧化锌(ZnO)等,其中,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是碳化硅和氮化镓。具体来看,碳化硅是一种由硅和碳组成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其在热、化学、机械方面都非常稳定。碳原子和硅原子不同的结合方式使得碳化硅拥有多种晶格结构,如4H、6H、3C等等。4H-碳化硅因为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能够提供较高的电流密度,常被用来做功率器件。氮化镓是一种极稳定的化合物,又是坚硬的高熔点材料,熔点约为1700℃,具有高电离度,在III-V族化合物中是最高的(0.5或0.43),其在大气压力下,晶体一般是六方纤锌矿结构。聚焦上海,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础雄厚,起点较高,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综合水平高、产业链完整、产业生态环境好的地区之一。张江科学城是上海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最主要的研发、测试集聚地。临港新片区则成为上海推动第三代半导体产线落地的桥头堡,引进了华大、新昇、格科、闻泰、中微、寒武纪、地平线等40余家行业标杆企业,初步形成了覆盖芯片设计、特色工艺制造、新型存储、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测试以及装备、材料等环节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上海其他区域也吸引了部分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发展。如普陀区闻泰科技将打造5G终端产业园;宝山中科钢研碳化硅项目总部目标建设拥有国内外多个生产基地、产品销售与服务中心的企业集团。其中,天岳先进公司于2013年完全实现4英寸SiC导电型衬底量产,于2021年上半年实现6英寸导电型衬底小批量销售,但是国内SiC衬底单晶质量依然与国外存在差距,有单晶性能一致性差、成品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比如在良率与长晶速率方面,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衬底企业,根据天岳先进招股书显示,其2020年平均长晶周期为7天,2021年上半年晶棒良率50%,衬底良率75%,与国外先进厂商Cree、II-VI等在良率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臻驱科技公司在第三代功率半导体领域,与日本罗姆半导体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完成了多款SiC模块的迭代开发,实现了从器件、电控到整车级别的仿真、测试和效率提升,预计SiC三代功率半导体将在未来2-4年实现大批量交付。忱芯科技公司的目标市场定位于SiC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高性能、定制化的SiC功率半导体模块产品,SiC核心功率部件系统级解决方案,以及晶圆级、器件级及应用级动态特性、静态特性、连续功率等全谱系SiC自动化测试系统。参考资料:东方财富.碳化硅衬底领导者,导电型衬底正发力[R].20230523潮电智库.臻驱完成6亿D轮融资,正向开发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及SIC功率模块[R].202310

概念验证平台的国外经验及国内政策与实践2024-1-22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中首次提到“概念验证”,科技部、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技术转移机构应具备政策法规运用、前沿技术判断、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评价、市场调研分析、法律协议谈判等基本能力,逐步形成概念验证、科技金融、企业管理、中试熟化等服务能力。”可见,概念验证能力是技术转移机构具备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攻关的服务能力之一。概念验证中心(Proof-of-ConceptCentre,PoCC)是国际上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商业化的重要载体。作为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的第一步,概念验证以论证创新想法、论文或专利成果的商业化可行性为目标,评估它们的市场潜力,并为科研团队提供种子资金、商业顾问、创业教育等服务。美国在该方面已经进行近20多年的尝试,其中,尤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冯·李比希中心(概念验证中心)具有代表性,这些尝试能为我国高校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源头质量,满足应用需求,提供积极的借鉴参考作用。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冯·李比希中心20世纪80年代以《贝多法案》为代表的创新政策颁布后,协同创新成为美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旋律。PoCC便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产物。PoCC旨在为不能通过任何常规渠道得到资助的早期研究提供种子资金,弥补大学基础研究与天使投资、风险资本资助新创企业的空白。同时,PoCC也为天使或风险资本家提供一条便捷道路,使他们能在投资阶段接触到可能的初创公司。2001年创建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Diego,UCSD)冯·李比希中心、2002年创建的麻省理工学院德什潘德中心是PoCC的早期代表,它们的运作成功使得美国大学纷纷开始成立自己的PoCC。2001年,威廉姆J·冯·李比希基金会捐赠1000万美元给UCSD工学院创建冯·李比希中心,为要加速UCSD创新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促进大学与工业界的合作交流,并为在校学生提供接触企业的途径。中心的运作核心在于3种方法,即种子基金、咨询服务和创新人才培养。1、为具有孵化前景的项目提供少量种子资金一般而言,中心每年为UCSD中具有产业前景的10~20个项目提供1.5~7.5万美元/项的资金支持。受资助者通过开发、测试、原型构建以及市场调查,验证可能导致的授权、新创公司或者放弃技术的行为。项目申请人员至少包括一位UCSD教师;申请流程通过先提交意向书;随后中心选派一名顾问帮助撰写申请书;评审者通过考察技术的新颖性及需求、潜在市场力、技术成熟度、主要研究人员诚信度等标准遴选资助者,获得资助后,一名中心顾问要与主要研究人员共同制定商业计划;项目完成后,主要研究人员将提供项目总结,展示研究成果。2、配备资深顾问提供商业咨询服务中心配有多名付酬兼职顾问,每名顾问大约为10个项目提供服务。顾问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创办企业和风险投资的实践经验,还要与当地企业及投资机构具有深入联系。咨询服务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潜在商业价值。主动识别具有潜在商业特质的研究项目,评估竞争前技术现状及其商业价值;(2)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向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公开披露和推荐早期发明成果,与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协同维护知识产权;(3)创建企业模式。与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协同开展技术许可和创立创新型公司;(4)识别潜在受许可者;(5)与其他相关组织协调确认市场公司;(6)编制企业规划,如产品开发规划和路线图、市场深度研究、销售渠道、初期管理、投资规划等;(7)识别市场投资者,如帮助联络“天使”投资商等。3、理论实践并行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主要通过教育项目具体实施。教育项目主要由三大类构成,它们分别是:课程、讲座及研讨班、会议。课程由有学术和产业两方面经验的教师设计讲授,具体开设风险力学、企业动力学、应用创新学、全球竞争企业创业学等;讲座和研讨班主要是李比希论坛,通过邀请产业、学术界的知名创业者进行专题讲座和采访的方式传播知识;会议包括圣地亚哥的大学创新者和创新者联盟创办的“发明创业大会”等。通过冯·李比希中心的成立与运行,美国相关机构对技术转移转化的发力点是以高校为主体,将产品如何商业化、市场化的理念紧密与高校思维进行结合,再将商业培训穿插其中,以此对有商业潜力的项目进行逐步孵化,经过时间累积,效果显著。数据表明,自2001-2012年间,1000多名学生接受了研究生层次的创业培训、发放500万美元的概念验证资助、为110个创新团队提供商业顾问、孵化出32家新企业,这些企业共筹集1.5亿美元的创业投资及200多个就业岗位。二、我国主要省市出台搭建概念验证中心相关政策及建设进程近两年,我国各省市纷纷出台与搭建概念验证中心相关的政策。表1摘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代表性地区政策的出台时间、文本标题与核心内容。表1我国主要省市出台的关于概念验证中心扶持政策要点省市年份政策文本核心内容北京2022年6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一是支持围绕高精尖产业领域建设第三方概念验证平台,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等提供概念验证服务。二是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与企业等创新主体联合开展产学研医协同合作,围绕核心技术和高价值科技成果,实施技术开发、产品验证、市场应用研究等概念验证活动上海2021-2022年《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上海市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支持专业化机构开展科技评价、概念验证等服务,试点建立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引导资金;围绕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培育、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试点3个方向进行专项支持;围绕“科研机构概念验证中心培育”提出更为清晰的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广州2022年4月《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探索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模式,根据自身条件成立概念验证中心深圳2022年10月《深圳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资助管理办法》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设立的概念验证中心或中小试基地进行资助,对概念验证中心的认定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中小试基地的认定资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的评估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杭州2022年11-12月《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方案(2022—2026年)》、《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政策措施》构建科技成果评估、转化、投融资、商业化开发等国内最优的概念验证服务体系,汇聚3000名以上专业技术转移人才截止至2023年12月,已有一批地方性的概念验证中心相继挂牌建设(见表2)。表2部分省市挂牌成立的概念验证平台省市平台名称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医疗器械及创新药物概念验证平台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市医药健康临床概念验证平台北京昌科华光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医疗器械概念验证平台荷塘探索国际健康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概念验证平台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中科概念验证平台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星空间”概念验证平台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端成形制造技术及装备概念验证平台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智能装备用高端零部件及元器件概念验证平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测量仪器与智能传感概念验证平台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高端智能装备概念验证平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型传感器概念验证平台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金属粉体材料概念验证平台天津天津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市汉康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有济(天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德祥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法莫西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科盛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天津济坤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国科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海河标测技术检测有限公司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关村硬创空间(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常道盛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盛启供应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两航(天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杭州杭州市国科新型储能材料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市中美华东合成生物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市启真创新智能制造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市西湖大学创新药物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市北航智能无人系统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市德诺高端医疗器械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市北大信研院视觉智能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市浙大计创院大数据智能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市浙大科创集成电路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市之科控股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市浙大高研院机电系统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市浙大智药院小分子创新药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市光机所光电功能材料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市杭化生物基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市华明超细粉末及复合材料概念验证中心三、上海建立概念验证中心的具体实践上海已于近年积极开展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工作。当前上海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主要由两大主体承担,即高校与园区。高校为主体的概念验证中心“零散性、专业化”特点突出,而园区为主体的概念验证中心呈现出“系统性、集成化”特征。1.分散小型专业的高校概念验证中心据网络调研,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创新资本研究院设立高校概念验证示范中心,属于上海较早一批建立概念验证中心的机构。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纷纷设立概念验证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校为主体的概念验证中心主要依据自有转化特长(如医工类高校可就临床进行转化并构建相应平台)进行建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分散性、小型化及专业化突出的特征。从概念验证实践角度来看,上海高校为主体的概念验证中心表现出以下四个共通特性:(1)“需求方”出题,即市场需求调控概念验证中心的孵化项目内容。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通过“医工交叉平台”,聚焦医工交叉,由瑞金医院、长江医疗等医卫机构医生做为概念出题人,提出医疗器械方面临床需求;(2)“实用化”验证,即由提出项目的人员对转化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并由转化方进行实验可行性验证,如上海理工大学由教师作为“验证答题人”,提供医疗器械需求的技术验证方案,进行临床实际应用需求的实验室验证;(3)“小资金”撬动,通过校内财政资金、校企横向经费等资助方式对验证项目进行资金资助,后续通过撬动社会资本或搭建资金筹集平台等方式推进验证项目的持续孵化;(4)“大配套”服务,即主要依托校园资源建设覆盖资金平台、技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平台和商业化顾问团队等支撑体系,为验证项目的商业化进程提供咨询服务。2.系统集成的园区概念验证中心据报道,2024年初环上大科技园区与上海大学工训中心共同建设并成立了上海市首个环上大智能制造概念验证中心。环上大概念验证中心位于张江宝山园,总面积超1200平方米,拥有联合办公、独立办公、会议室、研讨室等完善设施,为初创项目提供“技术+商业”双重资源。环上大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方向、设施布局呈现显著的园区特色,因此可将此类概念验证中心定义为“园区型概念验证中心”,中心具备全面的技术商业资源,本身呈现系统化、集成性特征,只需引进合适的孵化项目进行培育。据悉,目前已经首批入驻了以盟德生物为主的细胞转染项目,项目由北京大学与上海大学的研究人员主导,主要围绕开发结合纳米膜材料的微通道细胞转染技术展开。主要参考资料:1.概念验证中心相关的政策文本2.《2022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白皮书》实践篇科创上海.超前孵化,推进成果转化!这个位于张江宝山园的概念验证中心正式亮相[EB/OL].(2024-01-10)[2024-01-19].https://kcb.sh.gov.cn/html/.

全球能源发展:最新评估与预测(2)2023-11-30

联合国贸发会议在《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自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以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投资增长了近两倍,但增速在2022年有所放缓,且大部分增长都集中在发达国家。相比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能源转型中所需的资金总额也要大得多,其中包括对电网、输电线、储存设施和能源效率的投资。有鉴于此,为积极响应全球净零减排的倡议,推动传统能源朝着清洁能源的发展目标转型,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内部拓展“朋友圈”的方式,携手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机制。金砖国家扩容有望进一步促进全球能源合作2023年8月24日,金砖国家宣布扩员,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获邀加入。至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成员数量由5个增至11个。目前,成员国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球的37.8%和49.9%。沙特、阿联酋和伊朗等传统油气生产国的加入,将增强全球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并对能源价格产生重要影响。新成员国无疑将使能源资源的分布更丰富多元化。与此同时,金砖国家的扩容也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转型,推动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清洁化升级。新成员国不仅将带来传统能源领域的合作机会,也将推动清洁和可持续能源领域的发展。此外,金砖国家扩容还有助于巩固相互投资和技术合作的能源伙伴关系。金砖国家可基于高度互补的能源供需关系,以及较稳健协调的相近能源转型节奏,结成更紧密的能源合作伙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现沿途能源优化配置国际能源署指出,中国在全球能源趋势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中国经济放缓、结构调整以及清洁能源部署增长,其影响正在逐步显现。过去十年,中国是煤炭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当前中国经济正临近拐点,水泥和钢铁等能源密集型行业的能源需求将下降。中国的能源总需求将在203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清洁能源的强劲扩张将促使化石能源需求和排放进一步下降。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国,能源合作始终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中国先后与9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倡导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达到33个,搭建了多个区域能源合作平台,促进相关国家和地区在能源领域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通过与周边国家实现电力联网,更大范围地促进了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参考文献:1、WorldEnergyOutlook2023[R],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2023.10.242、Triplingrenewablepoweranddoublingenergyefficiencyby2030:Crucialstepstowards1.5°C[R],InternationalRenewableEnergyAgency等多家机构,2023.10.303、PathwaytoNetZeroEmissionsreport,DetNorskeVeritas,2023.11.104、金砖国家扩容给全球能源合作带来新机遇[N],中国石油报,2023.10.105、准确把握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N],经济形式报告网,2023.11.07

东京都多措并举振兴观光产业2024-2-28

2024年2月,东京都产业劳动局发布了《东京都观光产业振兴实施计划(2024~2026)》(下文简称“《计划》”)。该计划旨在将东京打造成为世界第一流的观光都市,并为观光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包括2026年访问东京都的外国游客数达到2000万人,国内游客消费额达到5.3万亿日元,外国游客旅游消费额达到1.8万亿日元,在全球城市举办国际会议次数排名前五等。一、访日游客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东京都恢复速度更快根据日本观光局的统计,2022年以来,访日外国游客数量快速回升,2023年12月的外国游客数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而当月的外国游客旅行消费额甚至超过了2019年同期总额。另一方面,东京都“游客人数等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4月至6月的外国游客人数已经达到2019年同期的125%,恢复速度大幅超过日本全国水平。在这一背景下,东京都出台本《计划》,以2024年度到2026年度的为视角,系统地总结了东京都的旅游产业振兴的政策方向及未来主要措施。东京都将通过提升城市的全球吸引力,大力推进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强化东京都作为旅游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世界最佳的旅游城市。二、振兴观光产业的基本方针东京都振兴观光产业的基本方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抓住观光需求复苏的契机。通过宣传以及改善东京都的旅游景点,积极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增加旅游消费。二是保障观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平衡发展,包括振兴经济、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建立居民与游客之间的良好关系。三是强化观光产业的发展基础。采取措施解决旅游业面临的挑战,如住宿行业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巩固观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振兴观光产业的战略和措施东京都振兴观光产业的措施主要依托三大战略进行。战略一:挖掘东京都的特色·强化“和”食的吸引力。向世界各地宣传东京饮食的魅力;支持食品多样化,如素食和清真食品。·促进文化资源的利用。支持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的旅游推广活动;利用“动漫东京站”吸引游客。·促进夜间旅游。进一步开发夜间旅游地图;支持利用地区特色的夜间活动。·振兴多摩和离岛地区的观光产业。支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体验型内容;支持旨在吸引客源的活动。·改善观光环境,实现更舒适的旅游。支持提升无障碍信息获取便利性的措施;通过东京都官方旅游网站为购票提供便利;推广体验式旅游,让游客不受年龄或残疾限制,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提高旅游志愿者接待听障人士的能力。·开发新的旅游主题。探索未来有可能增加需求的新旅游主题;增加体验东京都一流观光服务的示范行程。战略二:加强宣传推广·加强海外推广。加强在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的宣传;推广东京品牌,吸引旅游消费潜力大的游客群体。·加强数字营销。开发数据汇总和分析平台,根据个人喜好和兴趣,实现旅游主题和目标多样化的个性化营销。·加强与日本其他地区的观光合作。与关西各城市相互宣传;传播在东京逗留期间前往东京以外旅游目的地的信息。·扩大商务交流。促进特色会展场地的利用,支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会展活动。战略三:促进观光区域的可持续经营·加强旅游相关企业的经营能力。通过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等方式支持人才招聘,并通过数字化提升业务效率。·推动地区的观光相关城市建设。支持地方各单位吸引游客的工作;支持加强旅游相关企业的灾害应对能力。·促进可持续观光的发展。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鼓励当地居民欢迎游客;支持为确保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措施获得相关国际认证。四、主要政策目标《计划》为2026年及2030年分别制定了政策目标(见表1)。主要政策目标2026年2030年访问东京都的外国游客人数2000万人3000万人访问东京都的国内游客消费额5.3万亿日元6万亿日元访问东京都的外国游客消费额1.8万亿日元2.7万亿日元国际会议举办数量排名(国际城市排名)世界前5世界前3喜欢东京都文化环境的人群比例60%70%五、引入外国劳动者弥补人力空缺随着少子高龄化不断进展,一些与观光产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如餐饮、酒店等,正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这一现象将直接影响观光产业的接待能力。为此,东京都于2023年推出面向观光企业的《外国人招聘手册》,帮助观光企业了解录用外国人的详细政策、流程以及典型案例,希望观光企业能够善用留学生等群体,弥补人力空缺。参考文献1.産業労働局.東京都観光産業振興実行プラン2024-2026[EB/OL].(2024-2-9)[2024-2-25].https://www.metro.tokyo.lg.jp/tosei/hodohappyo/press/2024/02/09/documents/12_01.pdf.2.産業労働局.観光関連事業者ための外国人人材採用活用ハンドブック[EB/OL].(2022-12-1)[2024-2-25].https://www.sangyo-rodo.metro.tokyo.lg.jp/tourism/5767863ad5da378d388aee5ea4fd60ef_1.pdf.3.東京都.令和4年東京都観光客数等実態調査[EB/OL].(2023-10-25)[2024-02-05].https://www.metro.tokyo.lg.jp/tosei/hodohappyo/press/2023/10/24/documents/15_01.pdf.4.日本政府観光局.訪日外客数(2023年12月および年間推計値)[EB/OL].(2024-1-17)[2024-02-05].https://www.metro.tokyo.lg.jp/tosei/hodohappyo/press/2023/10/24/documents/15_01.pdf.

欧盟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2023-11-27

欧盟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2023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BEV)启动反补贴调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vonderLeyen)在2023年9月13日的国情咨文中已宣布这一消息,她表示,“全球市场充斥着廉价的电动汽车”,由于“巨额的国家补贴”,这些电动汽车的价格“被人为压低”。此次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的原因在于,当前欧盟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数量激增,已超过中国的其他出口市场。由于涉及公司数量较多,欧盟委员会采取抽样方式确定最终调查目标。2023年10月2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选择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作为调查目标公司。如果反补贴调查得到证实,欧盟委员会可能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关税,以抵消国家补贴,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欧盟反补贴调查的背景欧盟反补贴措施旨在抵消国际贸易扭曲,是欧盟三类贸易保护工具之一,另两类贸易保护工具分别是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反补贴调查旨在确定是否有证据表明,非欧盟国家向出口到欧盟的某些产品所在的行业提供补贴,由于欧盟严格的国家补贴规则,这些非欧盟国家的补贴对生产类似产品但未受益于此类补贴的欧盟产业已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由于反补贴调查是针对国家的行为,具有政治敏感性,欧盟使用它的频率低于针对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截至2022年底,欧盟实施中的反补贴措施有21项,而反倾销措施有117项。在长达9个月的反补贴调查后,欧盟委员会可征收临时反补贴关税,13个月后可征收为期5年的最终反补贴关税。一旦审查证明损害持续存在,可延长类似期限。欧盟成员国可根据特定多数票阻止最终关税的实施。欧盟针对中国启动反补贴调查的目的此次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的目的在于,确定中国BEV出口商的竞争优势是真实的还是人为的,并且还要确定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是否对新兴的欧盟电动汽车产业扩张造成了损害或威胁。调查表明,近期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激增,其价格比欧盟同类产品低20%。低价电动汽车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上激烈的价格战有关,这可能反映了中国电池过剩,以及不断加剧的电动汽车产能过剩。据安联估计,到2030年,由于中国的竞争,欧盟汽车产业的年净利润潜在损失将超过70亿欧元。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说法,近期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在欧盟的销售份额从不到1%跃升至8%,预计这一份额到2025年可能飙升至15%。各种信息来源表明,西方汽车制造商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呈下降趋势(一方面是由于芯片短缺造成),而中国车企比亚迪和吉利的份额则呈上升趋势。此外,欧盟与中国之间的电动汽车贸易正变得日益不对称,这勾起了人们对十多年前中国廉价太阳能电池板充斥欧盟市场的回忆,欧盟迫切希望避免欧盟电动汽车产业遭遇类似命运。欧盟反补贴调查或将重塑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无论欧盟反补贴调查结果如何,都会对电动汽车产业的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调查认定中国企业将被征收额外的反补贴关税,该关税将持续至少五年,欧盟进口商或将因关税成本的影响而选择停止与此类中国企业的贸易,中国企业也可能不得不退出原有的欧洲市场。如果调查没有向中国企业征收额外的反补贴关税,或者相关企业不在调查范围内,此类企业仍将考虑对全球供应链进行审查(或考虑重组的可能性),以降低未来发生类似调查的风险。参考文献:1、EuropeanParliament.EUanti-subsidyprobeintoelectricvehicleimportsfromChina[EB/OL].(2023.10.4).https://www.europarl.europa.eu/thinktank/en/document/EPRS_ATA(2023)754553.2、Deloitte.EUbeginsanti-subsidyinvestigationonChina'snewbatteryelectricvehicles[EB/OL].(2023.10.6).https://www2.deloitte.com/cn/en/pages/tax/articles/eu-anti-subsidy-investigation-on-chinas-new-battery-electric-vehicles.html.

全球开放获取资源现状和趋势(三)2023-11-29

《全球开放获取资源现状和趋势》的第一部分对WebofScience、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EBSCO和约翰威立这5大国际头部数据库和出版商的OA资源进行了介绍,《全球开放获取资源现状和趋势》的第二部分对国内外7个知名的OA平台的资源收录情况进行介绍。综合前文的介绍,本文对当前的OA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1、各个商用数据库或供应商均提供开放获取内容上述各个商用数据库或者出版商均有推出开放获取的内容。WOS提供超过1200万篇免费阅读文章;Elsevier旗下的SicenceDirect包含300余种完全开放获取期刊和2000多种支持开放获取论文的期刊,包含140万篇免费文章,而Elsevier目前推出的新期刊中95%以上是开放获取期刊,其旗下还有SSRN开放获取的在线预印本社区;施普林格·自然目前拥有包括SpringerOpen、BioMedCentral和NatureResearch等550余种开放获取期刊;EBSCO在EBSCO发现服务(EDS)和EBSCOhost中开设索引开放存取数据库,包括来自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的内容;Wiley拥有大约79本高质量的完全OA期刊,影响因子在1到12之间。Wiley对大约一半数量的订阅获取期刊以混合OA模式提供OA选项。2、出版商巨头积极拓展开放获取,新增资源的OA程度越来越高上述出版商巨头均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与OA平台合作、开辟OA数据库、增设OA期刊或加速OA转刊等方式来拓展开放获取资源。新增的期刊中OA的比例越来越高。Wiley采取资源合作的方式拓展开放获取。其于2016年开始与开放获取平台Hindawi合作,通过Hindawi出版商把Wiley-Hindawi的联合品牌出版的九种Wiley的订阅式期刊转换为开放获取期刊。Hindawi负责每种期刊的编辑和制作流程,然后入驻Hindawi的网站。2020年,Wiley与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就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建立合作,从2021年1月开始,IET期刊将采用金色开放获取的模式出版,并通过WileyOnlineLibrary为公众提供IET开放获取期刊。Elsevier和EBSCO通过增设OA数据库来拓展开放获取。Elsevier拥有SSRN开放获取的在线预印本社区。EBSCO开设索引开放存取数据库,包括来自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的内容,提供EBSCO电子书开放获取专著专辑。Elsevier、施普林格·自然、Wiley以及各个学协会均积极出版开放获取期刊。Elsevier目前推出的新期刊95%以上是开放获取期刊。2021年,Elsevier发表了119000余篇金色开放获取文章,较上一年度实现了超过47%的增长。3、出版商正通过转换协议推进开放获取发展出版商巨头采取和学术机构签署开放获取转换协议的方式来推动开放获取的发展。开放获取转换协议就是将订阅费用和开放出版费用纳入一个统一的协议框架中,将订阅费用再投资于开放获取出版费用,目的就是逐步增加开放获取内容的份额,将订阅成本逐步转换为支付开放出版服务的费用,从而促进从订阅收费向开放获取的出版收费过渡,最终实现完全的开放获取。目前,Elsevier、施普林格·自然和Wiley三家出版巨头均与多个欧美高校和图书馆签署了转换协议。据施普林格·自然统计,2017年以来,随着施普林格·自然达成的转换协议数量的增加,其混合期刊中发布的OA内容增长了近40%。2022年签署转换协议的机构在施普林格·自然上发表的开放获取文章数量增长速度是非转换协议机构的三倍。4、开放获取是趋势但尚未形成主流虽然各出版商巨头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推进从传统订阅的模式到开放获取的新模式的转变,但目前开放获取内容,特别是金色开放获取资源比例仍然较少,如Elsevier拥有的期刊中,金色期刊比例仅占约22.2%,施普林格·自然的开放获取期刊占比约18.3%,Wiley的金色期刊占比约14.6%。根据首尔国立大学对WOS平台上收录的OA资源比例的统计研究表明,2000年到2021年,WoS平台上可用的OA文章数1200万篇,占比32.4%。按学科类别进行分类统计,OA资源在多学科类别中占比最高,达79%;其次为自然科学类别,占比为21%-46%;卫生和医药类别占比37%-40%;工程类别占比很低,为17%-33%。可见,目前开放获取资源尚未形成主流。参考连接:1.Elsevier,OpenaccessatElsevier[2023-11-29].https://www.elsevier.com/open-access2.科技日报,加州大学与爱思唯尔签署突破性开放出版转换协议2021.3.18[2023-11-29].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03/18/content_1092772.shtml3.SpringerNature,Openaccessjournals[2023-11-29].https://www.springernature.com/cn/open-research/journals-books/journals4.EBSCO,EBSCOOpenAccess[2023-11-29].https://www.ebsco.com/open-access5.Wiley,AboutOurFullyGoldOpenAccessJournals[2023-11-29].https://authorservices.wiley.com/open-research/open-access/about-wiley-open-access/index.html6.DOIT,IET与Wiley宣布建立“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合作关系,2020.7.16[2023-11-29].https://www.doit.com.cn/p/374569.html7.Jeong-WookSeo,Changesintheabsolutenumbersandproportionsofopenaccessarticlesfrom2000to2021basedontheWebofScienceCoreCollection:abibliometricstudy,ScienceEditing,2023-10,p45-56

国际能源署发布《2023年全球氢能评论》2024-1-30

2023年9月22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3年全球氢能评论》,该报告是国际能源署连续第三年发布年度全球氢能评论。旨在跟踪全球氢生产和需求,以及基础设施发展、贸易、政策、监管、投资和创新等关键领域的进展。一、到2030年,绿氢产能将大幅增长,但高成本仍是其市场化的最大阻碍全球范围内公布的绿氢制取项目数量正在迅速增加。到2030年,全球绿氢的年产能将达到3800万吨,其中1700万吨属于早期规划阶段的项目。截止目前对外公布的项目到2030年的潜在产能相比2022年报告增长了50%,但只有4%(约200万吨)获得最终投资。从绿氢的来源看,2700万吨来源于低排放电力电解水制氢,约1000万吨由化石燃料配套CCUS技术产生。经过缓慢的起步,中国在电解槽部署方面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2年,中国电解槽产能从不到10%(2020年)迅速增长为30%,达到200兆瓦以上。预计到2023年底将进一步提高到50%,达到1200兆瓦。此外,中国具有全球最大(产能150兆瓦)的电解槽产能项目,另一个创纪录电解槽项目(产能达260兆瓦)预计2023年底投产。中国未来将进一步巩固在电解槽部署方面的领先地位:超过40%的电解项目已达到最终投资阶段。设备和财务成本不断提高,增大了项目投资风险。通货膨胀导致设备和财务成本上升,威胁到整个氢价值链项目的融资。例如,对于可再生电力制氢,资本成本增加3%可使项目总成本增加近33%。这意味着政府宣布的资金支持将不如预期,需要更大的投资来缩小绿氢和化石燃料制氢之间的成本差距。各国政府虽然开始提供资金支持首个大型项目,但支持计划执行缓慢。尽管北美和欧洲已经率先实施了鼓励绿氢生产的举措,如美国实施制氢税收抵免、欧盟出台欧洲共同利益的重要项目和英国制定低碳氢商业模式等计划。但支持计划的缓慢执行以及缺乏监管措施影响了项目的实施。电解槽制造商已经宣布积极的扩张计划。到2030年,电解槽产能从当前每年14吉瓦提高每年155吉瓦,至少8%的产能获得最终投资,但该计划也取决于电解槽的稳定需求。二、刺激绿氢的需求推进速度不足以满足碳中和目标2022年氢需求虽达历史新高,但仍集中在传统应用领域。2022年,全球氢气使用量达到9500万吨,同比增长近3%,除欧洲外,主要消费地区都增长强劲。氢需求仍然集中在工业和炼油领域,但重工业、运输或发电领域占比不到0.1%。政府支持侧重绿氢生产,缺乏对需求的刺激。当前,所有政府绿氢生产目标的总和为2700-3500万吨,但需求的目标仅为1400万吨。即使这些目标实现,也只占2050净零排放情景下2030年绿氢使用量目标的五分之一。低需求阻碍了绿氢工业获得大规模投资的机会。私营部门虽然通过排放协议采纳绿氢,但规模仍然很小。各公司已经签署了多达200万吨绿氢的承购协议,但大部分为非约束性条件的初步协议。另外,部分公司不依赖外部协议,独立开发了300万吨绿氢的项目。但仍未达到实现气候目标所需的水平。国际合作倡议可以提升绿氢的需求,但其实际影响仍待观察。各国政府和公司已经启动了一系列的合作举措,到2030年可以创造80~300万吨的绿氢需求。然而,其影响仍不清楚。扩大绿氢使用是推动氢交易的关键。预计到2030年,通过国际氢贸易将占超过20%的需求。根据已宣布的出口导向型项目,尽管全球可出口1600万吨氢当量,但只有3个项目获得最终投资。这些项目的成功实现依赖于长期的安全保障、合格认证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绿氢部署仍面临其他挑战。尽管绿氢得到了政治支持,实际部署仍未展开;监管和认证是主要障碍,需要强有力的国际合作找寻解决方案。为充分利用绿氢的机会,各国政府必须采取更为积极的政策措施。三、结论建议加速推进绿氢的支持方案,确保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各国政府已宣布了许多支持先行者的方案,仍需要加快执行这些方案,并提供资金,以扩大其脱碳雄心。刺激对绿氢的需求,特别是在现有氢使用中。各国政府必须积极实施鼓励私营部门行动的政策,例如结合支持措施和法规(例如碳配额或强制性要求),确保在现有场景中采用绿氢。为满足需求并保障公平市场,必须采取协同策略,避免产业转移和碳排放泄露。同时,鼓励私营部门在化工和炼化行业中建立国际合作,以快速扩大短期需求。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实现氢气认证的标准化及其证书的互认。为确保氢气市场的统一性,各国政府应共同推动关于氢气的标准化法规和认证。虽然完全标准化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但应努力实现证书的互相认可,保障市场互操作性。IEA的报告为证书的互认创造了便利条件。克服监管障碍,特别是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各国政府需确保审批流程高效运行,最小化其对项目交付时间的延误,特别是对关键基础设施如新建管道、地下储藏和进出口站点的建设。在通货膨胀期,政府应当给予项目开发商支持,并鼓励其扩大区域覆盖范围。各国政府可以采取干预措施,应对短期金融风险,包活货款担保、出口信贷安排或项目中的公共股权投资。此外,发达经济体还需提供更多的融资优惠。参考文献:[1]GlobalHydrogenReview2023.[EB/OL].(2023-9-22).https://iea.blob.core.windows.net/assets/ecdfc3bb-d212-4a4c-9ff7-6ce5b1e19cef/GlobalHydrogenReview2023.pdf

韩国科学技术情报通信部发布2024年科研项目综合规划2024-2-29

韩国科学技术情报通信部近期发布了2024年科研项目规划,计划投资5.8577万亿韩元(约合315亿人民币)实施“2024年研究与开发(RD)综合实施计划”,其中科学技术领域研发预算占80%,信息通信技术(ICT)占20%。规划设定了三大研发领域和九大重点投资方向。三大研发领域分别是通过创新和挑战优化科研体系,通过科学技术和ICT提高经济活力,提升成为科学技术和ICT技术领先国的能力。九大重点投资方向主要包括:一是支持基础研究,重点扶持青年研究者在各个领域开展创新型、挑战型基础研究,为研究人员开展基础研究提供各成长阶段的研究扶持,大幅提高青年新研究员基础研究支持力度等。二是致力全球创新引领,全面推进大规模国际研究合作与人才交流,搭建全球研究合作网络,如即将开展波士顿-韩国合作研究项目,源技术国际合作开发项目,前沿机构合作平台共筑项目等,并将进一步优化国际研发合作制度,如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知识产权支援。三是加大系统性人才培育,重点培育国家战略技术高级创新人才,加大海外派遣和人才引流力度,并计划设立10所AI研究生院、9所AI融合研究生院、1所AI创新中心,以及大学ICT研究中心等;四是加强国家战略技术培育,重点加大合成生物、半导体封装、未来显示、二次电池、量子、移动技术等战略技术研发投入与全球合作,鼓励及促进民间参与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发展。五是加大核心数字技术研发,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重点加强通用人工智能、AI半导体、5G/6G、量子密码通信、网络安全技术、元宇宙、自动驾驶测试和验证技术等ICT领域技术研发投入,加快追赶国际领先水平。六是积极应对气候危机及棘手社会问题,大力投资氢能、碳捕捉与利用(CCU)和可再生能源等核心技术。七是培育前沿领域源技术,重点包括纳米和先进材料技术、核聚变,以及碳中和技术等。八是利用科研成果驱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推动实现深度技术产业化,如搭建产学研合作基地,通过支持创业投资、技术转移等,将前沿技术领域公共研究成果打造成新兴产业,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创新。九是扩大研发核心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打造国际科学商业带,设立基础科学研究所等;推动国家研发中心引进高性能计算系统,为科学和工业领域创新提供相关服务;以及扩大服务市场的研究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开放创新数字开放实验室、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实验室示范园区,开展通信化合物半导体研究及代工技术开发等,以响应企业技术服务需求。与此同时,韩国计划推进研发规划与评估体系改革,包括如取消表面性指标,大幅增加挑战性和创新性指标权重,公开评估意见,加强长期型研究战略规划,搭建基于数据的规划支持平台,以及搭建常态化规划体系等,进一步提升研发项目规划与评估能力。参考文献:韩国科学技术情报通信部https://doc.msit.go.kr/SynapDocViewServer/viewer/doc.html?key=261b64050d12402abbda8aa18a137153convType=htmlconvLocale=ko_KRcontextPath=/SynapDocViewServer/

AI的艺术还是艺术的AI?人工智能改写内容创作规则2023-12-28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ArtificialIntelligenceGeneratedContentr)技术的井喷式发展,先进技术正在逐步改写内容创作规则。特别是在艺术等人文领域,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为包括演艺、音乐、绘画等各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创作模式;与此同时,也带来关于伦理和版权等的一系列挑战。一、AI的艺术:人工智能的内容生成实践在绘画领域,近期的热门讨论是关于合成媒体艺术家杰森·艾伦(JasonAllen)的获奖作品“ThéâtreD'opéraSpatial”。据百度发布在《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的文章,科罗拉多州博览会所举办的美术比赛距今已拥有150多年历史,而2022年该奖项被颁布给了由合成媒体艺术家杰森·艾伦(JasonAllen)创作的人工智能生成作品“ThéâtreD'opéraSpatial”,以作为数字类别的获胜作品。杰森·艾伦的艺术作品描绘了“太空歌剧院”的超现实主义场景,正如其标题所暗示的那样,不仅展示了当今机器创造图像的能力,还代表了它们在提升人类创造力方面的潜力。图1杰森·艾伦的人工智能生成作品《ThéâtreD'opéraSpatial》影视领域关于AI创作的典型作品之一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独家出品的电影短片《龙门(DragonGate)》。据中国传媒大学官方澎湃号披露,该片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DigiLab实验室使用原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作,并于近日获第三届巴西Tietê国际电影奖实验短片单元最佳影片提名,是国内首部全部以AI技术制作的水墨动画短片。在掌握AI动画制作关键技术的基础上,DigiLab实验室开发完善了水墨插画风格的文生视频、图生视频、视频风格化等AI流程,并应用该技术完成了验证短片《龙门》。相较于传统水墨动画工艺,AIGC技术更善于丰富和补充笔墨细节的特征;短片团队通过对开源AIGC技术的二次开发调整,训练出拥有自主产权的人工智能模型“墨池”(Inkstone),通过多模态的视频生成方式,在角色面部特征稳定性、较长镜头生成中降低视频抖动与局部错误等方面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图2《龙门》片段摇滚音乐家保罗·麦卡特尼(PaulMcCartney)接受BBCRadio4栏目采访时也声称,他将使用人工智能来创作披头士乐队的最后一首歌曲,包括已故约翰·列侬(JohnLennon)的人声。根据美国公告牌(BillBoard)报道文章,为了向歌迷澄清,麦卡特尼解释道他并非使用人工智能将已故乐队成员的声音“死而复活”,凭空生成列侬的某种新录音,“没有任何东西是人工或合成的”,而是使用了一种称为“词干分离”的人工智能技术来对乐队成员在世时制作的旧录音进行数据清理。二、艺术的AI:人工智能的创作伦理之争一直以来,传统上被视为可预测且缺乏自发性的机器几乎不会与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然而,人工智能将艺术产业带到了一个拐点: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正在成为生成和创造过程的关键部分。杰森·艾伦的“ThéâtreD'opéraSpatial”作品获奖被部分领域内人士认为是“艺术性的死亡”,而杰森·艾伦“提示工程师”的这一身份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技术导致的传统范式下的艺术家失业问题的担忧。《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23)》关于“2022年人工智能在影视产业中的应用研究”关注了人工智能技术给影视与演艺行业带来的道德规范挑战。目前对于人类来说,人工智能是最新、最有效率的辅助工具之一,但由于AI可生成出不同风格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这就会有潜在的道德甚至法律层面的风险。例如,如果声音可以模拟、人脸可以更换,那么诽谤、陷害的成本和门槛都大大降低了,并带来法律上无法鉴定真伪、版权无法界定等问题。《光明日报》刊载的学者刘嫱、吕欣的文章则分别从归属和侵权两个方面探讨了AI生成作品的版权问题。刘嫱、吕欣认为,就绘画领域而言,传统作品是由人类艺术家创作的,其著作权和知识产权归属明确;相比之下,AI绘画作品的权属难以确证,因为AI技术模型、程序员、艺术家以及终端用户都可能对作品的创作过程产生影响。假设由AI生成作品是受版权保护的,《著作权法》首先排除了AI自身拥有版权的可能,它明确规定了著作权人仅包括“作者、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由此,部分学者主张将程序员和终端用户作为AI生成作品的著作权候选人。而艺术创作者对此强烈抵制,他们坚持自己的作品一旦被用作AI绘画的训练数据集,其生成作品的著作权就不应绕过他们。文章援引了2023年初,美国版权局首次回应AI生成作品的版权问题的案例,以其驳回艺术家克里斯蒂娜·卡什塔诺娃使用AI绘画工具Midjourney参与生成的漫画作品《黎明的查莉娅》的版权申请这一事件,反映美国版权局对AI生成作品版权归属于终端用户的否定态度。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崛起也使音乐行业感到不安。譬如,由于看起来像是一首完全原创的作品,由AIGC参与创作的模仿歌手Drake和TheWeeknd的歌曲《HeartOnMySleeve》被认为没有侵犯版权。但艺术家们认为AI的开发公司一直在使用音乐来“训练”他们的软件,“我们将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保护我们和我们艺术家的权利”,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MusicGroup,UMG)在《金融时报》首发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警告道。与此同时作为回应,一个由音乐艺术家组成的联盟广泛发起了一场“人类艺术运动”,旨在确保人工智能不会“侵蚀”人类的创造力。在美国唱片业协会(RecordingIndustryAssociationofAmerica)、独立音乐协会(AssociationforIndependentMusic)和英国唱片协会(BPI,全英音乐奖Brits的组织者)的支持下,该组织列出了七项原则,倡导人工智能的最佳实践,并强调版权保护只应针对人类创作的音乐。“人工智能有很大的潜力,但它也给我们的创意社区带来了风险,”唱片学院首席执行官小哈维·梅森(HarveyMasonJr)在发起该计划时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尽早做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不会承受失去只有人类才能创造艺术的能力的风险。”参考文献:[1]黄莺,唐玮朝.2022年人工智能在影视产业中的应用研究[M]//司若,陈鹏,陈锐,宋欣欣,张维肖.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2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126-137.[2]刘嫱,吕欣.AI绘画:艺术革命还是伦理危机?[N].光明日报,2023-04-02(011).[3]中国传媒大学,澎湃新闻.中传创作国内首部AIGC水墨动画《龙门》获巴西Tietê国际电影奖提名[EB/OL].(2023-11-23)[2023-12-28].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402884.[4]MarkSavage,BBCMusicCorrespondent.AI-generatedDrakeandTheWeekndsonggoesviral[EB/OL].(2023-04-17)[2023-12-28].https://www.bbc.com/news/entertainment-arts-65298834.[5]EliasLeight,KristinRobinson,BillBoard.5WaysAIHasAlreadyChangedtheMusicIndustry[EB/OL].(2023-08-04)[2023-12-28].https://www.billboard.com/lists/ways-ai-has-changed-music-industry-artificial-intelligence/revolutionizing-production/#!.[6]Baidu,MITTechnologyReview.HumancreatorsstandtobenefitasAIrewritestherulesofcontentcreation[EB/OL].(2022-11-29)[2023-12-28].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2/11/29/1063736/human-creators-stand-to-benefit-as-ai-rewrites-the-rules-of-content-creation/.

非对称竞争在军—民领域的作用2024-2-21

如今,随着超级大国的一元化以及技术分割的不断扩大和普遍化,各个国家和组织竞争能力的不平衡已经成为当代竞争格局的突出特征,非对称的影响力将成为竞争的新动力。由于AI等新兴技术具有显著的军—民两用性,非对称性将进一步加剧,为各方带来新的竞争机遇,突破传统竞争的限制。一、俄乌冲突中的非对称竞争在军事冲突中,非对称战争的战术和策略可以让力量较小的一方有效地对抗力量强大的对手。这种战争方式强调了创新、地形优势、民众支持和对敌方策略的适应能力在冲突中的重要性。例如,在俄乌冲突中,尽管乌克兰的军事开支远低于俄罗斯,但通过使用防御性武器、无人机和手持反坦克武器等先进技术装备,乌克兰能够有效地与俄罗斯对抗,展现出非对称性影响力的战斗优势。(1)Javelin反坦克导弹:这是美国制造的便携式反坦克系统,被乌克兰军队广泛用于摧毁俄罗斯的坦克和装甲车辆。Javelin导弹以其“火并忘记”能力著称,允许操作者发射导弹后立即寻找掩护,增加了生存率并显著影响了战场局势。(2)TB2无人机:土耳其生产的BayraktarTB2无人机在乌克兰的冲突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些无人机用于侦察、监视和精确打击,能够摧毁俄罗斯的指挥控制中心、弹药库和其他关键资产。TB2无人机的成功使用展示了乌克兰利用较低成本技术对抗高价值目标的能力。(3)网络战与AI:乌克兰还利用网络战和AI技术来增强其防御和攻击能力。通过对俄罗斯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攻击,乌克兰能够干扰其指挥和控制系统,造成混乱。此外,乌克兰使用AI技术来分析卫星图像和无人机视频,快速识别俄罗斯军队的动态和位置,从而有效指导其反击策略。(4)国际援助与合作:乌克兰还通过与西方国家的合作获得了先进的武器系统和技术支持。除了Javelin导弹和TB2无人机,乌克兰还接收了反雷达导弹、高精度火炮弹药以及先进的通信设备,这些都显著提升了其作战能力。(5)民间与非正规力量的动员:乌克兰展现了其在动员民间力量方面的能力,包括成立志愿军、黑客组织和信息战部队。这些力量通过社交媒体、网络攻击和信息心理战有效地对抗俄罗斯的宣传,并支持乌克兰的军事行动。通过这些非对称手段,乌克兰不仅在军事上对抗了俄罗斯的优势,还在信息战、心理战和国际舆论场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战术和技术的结合使乌克兰能够在面对一支规模和资源都远超自己的对手时,保持韧性和反击能力。二、非对称竞争改变传统竞争格局随着AI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军事领域,非对称竞争在更多领域崭露头角。对高新技术和创新模式的采用能够为各方带来新的竞争机遇,打破传统的竞争壁垒,实现突破,使得即使是资源较少的参与者也能在竞争中取得突破。小型企业和创业者可以通过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挑战传统行业的巨头。例如,特斯拉(Tesla,Inc.)通过使用非对称影响力,实现了对汽车行业的冲击。通过一系列创新策略,该公司重新定义了汽车行业的竞争规则,挑战了长期由通用汽车(GM)、福特(Ford)、丰田(Toyota)等公司主导的市场。(1)创新技术的推动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Musk)从一开始就明确,加速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特斯拉在电动车技术方面的创新,包括其电池技术、电机效率和软件系统,使得其产品在续航里程、性能和用户体验方面远超传统汽车制造商的电动车产品。这种技术上的领先不仅为特斯拉赢得了市场份额,也迫使整个汽车行业加速向电动车转型。(2)颠覆性商业模式与传统汽车制造商依赖经销商网络不同,特斯拉采取直销模式,通过线上销售结合全球零售店和服务中心直接与消费者接触。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销售环节中的成本,也提高了客户体验,使得特斯拉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3)软件和服务的整合除了硬件创新,特斯拉还通过软件更新和云服务为用户提供持续的价值,如Autopilot自动驾驶系统和远程软件升级功能。这些服务不仅增强了车辆的功能,还为特斯拉创造了持续的收入流,与传统汽车制造商的一次性销售模式形成鲜明对比。特斯拉的崛起对传统汽车行业构成了重大挑战,迫使许多传统汽车制造商加速开发电动车技术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展示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高度竞争的行业中实现非对称影响力,挑战并改变行业格局。综上所述,非对称竞争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具有显著作用。在军事领域,较小或技术上不占优势的力量可以有效地利用非对称战术来对抗更强大的对手。在民用领域,AI技术的应用、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服务模式等,为新兴企业提供了打破传统行业壁垒的工具,使其能够与大型企业竞争。参考文献:[1]Symmetry[EB/OL][2024-02-21].https://zh.wikipedia.org/zh-cn/%E5%B0%8D%E7%A8%B1.[2]LIUQingling,ZENGLi.Deconstructionoftheasymmetriccatch-upstrategyofscienceandtechnologyinthenewdevelopmentstage:Theperspectiveoftechnologicalleapfrogtheory[EB/OL][2024-02-21].http://www.kjjb.org/fileup/HTML/2022-39-9-001.htm.[3]盖斯.非对称冲突结构[EB/OL][2024-02-21].https://international-review.icrc.org/sites/default/files/irrc_864_geiss-zh.pdf.[4]吴晨.突围:未知时代的探索与创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